图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美国航天辉煌与悲怆的代名词。航天飞机虽然早已全部退役,进了历史博物馆,但回顾其30年的历程,至今仍褒贬不一。
从1972年起,美国共制造了6架航天飞机,除“企业号”作为备份外,其余5架均作为现役航天飞行器,一次次地进入太空,赢得全世界关注的目光。30年间,美国的航天飞机共飞行135次,搭载355名航天员(包括48位女性航天员),行程8亿多公里,运送1750吨货物。可以说,没有航天飞机,目前仍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根本建设不到今天的规模。大型航天器“哈勃”太空望远镜也是通过航天飞机运至太空轨道的。而当“哈勃”望远镜出了问题,航天员由航天飞机出舱抢修,神奇地让“哈勃”起死回生。而“阿特兰蒂斯号”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实现历史性的对接,双方航天员在太空中热情串门,互通往来,开启了两国太空探索合作的新时代。可以说,美国航天飞机创造的非凡成就无与伦比。
遗憾的是,“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两架航天飞机先后失事,导致了14位航天员罹难。这一数字超过此前美、苏两国遇难航天员的总和,也是迄今为止最惨痛的太空灾难。这对美国航天飞机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从设计原理上来说,航天飞机可以往返天地100次。而实际上,挑战者号在第10次飞行中,哥伦比亚号在第28次飞行中就“粉身碎骨”。5架航天飞机虽然共飞了135次,但平均每年不到5次,最多的一年也只有9次,远低于预想方案。再者,每次航天飞机使用后的维护成本也非常昂贵,大大超出原先的设计初衷。从性价比来衡量,并不比一次性的航天飞行器(如飞船)便宜多少。更要命的是,多次飞行后,其安全系数不断降低,出事故的概率增大。现实证明,指望它像飞机一样经济、安全和可靠的“太空航班”设想已被彻底击破。
这些,均在一次次地拷问美国政府和NASA。在一片质疑声和血的教训中,美国不得不挥泪告别航天飞机。2011年7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在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后,航天飞机就此彻底谢幕。
美国没了航天飞机,再也牛不起来了,航天员欲进入国际空间站,只得有求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而俄美关系一度紧张,让不让美国人乘坐飞船,有时还得看看俄罗斯人的脸色呢。
当然,航天飞机并非美国独有。苏联曾于1988年发射过一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因存在可靠性低、救生系统不完善等缺陷,再加上不久苏联解体,国力不济,暴风雪号虽然首飞成功,终免不了从此被“雪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