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or卖家?
俗话说,商业就是江湖。
没错,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往大了说,存在环保等问题,往小了说,谈买卖就是谈钱。
而谈钱,伤感情。
没错,买卖本身就碰撞出恩恩怨怨。
今天的话题就是:买家与卖家的恩恩怨怨。
我的朋友圈有许多做电商的朋友,同时,我的朋友圈充斥着被电商“欺负”的买家朋友在发文。
这是矛和盾的关系,说到底,是那句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所以,有了买卖,就有了伤害,有了伤害,就有了主持公道的人,所以在每个交易平台,都会有客服这个职业。
都说客服是解决问题的人,但我们应该从这个名词来解读这个职业。
客服:为客人服务的人员。
谁是客人?使用平台的卖家?还是在平台购买的买家?无论你是买家还是卖家,都不用天真的深究这个问题,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平台?
十年前,平台指的是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和楼房的阳台。
十年后,平台指的是高于买卖交易的平面和网络的阳台。
所以,回到刚才的话题,谁是客人?
客人绝不是将自己东西放在这个阳台上出售的卖家,因为你只是在使用这个阳台,没让你交钱就不错了。
客人一定是在这个放置着各种东西的阳台上挑选自己需要而付费的那群人,因为他付费了。
那么,重点就来了,让一个为客人服务的人员,来判定双方的对错,是否真的公平?
这个话题,也许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上帝”们看到的时候,会不屑的一笑而过,而饱含血泪的卖家们看到,也改变不了什么,一个转身,同样会去做“上帝”。
所以,看上去这个话题是在讨论买家与卖家的恩恩怨怨,其实我们是在聊,做人,应该谦虚一点比较好。
试问,有几个卖家敢在平台上凶巴巴的回复出“爱买买,不买滚”这样的名言。做生意的人,特别是刚起步或者正在起步的人,他们是非常谦虚的。
我想,这种谦虚一定是真实的。
朋友们购物时的心态很奇怪,或者这是一种特色,将生活中的我们变成两面人。
其实,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做服务,无论你的职业是比较光鲜的医生、律师,或是其他一般职业,在工作时,你都是在赚钱。
赚钱时的你,宝宝心里苦啊。
花钱时的你,我要平衡感啊。
这好像约定好似的规则,只有极少的人敢于打破这样的规则,在花钱时,做到了像赚钱时一样的心态。
或者说是态度,没错,谦虚的态度。
这个话题难以收尾,因为我们不是在说教,更不是在控制别人,所以,只能控制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