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抽屉柜召回”引发消费者质疑
   来源:人民周刊     2020年12月07日 20:20

李冉+徐征

因部分床头柜及橱柜产品压倒并致6名儿童死亡,近期,宜家宣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召回近3600万件相关产品,不过中国市场不在召回之列。宜家“中外有别”的举动引发中国消费者的讨论和质疑。随着舆情持续升温,上海、深圳、天津等地质检部门或消费者协会相继约谈宜家,要求召回问题产品。宜家于7月12日表示召回问题抽屉柜,舆情进一步发酵。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12时,有关“宜家‘夺命柜召回”新闻达9.08万篇,微博4917条,4550篇,论坛532篇。新浪微博#宜家召回中国区夺命柜#话题引发阅读量2884.7万次,发表评论4780条。

传播脉络

此次宜家对问题抽屉柜召回事件,大致经历了“符合中国国标拒绝召回→国家质检总局约谈→发表声明→决定召回”几个阶段,共做出两次回应。事件初期发酵时,宜家“拒绝召回”使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到网民指责。之后,国家质检总局介入。7月12日,宜家中国发布公告表示,将召回马尔姆等系列抽屉柜,消费者或可向宜家申请检查连接墙体部分是否牢固,或可申请全额退款。具体方式可通过宜家中国官方网站免费获取,联系宜家中国顾客服务中心,在商场免费获取等方式。广州、成都、重庆、杭州等宜家店面相继宣布,针对问题抽屉柜可免费上门固定或退货回收,相关媒体不断跟进报道,舆情不断发展。

舆情反馈

梳理媒体观点,主要聚焦以下几点:

以高标准防止召回“双重标准”。《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提升标准,不仅只是针对外企的敦促,更是为了唤醒一种更普遍的高水平产品意识。从宜家柜子的倾覆中,我们是否也应意识到:缺少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国内的产品也可能陷入同样的问题?因此,对外企的“穷追猛打”很有必要,但更要认识到,只有我们不断填平质量标准的洼地,才能提升产品质量的基本面,为涌现高水平的“中国制造”提供沃土。

不必掺入民族情绪,应实施更严格制度。《中国青年报》指出,从宜家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到每当有“洋品牌”出现产品缺陷和安全隐患,就会有人有意无意地在评价中掺入民族情绪。他们似乎总想说国外商家在本国或者西方国家做得很好,来到中国就故意做得不好,有意“坑害”中国消费者。这种无来由的动机论既不符合市场规律,也无助于国内市场环境的净化。民族产业的发展壮大没有捷径,只能依赖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有价值的创新,而不是对外来产品的过度贬损。

中消协呼吁应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新华社援引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表示称,本次宜家部分危险产品召回,反映出部分家具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各家具生产、经营企业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提供安全的商品和服务,行业应加强自律,采取措施促进安全标准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网民观点

质疑宜家采取“双重标准”(40%)

@青风:宜家此次“双重标准”,是否真的合理,对消费者是否真的负责任?

“点赞”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消费者权益(36%)

@故事发生在清晨:不得不说,这是政府在保护我们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光凭一个消费者,宜家不可能这么做。给国家相关部门“点赞”!

呼吁提升国家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9%)

@Amy_娜喜喜:说句公道话,此次宜家事件反映出我们必须提升国家标准,并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立法,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标准不同与宜家无关(3%)

@早起的猴子有香蕉吃:宜家也许说得没错,“符合中国标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值得深思。

舆情解析

1. 实施双重召回标准招致舆论不满

同样的柜子、同样的安全风险,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结果,此举引发网民对宜家公司“双重标准”“内外有别”的质疑和不满。而面对舆论,宜家回应称其相关产品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更是引发一些媒体及网民质疑宜家公司轻视中国消费者权益、漠视消费者生命,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

2. 宜家上演“夺命柜” 易引发网民代入感

柜子作为家庭必用品,其安全问题一直为大众所关心。而宜家这些家具的翻倒事故已经在国外带来了一系列受伤事件,其中还有6人死亡。作为有固定、庞大消费群体的宜家公司,消费者难免产生对宜家家具安全性问题的顾虑。消费者对人身、财产安全的关注,导致强烈代入感,因此扩大了影响范围,刺激了舆情热度。

舆情观察

此轮“夺命抽屉柜”召回历经半个月时间,在媒体、地方消保委、国家质检总局及网民等的监督下,宜家从不召回到最终改变态度,其做法值得肯定,但一些媒体并没有因此改变对宜家的指责和质疑。“对消费者缺乏诚意,宜家谈何‘宜家”“宜家,贴近了标准远离了道义”“宜家召回‘夺命柜,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等评论声音此起彼伏。此外,有观点认为,召回也并没有弥补宜家区别式待客对中国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法制晚报》报道称,超六成网友因此事表示不再信赖宜家。可以看出,此次风波给宜家形象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

从此次宜家公司“夺命抽屉柜”召回风波可以看出:

第一,宜家公司舆情危机应对有待提升。危机事件发生时,未及时、诚恳地表态,在面对舆论指责时,没有切实可行的行动;相关报道发表后,宜家未第一时间说明未启动在中国召回的原因,引起国内舆论的不满。面对舆论压力,宜家以中国市场上没有收到过此类产品造成伤害事故的案例、相关产品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回应,此表态更是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质疑宜家侵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法律人士也回应称宜家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相关负面舆情不断放大。

第二,相关部门及时约谈宜家,使中国消费者与国外得到了平等对待。宜家“夺命抽屉柜”被媒体曝光后,国内监管部门并没失声,在一周内宜家连遭深圳消委会、大连消费者协会、天津市消协、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质询、约谈。之后,国家质检总局也就召回问题与宜家进行约谈。相关部门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的做法,获得舆论肯定。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解决国家标准痛点。此次宜家在北美市场的召回,正是基于海外一个自愿召回的ASTM标准,该标准细化到明确柜体不固定在墙上时也不能倾倒。反观国内标准,是基本按照当前行业现状制定,缺乏主动提高标准的动力,凸显国家标准痛点。因此,舆论纷纷呼吁国家完善质量安全立法,提高安全标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让跨国企业再区别对待。

第四,法律之外,道德、社会责任同样重要。此次宜家召回风波提醒所有跨国企业,应该尊重每一个国家的消费者,遵守每一个地方的规则,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获得更好收益。

宜家公司作为一个在中国拥有庞大、固定消费群体的跨国公司,如何解决从舆情危机中反映出的问题,修复品牌形象,重新赢得消费者信赖,值得思考。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产品质量没有十足的完美,但企业不能只打“小算盘”,应该以长远眼光、真诚姿态赢得消费者的口碑。

舆情 家庭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