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建议短视频创作者做垂直领域?
   来源:君临     2020年11月02日 20:01

视频越来越短,看的人也越来越多。

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是短视频们正在探索的事情,1分钟的视频背后可能藏着高度平台化的江湖。

据QuestMobile新近发布的数据,2017年6月,以用户规模计,秒拍、快手、土豆、西瓜视频、美拍分列行业前五名,其中,秒拍属微博系,火山、西瓜乃至于抖音分属今日头条,快手自成一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超过5.45亿人,其中手机视频用户接近5亿人,网络视频在全部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排名第四,网民使用率超过74%。

现阶段,尽管平台的本质是一个内容分发渠道,但平台们开始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以及引导上游内容创作者,并承担了短视频商业化的孵化器角色。一方面,平台为创作者导入流量,而足够优秀的创作者更是帮助平台做大流量,塑造形象,这也符合一贯以来平台与创作者关系,两者互惠互利,并各有裨益。

只是在前期平台话语权更强,而演化至后期,平台之争可能就会演变为头部创作者之争。也因此,今日头条不惜开出数百万乃至数千万挖角快手红人,短视频竞争至此,优质创作者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稀缺也更具价值。

但什么才算优质的创作者?

据悉,在秒拍平台,2016年,娱乐明星、新闻现场、纯搞笑内容之外的视频只贡献了不到20%的流量,而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60%。

这意味着,搞笑的内容依旧是泛娱乐视频的中坚力量,但愈发突出的问题是,搞笑类短视频的变相能力很弱,大部分都仅是流量担当,这意味着搞笑短视频对资本的吸引力有限。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的短视频内容项目融资中,只有5笔发生在泛娱乐和搞笑类内容项目上,相对而言,资本更为青睐贴近衣食住行的垂直品类。

更何况,搞笑或说持之以恒的输出搞笑并不是容易的事,且搞笑并不是必需品,在段子横行,笑话满天的时代里,人们的笑点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你的受众要求会越来越高,他们总希望你能不断创作,出其不意,而这对团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相比而言,衣食住行更为贴近生活,能取样的素材也非常多,且有这个需求的公司也相比更多,因此,尽管最开始的流量可能不如搞笑类视频,但坚持去做,粉丝质量相比热点式短视频将高得多。

短视频东风依旧,只是掌舵者或许也可以考虑换个方向。

视频 创作者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