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早点迟点都别急
   来源:民生周刊     2020年11月22日 02:09

刘洪波

过度的“起跑”心态,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东西。从“起跑”畸形到“抢跑”,更是一种病态。

教育部通知做好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就读一年级儿童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8月31日满6周岁还是不是小学入学的铁定条件,就是各省份的事情了。

在社會舆论热议此“新规”时,教育部又表示,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6周岁儿童应送其入学,具体截止日期的确定,一直是由各省份“统筹实施”中作出具体规定。这就是说,教育部表示自己不过是重申旧例,没出台新规。

旧例被作为新规解读,说明上学年龄的算法有着多大的社会关切。

有报道说,2015年广东两会上,媒体询问省教育厅厅长能否打破8月31日前满6周岁才能入学这个硬性条件,得到的回答是,这是全国通用做法,总得有截止日期。各省份统筹,为何统筹出“全国通用做法”,殊堪玩味。此次教育部重申 “不会统一规定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应当也能让人们明白,这个众所关注的问题要由谁来解决,并催促各省份真正统筹自己,别去搞“全国通用做法”吧。

“总得有截止日期”,就得是8月31日吗,为何不是满6周岁的当年直至12月31日都可以?有人会说,那晚一天出生的儿童跨了年,又会不满意了。我想,规定满6周岁当年都可入学,不过是让部分家长能够选择当年还是次年入学,并非强制性地要求当年满6岁孩子都得入学。至于那些孩子次年才满6周岁的家长,当年孩子才5岁,孩子之间半年之差,注意力、理解力、自理能力差距明显,想象中这些家长可能有不满,但真的愿意让孩子5岁就上学去跟6岁以上的大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吗?

过度的“起跑”心态,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东西。从“起跑”畸形到“抢跑”,更是一种病态。相当长一段时间,整个社会的“年轻化”追逐,对人们普遍想要“抢早”有重要的影响。早工作早赚钱,年龄越小竞争越占先,所有的机会都在向更具“年龄优势”者开放,人们当然要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对孩子来说,家长过早使其背负学业、竞争、“成功”的包袱,牺牲掉孩子的童年快乐、正常身心成长过程,造成其发展的单面向,又怎样判断得失?

社会也在趋于成熟,亟不可待的“追赶”心态会被从容不迫的“自信发展”替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将取代GDP主义,幸福将比“成功”更加受人关注,自我安适的生活品质将比出人头地更加令人看重,退休年龄延后使人生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这些都趋向于让人们更加重视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更加希望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阳光。从普遍的窘迫到普遍的小康,进而迈入更高的发展水平,抢跑争先、唯得是务的峻急心态要得到改变,孩子不再担负“成龙”的重压,父母不再视孩子将来“做普通人”是一种人生失败,健全的社会心态一定会养成,那么孩子提早或推迟一年半年上学,真的值得在意吗?

东西 第一书记 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