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眩晕病根源在耳朵专访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单希征
   来源:人民周刊     2020年12月09日 15:09

钱敏

上珠峰、下灾区、做航天员的各种实验,2008年对于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来说无疑是忙碌的一年,正是在马不停蹄的忙碌之后,她患上了眩晕症。当时,一切并没有征兆。头一次的眩晕发生在他们全家去郊游的时候。当时她蹲在地上倒了一杯开水,然后突然站起来就不行了。她感到天旋地转,据描述,这种眩晕跟平常蹲得久了突然站起来眼前一黑、晕一两秒钟的感觉完全不同,这种眩晕会站不住,且持续时间长达十几二十秒。

她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听取了颈椎病医生的建议。就在她做好心理准备要么头上要么脖子上挨上一刀的情况下,奇迹发生了!原来她的毛病既不在头上也不在脖子上,而是在耳朵里。想知道怎么回事吗?那就跟随当初治愈张泉灵眩晕病的团队带头人——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武警部队眩晕病研究所所长单希征教授了解一下眩晕病的真相吧。

记者:单主任您好!听说您是国内眩晕病治疗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人送外号“眩晕哥”,请您介绍一下眩晕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吧。

单希征:眩晕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病。资料显示,眩晕病的患病率为20%~30%,年患病率为5.2%,年首次发病率为1.5%。而老年人患病率更高,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30%,75岁以上老年人为50%。

根据武警总医院眩晕病房2011~2015年3920例眩晕病患者的病例分析显示,耳源性眩晕为2852例,占比72.66%;中枢性眩晕531例,占比13.55%;其他类型眩晕261例,占比6.66%。

所有眩晕病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最多(占43.62%)。其中,50~59岁为高发人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也称耳石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当患者的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起床、卧床、翻身、扭头等)时,可出现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发作时间通常小于1分钟。患者可出现强迫体位,卧床时不能向患侧躺或翻身,起床时动作缓慢。

第二大疾病为梅尼埃病(占22.45%)。梅尼埃病发生时通常有前兆,即患者在发生眩晕之前先出现耳鸣、耳闷甚至听力下降症状,继而出现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一种良性眩晕,发作后症状消失进入间歇期,通常是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而导致的。

第三大疾病为前庭神经炎(占6.12%)。大约30%的前庭神经炎患者在发病之前有感染史,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患者除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平衡障碍,走路不稳等症状。患者为持续性眩晕,可能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才能恢复。

第四大疾病为前庭性偏头痛(占4.97%)。发病前有视觉改变,多为血压偏低,有晕车、晕船病史。女士为多。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或不稳感,他们在发病时或发病前同时具有偏头痛病史。

第五大疾病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4.85%),其中绝大部分患者为突发性耳聋伴BPPV。

记者:没想到眩晕病如此高发。据了解,国内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专门针对眩晕病的科室,那么在实际诊治过程中是否存在患者治疗该病走弯路的情况呢?

单希征: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在我们接诊的患者中,大多数都曾经在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就诊过。目前,眩晕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多个误区,全国对眩晕病的诊治水平都还很低。

眩晕病的年发病率是很高的,每个人一生中有眩晕体验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二三十。高发病率的背后是病因的复杂多样,这就使得看似简单的眩晕其实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骨科(颈椎病)、老年病科、血液科、中医科等。如此情形之下,别说患者自己了,有时候连分诊护士都搞不清楚到底该让看哪个科。正因如此,眩晕病患者常常是今天看这个科,明天看那个科,形成了眩晕病“多科论治”的现状,而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说起眩晕,大家通常都会认为病根在头部,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实际上,有七成以上的眩晕病病根是藏在耳朵里的,这就是前庭周围性眩晕,我们也叫它耳源性眩晕。

记者:听您这么一说,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眩晕病患者会被误诊误治了。针对目前这种窘境,咱们有什么办法吗?

单希征:关于眩晕病的诊治,难就难在诊断上,因为大家对耳源性眩晕病知之甚少。而一旦确诊,我们治疗的手段都是很成熟、很可靠的。比方刚才提到的占比最高的BPPV,针对该病,我们已经实现了三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首先是认识上的突破。经过不断的研究,最近五六年,我们发现BPPV是眩晕病中占比最高的,BPPV除原发性之外,还有许多继发性的情况。不仅如此,我们还进一步发现了BPPV的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内耳椭圆囊上的,如果一些致病因素(如供血减少、老年退行性变、外伤、剧烈运动等)导致耳石脱离形成耳石碎片,耳石碎片进入三个半规管内,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内的液体连同耳石碎片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碎片就会影响内淋巴液循环,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

有了对BPPV发病机制的认识,我们发现手法复位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这是第二个突破。在进行手法复位治疗之前,我们需要通过诱发试验和眼震先明确患者的耳石脱落部位(位于哪一侧的哪一个半规管中);根据半规管的走形和地心引力,将耳石从半规管中倒出,使之回到椭圆囊内,如此一来,患者的症状可很快得到改善。非常有经验的医生采用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缓解率可高达90%,而经验一般的医生则只能达到40%~60%。前几年张泉灵的耳石症就是我们医院一位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该法给治愈的,前后也就几分钟时间。

手法复位虽然能够治疗,但非常依赖医生的经验。如何才能克服呢?我们想到了造一种仪器,使它能精准控制角度、速度的仪器。于是,第三个突破诞生了。我们成功研发了全自动化耳石复位仪——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该诊疗系统治疗耳石症效果显著,可实现定位、定量、精确化诊断和复位。目前,在全国已安装近百台,对于难治性耳石症治疗效果较好。

记者:恭喜您单主任!这也是广大耳石症患者的福音。那么除了耳石症患者以外,咱们在治疗其他眩晕病方面还有哪些进展呢?

单希征:首先是梅尼埃病的治疗趋于成熟。第一种是保守治疗,采用药物、保健(减少或避免诱因、改善生活方式)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第二种是鼓膜置管术加鼓索神经切断。该方法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但听力基本正常的患者,超过一半的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可减轻;第三种是内淋巴囊减压术。该方法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听力损失明显的患者。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第四种是半规管栓塞术。该方法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听力损失严重的患者,这也是梅尼埃病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三个半规管均进行栓塞手术效果最好;第五种是迷路化学切除术。该方法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听力基本丧失的患者,即通过鼓膜穿刺,分次在中耳内滴入少量庆大霉素,彻底破坏前庭功能后患者症状可完全恢复。手术后短期内患者可能出现走路不稳等平衡功能障碍问题,但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

其次是前庭康复医学快速发展。眩晕病患者通常伴有走路不稳等平衡功能问题,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这些症状,因此康复治疗越来越被重视。前庭康复治疗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的前庭位觉、视觉和本体感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头晕或眩晕症状,防止跌倒,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再次是运动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运动病是指人体在乘坐运载工具时,由于加速度的刺激强度超过个体内耳前庭器官耐受阈值而引起的头晕、出冷汗等一系列前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晕车、晕机、晕船、晕天等。运动病可采用药物或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药物主要采用非赛乐治疗;训练则包括一般性训练(如坐转椅、滚轮、四柱秋千、旋梯等)和强度训练(采用高强度大幅度刺激)。当然,还可通过我们研发的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进行半规管高强度训练。

最后,由于目前国内眩晕病诊治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这里我呼吁成立眩晕病专科和专业,并配备门诊、病房、专业化的设备和医护人员,以方便广大的眩晕病患者就诊,从而提高国内眩晕病的诊治水平。

运动 耳石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