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口译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现代交际     2020年09月26日 04:56

赵彦

摘要:传统口译课堂缺少动态教学、教学情境设计、信息化的口译教学资源与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等,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型口译课堂真正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口译人才。

關键词:信息化时代 口译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07-02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渗透于教育之中,使教育具有了信息化时代的互动性和多媒体性等特征。信息化时代亟待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在采用陈旧的口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低,内容固定、过时,信息量严重匮乏。因此,开展口译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可为高校培养高层次口译人才提供借鉴。

一、口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

有效教学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一般来说,有效教学要注重效果、效率和效益,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导向。

美国的Borich(2002:8)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包括教学思路明晰,教学法多样化,任务导向清晰,学生积极性高等。蔡宝来和车伟艳学者(2013:14-16)在梳理国内文献后,总结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发展功能、突出动态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变革教学方式等,而课堂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有效教学与效能评价相结合等。

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反映到口译课堂,则需要注重口译课堂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以学生的口译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口译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口译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译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要变革传统的讲解式的口译教学方式,就要从传统的静态口译教学模式向动态的口译教学模式转化,将口译实践与参与者动态反馈和评价相结合等。

二、信息化时代下传统口译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

21世纪以来,随着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社会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口译专业,专门培养高技能口译人才。然而,大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的口译课堂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缺少动态教学

传统静态口译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传授口译知识和技巧,而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口译学习的有效性较低。在静态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技巧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学生未能通过动态观察和实践来培养自身良好的口译应变和沟通能力。

(二) 缺少教学情境设计

传统的口译课堂缺少教学情境设计,课堂练习仅限静态枯燥的段落或对话口译等,缺少口译活动现场模拟,学生学习口译的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违背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不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三)缺少信息化的口译教学资源与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

传统的口译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缺少时效性,信息量严重不足。此外,因为缺少动态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口译学习情况开展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无法客观准确地评估口译课堂的有效性。

三、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口译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口译课堂严重制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信息时代下口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多媒体网络基础上的口译教学资源库

充分利用即席性、时效性较高的文本、音频和视频资料,建设系统有效的口译教学资源库,包括国际会议、商务洽谈、旅游观光、公共演讲、访谈材料等,并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编辑或重新录制,上传至可供学生下载的资料库中。利用翻转课堂,将口译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解决传统口译课堂课时少、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实现分层次、自主型、个性化的动态教学模式。

(二)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的有效的教学情境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创建虚拟口译情境,如会议、冷餐会、商务洽谈、考察访问、记者采访等,让学生在充分做好译前准备的前提下,扮演真实口译任务中的参与者,参与到虚拟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对交际场合的动态观察,培养临场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缩短口译教学与口译实践的距离。

(三)建立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有效的口译课堂实训环境

仲伟合(2007)提出口译训练的“八化”建设方针,其中即包括“练习真实化”。这意味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工具,如同传训练室、会议室、语音实验室、录音录像设备、计算机辅助工具等,营造口译实战训练环境,使练习变得真实化。

(四)构建动态监控的口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监控的口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供教师对教学效果作出科学系统的分析。教师可以上传微课视频,布置预习任务等,通过学习中心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等自主学习情况,批改学生课后提交的作业,并答疑解惑。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展开译前、译中、译后的互评,以获得动态反馈和监控。在期末考试评估时,把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过程性评价量表的结果纳入期末总分的评定中,从而体现过程性评价。

四、结语

由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口译课堂模式真正倡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弥补传统口译课堂的不足。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化工具,可以建立动态更新的口译教学资源库,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构建有效的口译课堂实训环境和动态监控的口译课堂评价数据库,真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口译课堂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Brown H 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Hunt G.H.,Wiseman D.G.& Touzel T.J.Effective Teaching: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M].Illinois:Charles Thomas,2009.

[3]Pochhacker,F.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4.

[4]Watkins C.Classrooms as Learning Communities[M].New York:Routledge,2005.

[5]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1):12-17.

[6]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33-134.

[7]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8]沈春蕾,姚纯真.基于课程拓展和资源建设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学实践[J].金田,2014(3):178.

[9]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5.

责任编辑:杨国栋

家庭 文章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