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现金”社会来临后
   来源:萌萌兔文化传播     2020年09月30日 01:14

日,微信与支付宝同时推出的“无现金日”线下营销活动,传被央行下达书面通知禁用“无现金”字眼。

事后,央行澄清:从未下达过此通知,并表示对市场推广行为不做干涉,但不应有拒收现金的行为。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生鲜门店因只接受移动支付而不接受现金事件,央行明确表示:拒收人民币现金涉嫌违法。

其实在目前拒收现金的交易已经十分普遍而且正常。例如网购、网络单车、网约车等都只接受在线支付,但却未引起过民众的反感,为何此次微信和支付宝的行为会引起巨大争议?

原因其实很明确:微信和支付宝过于激进的无现金化,损害到了从货币到无现金化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群体的利益。

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无现金社会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最终电子货币将替代纸币成为货币,这是消费形态的一种进步。

但在现金作为仍具有相当大的现实可行性的支付手段下,如果这个过程被强推,那么货币将受到强烈挑战,同时老年和边远地区群体的生存空间几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

这样一来,微信和支付宝的行为,必然就引起了公众的反感。

在西方,由于从来没有二维码支付,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只需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出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这样的支付方式已经完全渗入到了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国十年后或成为全球首个“无现金社会”。

无现金支付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快捷且便民,甚至不少菜市场和小摊都会摆着二维码,欢迎消费者无现金支付。

但同时这样的支付方式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是民众关注的焦点。

“无现金社会”全程、全面记录个人的支付信息,其中难免涉及个人隐私,一旦这些敏感信息被大规模泄露,将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甚至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有专家表示:

金钱不只涉及到民众和企业利益,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如果黑客或者间谍利用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直接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能否构筑安全的支付环境,是摆在无现金支付面前一个绕不开的门槛。那么在未来中国能够实现无现金社会前,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平台,在提供服务时,占据的更大责任和义务。

这让他们务必要在立法上加以规范,将消费者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这样无现金社会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现金 社会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