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骄傲!国产造岛神器 老外只能租不能买
   来源:环球网     2020年12月04日 05:37

7月23日,广州南沙港笼罩在烟雨中,《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乘坐接驳船从码头出发。约20分钟后,一艘鲜亮的黄蓝配色的巨船出现在灰蒙蒙的远处。此时的“天鲸”号如一名钢铁战将般,在一方海域展现沉默的魅力。

走上“天鲸”号甲板,并不会有“上船”的感觉,而更像是身处一个建筑工地——四周和头顶都是钢架和吊臂。只不过,这个“建筑工地”非常干净,没有尘土飞扬。由于“天鲸”号自带“建筑工地”的属性,参观者被要求只要走出船舱,就必须戴上安全帽。

“天鲸”号是亚洲第一大自航绞吸式挖泥船,由中交天津航道局(简称天航局)有限公司出资,联合上海交大、德国VOSTALMG设计,由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 “天鲸”号被中国网民称为“造岛神器”,这个“爱称”来源于其强大的挖掘和吹填能力。船上工作人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它每小时可挖掘4500立方米的海底混合物,这相当于可以挖出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半米深的坑。 如此强大的能力首先要归功于其坚实的“拳头”——位于船头位置的绞刀头。平时从网络照片里很难看出这个“拳头”真正的个头,只有站在它面前才会被震撼到。

“天鲸”号前船长、中交天航局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明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种绞刀头直径小的2.8米,大的能有3.15米。记者注意到,“拳头”上布满尖利的“牙齿”,即绞刀头的刀齿。这种专门用于挖掘岩石的绞刀头单个刀齿造价高达1500元。 绞刀头由4200千瓦的变频电机驱动,可挖掘耐压强度高达40兆帕中风化及强风化的岩石。“40兆帕是什么概念呢?刚才我们出发的码头是混凝土构成的,‘天鲸’号可以轻松绞碎。说它‘削岩如泥’丝毫不夸张。”王明安说。

“天鲸”号前船长、中交天航局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明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种绞刀头直径小的2.8米,大的能有3.15米。记者注意到,“拳头”上布满尖利的“牙齿”,即绞刀头的刀齿。这种专门用于挖掘岩石的绞刀头单个刀齿造价高达1500元。 绞刀头由4200千瓦的变频电机驱动,可挖掘耐压强度高达40兆帕中风化及强风化的岩石。“40兆帕是什么概念呢?刚才我们出发的码头是混凝土构成的,‘天鲸’号可以轻松绞碎。说它‘削岩如泥’丝毫不夸张。”王明安说。

挖泥操作台两侧分别是定位系统和自航系统。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其实绞吸式挖泥船并不新鲜,这是疏浚工程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船舶。不过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绞吸挖泥船没有航行能力,船舶每换一处工作位置均靠拖船带动。作为亚洲第一艘具备自航能力的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拥有无限航区的航行能力和装驳功能,“可以在世界上任何海域航行”。

5月25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宣布对大型工程船舶实施出口管制。其中绞刀功率大于或等于500千瓦,挖深大于或等于15米,总装机功率大于或等于2000千瓦的绞吸式挖泥船,未经许可一律不得出口。王明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天航局目前拥有的挖泥船全部在受限范围之内,“我们的船可以到世界其他国家施工,但如果其他国家想买,是不可能的”。

天航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鲲”号设计融合了世界最新科技,装备了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挖掘系统和最大功率的高效泥泵,设计生产能力约6000立方米/小时,绞刀功率5000千瓦,最大挖深35米,最大排距1.5万米,其中远程输送能力等性能雄踞世界第一,该船的研发建造真正实现挖泥船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绞刀 挖泥船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