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了那篇报道之后什么感受?里面说的基本都是真的。" 陈兆虎平静地说。
2017 年 7 月 25 日,网上爆出一篇名为《又一个 B2B 电商出事:供应商和员工都爆发》的文章,爆料 B2B 电商平台垂直采拖欠供货商货款及员工工资,引发供应商上门讨要货款,员工集体申请仲裁。垂直采是广州市起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平台,早期定位于内衣行业 B2B 电商平台,连接上游供应商和内衣行业终端商家,减少中间代理、批发,降低终端商家的采购成本。2016 年 9 月起由内衣发展到女装、鞋包、母婴用品等 20 个细分领域。
事件发生后,亿欧没有盲目跟风报道。考虑到上述文章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并没有采访垂直采管理层,笔者希望还原事件的前因后果,于是奔赴广州天河区对垂直采创始人陈兆虎进行了一次采访。
这次见面是在垂直采公司附近的一家餐厅,陈兆虎整个人略显疲惫,他承认这两周过得十分艰难,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戏剧性。自从 7 月 25 日爆出负面消息后,垂直采并没有做正面回应,陈兆虎也已很长时间没有回公司办公。他解释说,这样做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想争取时间稳住局势,自己会竭尽全力把局面扳回来。
垂直采目前的现状是:自从事件曝光后,平台交易量受到了很大冲击,先是头两天终端商得知消息出现恐慌,之后交易量持续几天下降。但同时有部分供应商力挺陈兆虎,拿出了更多的货来支持,现在平台交易量开始回升,陈兆虎坚信接下来的销售旺季会让公司渡过这次危机。
谈到这次事件,陈兆虎悉数剖析了自己在资金管理上的失误,并从自己进入内衣行业开始讲起了平台的发展史。
从陈业务员到虎哥
说到创立垂直采,陈兆虎表示当年自己既没有内衣行业经验,也没有技术背景。他从 2001 年起做保险推销员,在保险行业有近 10 年的从业经历,2008 年金融危机后他从全职保险销售转为兼职,并寻找新的商业机会。2009 年,经内衣行业的朋友介绍后转行做电视购物售卖内衣。
做了一段时间,陈兆虎发现这条路太窄,此时他积累了些许内衣供应商 ,思考着能否做一个项目打通线下和线上资源,颠覆内衣业层层代理的模式,实现供应商和终端商点对点采购的新商业模式。
陈兆虎提出这个想法是在 2011 年,当时 O2O 的概念还没有流行,超前的想法得到一位供应商的支持,投资了这个项目。陈兆虎便在线下开了几家内衣实体店,实行会员制,但是线上部分却迟迟未落地。到了 2013 年 7 月,这位供应商打算放弃项目,而陈兆虎看到线下店已经积累了 5 万多用户,曾经在保险业工作的他深知积累客户的难处,因此不忍心放弃,便四处借钱,从该供应商手中接下公司。
接盘之后,陈兆虎开始找寻技术解决方案。由于缺钱,陈跟一家具备技术能力的公司协商,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换取软件服务。该技术公司做了一套 ERP 与 PC 端、移动端打通的系统,并具备一些 CRM 功能。
但是,陈兆虎在推广过程中发现,终端商或者压根没有 ERP 系统,或者不愿意更换 ERP 系统,ERP 的封闭思维很难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必须要开发独立 APP,建立一个更开放的平台。
而合伙技术公司却不认同,坚持不开发 APP。最后,双方闹僵,陈兆虎此前的努力前功尽弃,并背上了 3000 万元的债务。但他没放弃,2015 年 7 月陈兆虎顶着压力成立垂直采,组建新团队,垂直采 APP 在 11 月正式上线,此后陈兆虎在全国各地组织内衣行业会议。
据陈兆虎回忆,垂直采 2015 年 12 月 28 日在佛山盐步开了一场会,花了十几万,只促成了平台 2000 多块的交易。虽然刚开始收效甚微,但终端商的口碑很好,此后垂直采以微信群的方式联系内衣行业的终端商,继续组织会议,在 2016 年开了 30 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陈兆虎一直试图找风险投资,但都没有谈妥,只能靠自己私募融资支撑下去。
在办会的同时,垂直采还雇佣了一批地推人员,并把保险代理人制融入进来,每个地区找一个负责人。高峰时全国有 3000 多人同时推广 APP,每个地推人员骑着电动车就可以把县城的终端商覆盖一遍。靠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垂直采还真的把平台盘活了。
"2016 年 2 月 GMV10 万,3 月 35 万,4 月 64 万,5 月 166 万,6 月 230 多万,7 月份 547,8 月份 886 万,9 月 2600 万,10 月 3400 万,11 月 3200 万,12 月 2000 万 ",陈兆虎清楚地记着每个月的销售流水。经过 2016 年的努力,平台似乎走上了正轨,身边恭敬地称他 " 虎哥 " 的人也变多了。
8 亿元补贴政策
然而,表面光鲜的虎哥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
2017 年 1 月份,陈兆虎在年会上公布了垂直采 2016 年数据:销售流水(GMV)1.37 亿元,23 万个订单,8 万终端商,近 1200 家供应商。在如此华丽的数字背后,垂直采却有 4000 万元的资金缺口。
谈到资金缺口,陈兆虎一幅内疚的表情,他坦言此前每月用在推广上的费用远大于利润,是靠 " 预支未来收入 " 的方式硬撑。到了 2017 年初公司资金问题越发严重,陈兆虎不得已选择了一个有风险的解决方案:以补贴的名义刺激终端商现金充值。
所以,陈兆虎在年会演讲中乐观预估 2017 年可以达到 100 亿元销售额。而 8 亿元补贴的逻辑是假定占领市场后未来 3 年的销售流水为 1000 亿,按照 5% 的佣金来算,垂直采可获利 50 亿,因此计划 2017 年以信用透支的方式拿出 8 亿元进行补贴,以快速占领市场。
具体补贴政策为:新的终端商家进入平台充值 1000 元送 1000 元。该政策对于谋求小利益的终端商家来说极具吸引力,入驻终端商在 2017 年上半年猛增到 28 万家,供应商也从 1200 家增长到 3000 家。
然而,该补贴政策却存在巨大漏洞。由于没有严格监管,部分供应商冒充或买通终端商充值购货,以极低的成本把货回购,套取平台的补贴。
直到 2017 年 6 月份,垂直采发现了供应商套现的行为,此时已经补贴了 3 亿元,陈兆虎立刻停掉了补贴,但这时终端商在 APP 钱包里尚有 1.36 亿元,终端商看到补贴停止后持观望态度,不再充钱,这导致垂直采的现金收入极具减少,从 6 月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
7 月资金问题愈加严重,陈兆虎意识到此前对各频道负责人下放的权利过大,过快招商导致供应商品质参差不齐。于是陈兆虎决定攘外必先安内,7 月份要做内部整顿。
在薪资拖欠的情况下,内部整顿引发了各部门的强烈不满,有的事业部集体辞职,公司总部原 500 多名员工,现在剩余 200 人左右。
7 月 24 日,部分供应商和员工聚在垂直采公司闹事,被辞退的高管将事件的部分信息透露给媒体,次日关于垂直采的负面报道开始传播。
7 月 31 日,更多的供应商闻讯赶来广州,在天河区政府递交诉讼材料,并要求陈兆虎出面做出解释。
8 月 1 日,在政府的牵头下,陈兆虎在司法办同供应商代表书面承诺,表明自己没有逃避责任,平台仍然在运营。
至此,整个闹剧基本结束,陈兆虎依然想尽办法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好的方面是,政府部门希望垂直采能渡过难关,给陈兆虎一个月时间调整。此外某些大供应商视垂直采是一个重要的销售通路,至今并没有施压,更有供应商愿意提供更多货来支持陈兆虎。
如何破局
除了核心供应商的支持,垂直采必须要做出适当的举措才能再次取得供应商和终端商的信任。陈兆虎讲了目前的三个方法:
第一、吸引外部资金。在事件发生前,陈兆虎是公司的唯一股东,虽然管理失误,但是他相信垂直采已经吸纳了 3000 供应商和 28 万终端商,累计交易(GMV)超过 9 亿元,平台价值依然很大,所以愿意接受外部资本的加入。
(垂直采提供的截止 8 月 9 日数据)
第二、供应商债转股。此次欠款中,数额在 100 万以上的有 9 家,50 万到 100 万的 32 家,其余的都是体量较小的供应商。陈兆虎考虑将部分供应商以债转股的方式吸收为股东。
第三、现金 T+1 结算。所谓 T+1 结算是指当日卖货,次日结算。陈兆虎总结,发生供应商闹事的原因是因为平台发展太快,彼此互信没有建立。采取当日结算,次日结款的方式,可以帮助各供应商盘活资金,建立起信任感。
目前,垂直采的账务和供应商欠款已经交给天河区政府报备,公司各部门重新组建,员工数将保持现状,频道数量也未缩减。陈兆虎希望平台撑过最艰难的 8 月,然后迎来旺季,通过削减各项成本盈利,覆盖此前的资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