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电商”助民乘上致富快车——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小记
   来源:云黔南     2020年10月31日 13:05

近日,三都水族自治县在通过激烈角逐后,成功入围2017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不仅获得了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该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时代和全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背景下,三都县在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的基础上,依托现代科技,将党建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不断把电子商务和脱贫攻坚工作向广大农村拓展和延伸,以“党建+电商”模式,大力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水族同胞乘上了致富快车。

创新模式,促农村电商发展

紧紧围绕解决农村“买难、卖难、服务难”这一核心问题,创新模式、拓展服务,依托“贵农网”“电商云”等电子平台,着力打造具有线上、线下“双向”服务功能的“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平台,以党组织牵头,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

同时,积极贯彻落实贵州省委、黔南州委有关文件精神,突出党支部在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中的政治引领,探索形成“支部+电商”工作模式。通过调研,“号准”县内产业发展的“脉搏”,帮助贫困村搭建电商平台,采取“党支部+电商+贫困户”的方式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大力培训党员电子商务达人,带领群众开设网店、淘宝店等平台,助推各种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和地域特产等物品的销售,让群众在得到实惠的过程中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据悉,三都县目前已培养了13名农村党员为农村电子商务站负责人,仅今年1月至6月的半年时间,就帮助群众代购服装类和电器类产品2.1万件、农资60多吨、农耕机100多台。

开辟路径,解决“销售难”问题

通过整合资源,该县积极构建“村集体+电商+合作社”发展路径,以解决“销售难”问题。结合贵农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与贵阳银行合作在各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开设农村金融服务点,利用互联网搭建村集体与合作社、客商对接的销售平台,为农户们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在创新采用“村集体+电商+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后,三都县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该县柳江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珠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都江椪柑专业合作社等近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网上销售,增加了村级集体和农户经济收入。2016年全县“空壳村”清零达97.67%。同时,加大镇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支部+电商+小卖部”建设力度,实现“指尖上”的购物销售体验,为群众提供了在线交易、代购代销、农村金融等服务。

为更好的服务电商发展,该县按照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要求,围绕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积极拓展“党建+电商+合作社+扶贫”党建联建机制,为贫困户架起党群连心桥。通过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放大优势,以电商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以全县61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为群众代买代卖的服务点,进一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筑牢根基,加快脱贫步伐

通过成立电子商务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电商服务站、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协办服务、开展培训、宣传政策等,引导基层组织发展电商、党员骨干实践电商,以电商服务站点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销售等优质服务,不断优化农村网上的购物环境,从而实现“网货下乡”“山货进城”双向流通,有效解决农村难买难卖问题,加快农村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在电子商务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帮助带领下,该县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20多家企业和30多家农民专业社纷纷触网,带动群众增收。

据悉,目前三都县完成电商服务站点或体验店建设近80个,农特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20余万元,相关从业人员800余人,大学生电商创业就业100余人。2016年本地居民网络交易额约4亿元,2017年第一季度本地居民网络交易额1.35亿元。通过开辟农村电商发展新路径,让三都的农特产品直接与国内外市场接轨,不仅增强了三都农特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树立了品牌效应,同时也为农户们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助民走上致富路。

先锋 达人 源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