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同扶大杉坪
   来源:民生周刊     2020年11月23日 04:46

畅婉洁

吉么哈合有个梦想:要做一名教师,教村子里的孩子学习彝语和彝族文化。

66岁的彝族老人吉么哈合身上穿着由几块塑料布拼接而成的自制雨衣,步伐稳健地沿着屋后的泥泞小路攀了上去。顺着小路上去是一个小羊圈,吉么哈合拿下覆盖在羊圈圈门外的一整张羊皮,笑呵呵地介绍着他的羊:“一共有5种羊,好多大耳朵羊哩。”

见到吉么哈合,羊圈里的羊都凑在圈门口,老人不时地抚摸着一只只小羊。吉么哈合从小放羊,以前帮人放羊,每天能赚12元,成为三峡集团结对帮扶对象后,收到了三峡集团发放的8只种羊,加上自己买的羊后,“现在一共有34只羊。”吉么哈合骄傲地说。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湖乡大杉坪村,像吉么哈合一样的家庭,三峡集团一共帮扶了10户。“在大杉坪村我们实行‘1+1+10帮扶方案:支持一项产业发展,援建一项公益设施,帮扶10个贫困户。三峡集团给大钱,对口帮扶雷波县。其次,我们盯一个点,就是大杉坪村。又为了体现精准到户,我们在大杉坪村选择了这10户。”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溪洛渡移民项目部副主任张燕萍对《民生周刊》的记者说。

吉么哈合的教师梦

大杉坪村位于大山深处,吉么哈合的家在大杉坪村的村口。

站在焕然一新的自家屋前,吉么哈合指着门檐上一只巨大的乌鸦说:“这是我们彝族的吉祥物,人要学习老哇(乌鸦)的语言,要和谐。”屋前摆放的凳子上,也绘制了黑红黄三色组成的图腾:黑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人。无论语言还是图腾,都在显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据张燕萍副主任介绍,吉么哈合的屋子是2012年修建的,“去年来时,他的屋子乱七八糟,我们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去了大梁,加了顶,粉刷了地。”吉么哈合的屋子如今宽敞明亮,地上堆放着刚刚丰收的土豆。隔壁屋子里跑着几只鸡,在被问到为什么不把鸡养到院子里时,老人打着哈哈,呵呵地笑着。

凉山彝区脱贫,除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还有“四个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基础设施改造容易,习惯和风气改造任务任重道远。

“既要保留他们的彝族文化,还要移风易俗,其中‘人畜分离是重中之重。彝族这里的风俗是:鸡要在床前,羊要在屋后,睁眼要能看到鸡,起床要能数到羊。”陈立兵说。陈立兵是四川省教育厅下派到大杉坪村的第一书记,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对全村的贫困建卡户深入了解,逐一制订脱贫方案。

看上去简单的修建房屋,三峡集团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在精准扶贫的时候,结合以往的移民工作,先规划,落实钱,抓实施,最后验收。我们把我们对移民管理的系统移植到扶贫上来。国家对‘住上好房子是有标准的,每一户都单独拿方案,我们统一给钱统一修建,每一个老百姓都是监督者。”张燕萍介绍道。

“因户制宜”的扶贫方案,在大杉坪村发挥了大作用。“企业参与扶贫攻坚要深入下去,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提供资金,但是如何能够让资金发挥效益,还是要深入了解每个贫困户的需求。”三峡集团驻村干部黄川说。

大杉坪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共193户883人,其中彝族占99.4%,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低下,吉么哈合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吉么哈合有个梦想:要做一名教师,教村子里的孩子学习彝语和彝族文化,“不能让孩子们忘记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吉么哈合拿起案头上的一本彝语书籍,兴高采烈地向大家介绍着彝语和彝族文化。听到村里的学校即将建成时,老人更加殷勤地给大家介绍那些彝族的图形文字。

杨直绿的女儿要上学了

从吉么哈合家出来,沿着贯穿整个村子的公路向前走,步行约10分钟就是杨直绿的家。

今年36岁的杨直绿8年前从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嫁到大杉坪村,刚嫁过来的杨直绿对这里的一切都不习惯,“啥都不习惯,饭都吃不下去。两个老人一起住,就3间房子,在房子里又住又做饭,烟熏火燎的。”嫁过来不久的杨直绿有了打道回府的念头。

杨直绿是三峡集团定点帮扶10户中的一户,如今的家旧貌换新颜:平整的地坪,一座3间房的屋子,屋外一个不大的厨房。杨直绿一家人生活在这焕然一新的家里,“现在不想回去了,这里比老家好。”

如今喂了猪养了羊,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三峡集团送了8只种羊后,自己还陆续养了一些,“现在有39只羊。”杨直绿高兴地说。

“三峡集团的资金在这里都能见到成效,我们每一笔钱都落实到项目里。我们都派有专人全程监控,羊都是一只一只数出来发放的。”张燕萍说,“要帮他们想办法,还要让他们会想办法。”据陈立兵介绍,村里统一修建了羊圈,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老百姓只需要负责放羊。杨直绿家的羊就在公共的羊圈里进行统一管理。

“扶贫动作重在落实”“扶贫要扶智”是大杉坪村扶贫工作一直以来坚守的原则。

杨直绿有两个孩子,5岁的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离家不远处是四川省教育厅划拨资金在大杉坪村修建的3+3模式(幼儿园+小学低段)的村级小学,“‘一村一幼不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师资力量。老师也要求是双语教学:彝族和汉语。‘一村一幼主要解决语言问题。”陈立兵说。

“明年就送女儿上学。”杨直绿说。

除了孩子,三峡集团按照“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思路,对有劳动力的青壮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专业涵盖10多个实用职业技能。杨直绿下一步的想法,是让自己没读过书的彝族老公也去学一项职业技能。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产业发展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扶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大杉坪村确立了发展牛羊养殖、莼菜种植和经果林种植三个产业方向,中远期将逐渐缩小牛羊养殖规模,全力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大杉坪村要吃上旅游饭,基础设施打造是重中之重。”陈立兵说。

光彩 生活 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