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CEO的理想主义光辉
   来源:硅谷动力eNet     2020年09月10日 08:44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2017)理想主义光辉论坛”(产品论坛)上,四位主题演讲如下:

1)大丰收创始合伙人谭泽鑫:从互联网角度看农资行业创新升级新机会

我国互联网+传统产业正迎来飞速发展时期,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业金融具体部署,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清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并要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互联网带来行业变革新契机

新农业对于服务的需求极大。

首先,行业产品迭代不断变化,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变革,有机肥、生物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尤其是种经济作物的农民,更喜欢用高附加值的产品。

其次,种植作物的结构正在变化,要将种植结构调整到对环境友好的,由于这些作物的种植还在过渡阶段,因此作物对应的要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产品本身也存在着巨大的产品升级的机会。

最后是服务升级,服务升级伴随而来的根源就是技术的崛起。用户不仅希望得到农业技术的指导,同时更希望知道这些肥和药怎么搭配用效果最好,以寻求最优的市场效益。

深圳大丰收农资商城看到了行业变革的新机会,积极布局互联网+农业市场,经过三年的实践,大丰收布局农村市场之路并不顺利。

第一,作物的季节性明显。同一作物,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理位置,用到的工具都不一样,导致用户的选择也不一样,这就使大丰收开发客户的成本特别高。

第二,没有数据参考。农民常年消费都在线下,可能连银行卡都用得很少。所以线上缺少一定的数据积累,这对于互联网公司,对渠道落地来讲,增加了很大的阻力。

第三,全民赊销。农民赊销是一件常态化的事,农村地区在传统渠道买肥料90%左右都是赊销。农民赊销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资金周转非常慢,所以赊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拓的痛点。

最后是互联网程度差。近些年互联网在农村下沉的看似速度很快,智能手机应用率很高。但在大丰收开拓市场的时候发现,在农村地区70%以外的人并不使用互联网,互联网普及并不是特别高。

积极解决:线上线下联合开拓市场

虽然大丰收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种种考验,但是在三年的摸爬滚打中,大丰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法。

首先大丰收在各地的村镇一级发展了几万个代购网点。这些网点都成为了大丰收落地农村的抓手。不仅如此,大丰收还对原有的一些卖农资的零售进行了赋能改造,让他们从销售角色转化为服务角色。

其次,大丰收在2015-2016年间办了几百场活动宣讲互联网,让农民相信一个新型渠道,通过线下的会议以营销活动的形式来让农民们相信这个品牌。

好的产品要配合好的效果,好的效果必须有大量的示范。因此大丰收去年做了几百场的实验示范,通过口碑营销来带动大丰收的区域建设。

除了线下落地之外,大丰收在线上也发布了一些农机的产品,比如说周二周四的线上农机课堂直播,请大丰收专业的有互联网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给农民讲课,讲病虫害以及一系列农产品销售的问题。不仅如此,大丰收还研发了一个互联网问诊平台,当农民们种地遇到问题,便可以拿着手机拍照,上传到平台,平台上所有的农机专家可以时时的帮他们解答问题。

另外,大丰收创办了一个农技内容矩阵,通过纵的维度发布农业技术文章,给农民一个好的学习的平台和晋升成长的平台。目前,大丰收不仅有配套指导,还有火龙果、香蕉等一些作物的矩阵。

打造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平台的企业

卓越企业的发展是不断耕耘不断收获的结果,大丰收也不例外,农业是一个大赛道,目前,大丰收处于农资环节,同时也拓展到产中和产后环节,未来,大丰收将成为一个有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平台的公司,不断的收获耕耘。

(整理/昭鸣)

2)热云数据创始人兼CEO白冬立:用大数据撑起一片诚信的天

当下,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大家都在谈大数据,都在思考能通过数据做些什么,如何用大数据赋能企业。在热云数据创始人兼CEO白冬立看来,未来大数据不仅仅只是在互联网行业、高科技的行业发挥它的价值,今后在一些传统行业,包括像农业、制造业、生产环节等等方面都会产生价值。

探索大数据的商业变现之路

从2013年创业到现在,热云数据在一步步探索大数据的商业变现之路以及挖掘大数据更多的价值。

成立之初,热云数据进入最擅长的游戏领域,做出了一款游戏领域的数据分析产品。此时热云数据的产品是免费提供给企业。白冬立做这种选择是基于两点思考:第一是希望更多人知道热云数据这个企业;第二是收集更多的用户行为数据。白冬立认为,只要手里面掌握足够多的数据,这些数据背后的价值是可以被发挥出来的。

到了2015年,国内的互联网用户流量获取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消退之后,大多数公司在如何获取自己的精准用户这件事上陷入困境。热云数据瞄准这一需求,帮助企业监测广告投放的效果同时帮他们辨别广告投放后获得流量的真假。

此时,热云数据已经初具商业变现能力。热云数据通过免费的方式获取到的第一批企业用户后,进一步挖掘他们在市场、产品运营方面的需求,做了第二个产品。第二个产品做完了之后,到了2015年年底的时候,差不多有三四十家愿意花钱买热云数据的产品,买他们基于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和大数据挖掘的产品。

热云数据带着这份成绩单去融资也得到了认可,用三个月的时间成功获得了5000万的A轮融资。他们进一步向外界证明了自己的商业变现能力。而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B轮融资发布会代表着热云数据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未来真正对一家有数据的大数据公司探索如何去挖掘大数据背后的价值,以及如何去挖掘大数据背后商业模式的一个台阶。

营造更为诚信的行业环境

作为大数据行业的一员,作为一个拥有技术和大量数据的中立的大数据公司,热云数据在探索商业模式之外,也在思考如何针对数据乱象、如何遏制虚假数据贡献自己的力量。白冬立也在想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既能够把行业现象用技术的方式,用分析挖掘数据的方式把现象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能平衡好移动广告平台和广告主之间的关系。

白冬立通过自己的力量集结了一批诚信的、不作弊、不作假、没有欺诈的平台组织以及寻求官方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支持,成立了中国诚信移动广告联盟(CMAA)的非营利组织。在热云数据B轮融资发布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石秘书长也到现场,正式宣布中国诚信移动广告联盟的诞生。这也代表官方组织的认可,愿意为这个组织去站台,愿意定期发布一些行业报告,揭示中国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在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

作为一家大数据公司,白冬立希望热云数据不仅仅在自有的商业模式的方向上去做探索,不仅仅谋求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是能够在商业之外做一些更有社会责任感、更具理想色彩的事情,他希望未来热云数据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手撑起一片诚信的天。

(整理/小小)

3)车轮创始人兼CEO吴峰:让有车生活更美好

时势造就车轮

目前,中国的驾照持有人数超过3亿,2016年有超过3300万的准车主,未来,中国会有超过6亿人申请自己的驾照,潜力空间巨大。

庞大的数量背后有着大量信息不对称、服务不标准等问题。在学车阶段,有着吃拿卡要及教练不用心的现象;在买车阶段,有着4s店欺瞒消费者、暗藏隐性消费的现象发生;在买车后,又有罚款、违章停车等问题出现。

随着2012年,史上最严新交规出台,车轮以每两周上线一款产品投入到应用商店,让用户的需求来检验产品的市场。

让一个APP融入更多的服务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希望用更少的APP解决更多的问题。车轮查违章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它集合了多种服务于一身,包括在软件上买汽车用品、换新车、出售二手车,用户还可以在APP上面买保险,进行车主的理财和车主的小额贷款等等。

在车轮查违章APP,每天有1万人在上面交易,有8万人对车型感兴趣,每年有20万人来咨询,会有30万人群咨询二手车或者对新车有兴趣。一个车轮查违章APP,等同于一个汽车服务大全的产品。

至行至善,传递正能量

今年5月,车轮新研发汽车移动资讯媒体,名为车轮头条APP,以满足车主在移动端获取汽车资讯使用场景的需求。

车轮头条和四川卫视等视频类的节目合作推出了许多泛娱乐的视频,每一期都有几百万的播放量。其中有一款栏目叫《轮转中国》,在这个节目中,车轮会走访各种秘境路线,第一次走的路线是川西,在川藏自驾游里面找到一所贫困小学,以我们的车轮命名,呼吁车轮上的会员和车友会,经过这个小学的时候能有一些捐赠,或者是进行一些扶持的工作。

至诚之道,赤子之心,方得始终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层次的改变,消费和服务不断升级。纵观那些真正的好产品、好服务、好品牌,无一例外都闪现着理想主义的光辉,车轮同样如此。

谈及创立车轮的初衷,车轮创始人兼CEO吴峰坦言道:“我们真实的愿景是,希望自己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车主和准车主的服务平台。我们希望让有车的生活更美好。”

未来,车轮将继续升级“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前轮”服务于用车前人群——以车轮驾考通APP深耕互联网学车业务;“后轮”服务于用车后人群,以车轮查违章APP为核心的汽车生活服务平台业务,依托车轮大数据应用和加大车轮头条APP媒体影响力。

在8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等举办的首届(2017)理想主义光辉论坛——暨金e奖颁奖盛典上,吴峰以改编的《I have a dream》散文诗表达对于车轮公司的愿景与使命: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学车费用下降,服务提升;我梦想有一天,违章少点,车位多点,尾气减少,天空更蓝;我梦想有一天,买车价格下降,性能提升,油价下降,续航里程上升;我梦想有一天,堵塞的道路成坦途,学车的路上没烦恼。

(整理/灵染)

4)我奥篮球CEO林晓勇:做有灵魂的产品

什么是篮球大数据

真正的篮球大数据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画像。中国现在有多少篮球人口,它的分布情况,全国每年有多少篮球赛,大学有多少比赛,企业有多少比赛,民间俱乐部有多少。中国有多少裁判员,他的级别、等级、出去打的比赛场次的数据。包括有多少训练营,小孩的身体数据,从小到大的身高、体重等各项体测数据。这些数据组合成了一个中国篮球的综合性的画像。

在我奥篮球CEO林晓勇看来,每一个体育项目领域都是博大精深,尽管开发几款类似的大数据产品在技术上没有难度,但每个领域都需要深耕,不能盲目横向拓展业务。所以,作为一个篮球的爱好者,我奥篮球选择在篮球领域进行深耕。

从2015年7月开始进入篮球这一领域之后,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从各项数据来看,我奥篮球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并且得到了很多认可,在今年7月23号正式成为中国篮协指定的官方大数据合作伙伴,开发篮球大数据采集的工具。

同时,林晓勇认为,篮球领域还有80%的数据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相关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我奥篮球后续会研发大量的产品,进一步满足球迷、球员、球赛各方的要求。

如何做一款有灵魂的产品

乔布斯说,产品是有灵魂的。

林晓勇认为,有灵魂的产品是能够让用户爱上的产品。我奥篮球的目标是给每一个普通的篮球爱好者极致的线上体验,连接每一个篮球梦想。

在产品的打造上,我奥篮球更注重产品体验和运营策略。为了方便篮球爱好者能够将自己的篮球经历记录下来,我奥篮球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进行数据统计,接着开发出职业版的数据统计产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挖掘。目前我奥篮球的产品在采集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在数据分析和挖掘这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一些业余赛事上,我奥篮球甚至走在了一些先进国家的前面。数据采集更加方便和快捷。

我奥篮球为了在业余赛事上给用户极致的线上体验,在前端让用户时时可以通过手机端看比赛的数据统计。同时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可以自动生成得分集锦、比赛的战报、比赛的照片等。

之后,我奥篮球将会进一步完善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连接每一个篮球梦想

林晓勇在而立之年萌生创业的想法,是因为他本身对于篮球的热爱以及希望回首自己篮球生涯时有迹可循,有数据可查,让这份热爱能被记录,能被留存。我奥篮球的理想是希望未来的小孩从第一次接触篮球开始,所有的数据陪伴他一生。他打不动篮球的时候可以翻开我奥篮球,看自己曾经得了多少分,打了多少场球,取得过多少荣誉,他会想这个平台承载了小时候的梦想。小时候的幻想可能会破灭,但是我奥篮球是可以把他的幻想变成梦想,最后成为他的理想,承载他小时候想要的东西,他回忆过去的时候会更加开心。

林晓勇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希望能让我奥篮球的产品承载更多人的篮球梦想,连接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他希望用户能够喜欢我奥篮球的产品,能感受到这款产品的温度和灵魂。

(整理/不二)

生活 数据 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