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清明
   来源:人民周刊     2020年12月12日 21:51

张金刚

又至清明,凭吊故人、遥寄哀思,悲戚戚,意绵绵,泪涟涟,无限情思满心田!

唐朝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诗摹:“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

此时此刻,无论至爱亲人、故交旧友,抑或骨肉同胞、先贤烈士,皆以不同的形象,重新活现于人心中,闪回过往旧事,拨动情愫无限。乌鹊哀啼,日淡风冷;撒一抔黄土,递一束白菊,烧一沓纸钱,挂一挂黄纸,点一支香烛,供一盘果品,洒一把热泪,扣一记响头……融千般思恋于其间,传万丝怀念入坟茔,祈愿逝者天堂安息,激励生者幸福安年。

清明时节,愿逢一场春雨,似乎唯有那绵绵、切切的细雨,方可应时应景,遂人遂愿。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清明》流传千古,植入青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场春雨,一怀愁绪,一爿酒家,一杯甘醇,景、人、物、情,如此恰切地相生相融,鑄成清明的不朽经典。

霪雨霏霏,洒路润泽;连绵不绝,滴滴缠绵。正是这纷纷春雨,拉近了天与地的距离,融化了逝与生的情感。那盏盏黑伞,袭袭素衣,皆被这春雨打湿,在伞际滚成颗颗晶莹的雨滴,既而成串、成行滑落,一如思念长长;在衣襟沾成粒粒滚圆的露珠,既而成线、成片融入,如是泪涌点点。凭吊的脚步、行进的车行,皆因这春雨不绝,而变得舒缓异常;何不借这放慢的节奏,延长那绵绵情丝;何不借这淋漓的雨水,纵情释放凄凄情思!

又至清明,春和景明、草长莺飞,红彤彤,绿融融,暖洋洋,无限春光尽倘佯!

宋代欧阳修的《踏青》,生动传神:“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情境恢弘:“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时节,杨柳依依、繁花吐蕊,蜂吟蝶舞、燕歌雀啼,春光日盛、心境爽朗。如此这般,何不仿效古人,呼朋结伴、郊游踏青,寻春、探春、赏春、享春,构织一派自然天成的和谐春光图。

晴空万里,缤纷各异的风筝在一泓蔚蓝中翩跹飞逐,壮观喜人,意趣无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人高鼎之《村居》,寥寥数笔,尽展鼓春风、放风筝之意境。一纸鸢,一轴线,牵扯着飞翔之梦,放飞出欢快心情;将一切烦忧、灾祸,皆承于这风筝,随剪断的风筝一起飘远天际;将所有梦想、期冀,皆寄于这风筝,随高飞的风筝一起奋飞天宇。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一语告诫,清明凭吊、踏青玩乐之余,更要紧思农事,忙碌耕作,犁种希望。万物荣发,农人们亦当擦亮农具、备好种苗,或牛耕、或机播,渐入耕种劳作的辛苦之中;春早宜勤,工作的人们亦当鼓起士气、加紧脚步,铆足劲,快行进,步入实施计划的紧张之中。清明小憩,深谋来事,共赴秋尽年尾喜获丰收、崭得佳绩之朴素理想!

诗意清明,亦悲亦喜,亦缓亦趋,诗累累,情切切,意盈盈,无限情愫寓清明!

春光 文章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