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车市之北上广
2014年一季度,北京新车市场的利空交错,在雾霾中新车销量增长了3.47%,增速并不像行业预期的那般悲观。
一方面来自环保和交通的压力使得用车成本不断提高,摇号指标缩水、公务车改革、反奢侈消费的影响、二手外迁受阻、外地消费者减少等负面影响叠加。另一方面,二手车市场持续增长、促销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助力等给新车市场基本支撑。4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有望打破车市沉闷的氛围,届时新车上市、价格促销、主题活动、媒体攻势等将提升市场人气。
新能源汽车、进口车成车市营销新亮点
“久摇不中”,寥寥的中签率逼得刚需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车,电动车申购状况好于预期。北京电动车月度配额1666个,一期通过审核申请人数为1428人,二期为2420人。3月11日,北京公布第二轮新能源汽车目录,江淮和悦iEV、北京牌C70GB、比亚迪腾势、华晨宝马之诺和上汽荣威E50五款电动车入围。随着未来电动车续航里程增加、产品质量提升以及产品品牌数量增多,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有望成为京城新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排号稀缺”的另一作用是催发消费提前升级,北京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口车同比增速高于新车平均水平27.5个百分点,占新车交易量月均比例为13.28%。另外,北京进口车销售辐射周边省市的资源性特征使北京进口车市场在限购政策环境下交易量增速及占新车销量比例居高不下。
外迁渠道收窄,老旧车报废更新增长有潜力
愈演愈烈的老旧车外迁门槛抬高,限迁范围扩大,极大影响了京城二手车异地流转和新车置换销售,但却促使老破旧车报废规模有所增加。有关数据显示:报废车占淘汰车比例从去年初9%上升到3月份的36%。缺乏经济实力的报废车客户是自主品牌厂商争夺的主要目标,而有一定实力的闲置报废车主则是中高级合资车厂商抢夺的市场对象。以废换新和以旧换新将双轮驱动新车市场的平稳交易。
价格营销、加大置换补贴拉动交易
一季度库存虽然可控,但压力较往年来的早,与去年上半年价格基本企稳相比,今年价格放的早,面对消费者购车集中化下降状况,经销商细致把握车市动态,3月份提早实施价格营销,操盘调整销售政策,车源丰实,优惠增加,拉动3月销售。车市价格前稳后降,经销商盈利能力较去年有所下降。
配置指标缩水,厂商提高置换补贴以深挖置换消费资源。有关调查显示:主流合资厂商主要品牌车型置换补贴都高于或与去年持平。二手车成交量持续走高,有利于新车以旧换新销售。
外埠消费者缩减,北京消费者以旧换旧侵蚀新车购买力
外埠消费一般占北京30%左右的销量,是不可或缺的市场组成。但是由于北京加严外地车进京审核,为进京购车带来很多不便;同时北京车源的价格优势也在日益失去。车企的网络调整也使得这部分资源正在逐渐流失,车企在外地的销售网络覆盖日益完善,外地车市车源充实。很多车企对跨区域销售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部分品牌区域销售限制已从严禁跨大区销售调整到严禁跨小区销售。
随着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变化,消费者开始根据使用需求理性衡量性价比,对二手车的接受程度提高,北京二手高值车本地消化比例有所提升,侵占了京城新车市场份额。有关数据显示:3月份本市过户二手车以旧换旧比例为69.74%,为此前8个月以来的最高值,用配置指标购买二手车的比例一季度平均12.8%。
品牌销售冷热不均,弱势经销商进入洗牌通道
北京车市在平淡的需求环境下,不同品牌间开展份额之争,市场进入弱肉强食的生存之战。
一方面,强势品牌、畅销车型销售同比增长。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克莱斯勒等强势品牌车型多,产品线丰实,级别种类能够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销量逆势增长。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整合速度加快,弱势经销商面临被洗牌。总体看,日系合资车市场缓慢恢复,美系进口车同比上升,德系车市场份额占主导,自主品牌份额缩减。亚市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日系合资车市场份额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美系进口车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德系车占有率为42.07%(合资)和58%(进口);自主品牌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根据威尔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广东终端市场的监测,3月为广州车市旺季,消费需求释放外加促销优惠活动较多,整体客流和订单环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广州经销商反映,随着促销活动增多和优惠幅度增大,新车市场成交价格下降、单车利润环比也小幅下降,低于全国水平。于此同时,车企的发货量大,库存小幅环比上升。
杭州 第六个限购城市
2014年3月25日晚杭州市政府宣布从3月26日零时起全市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并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调整的双重措施。成为继北京、贵阳、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的国内第六个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根据《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年度配置指标为8万个,摇号6.4万个,拍卖1.6万个。新能源汽车直接领取其他指标,不受增量限制。值得关注的是杭州限行还对存量下手,个人名下有三辆以上小客车的,只有两辆可以直接取得更新指标,其余须通过竞价方式取得更新指标。
2014年一季度,北京新车市场的利空交错,在雾霾中新车销量增长了3.47%,增速并不像行业预期的那般悲观。
一方面来自环保和交通的压力使得用车成本不断提高,摇号指标缩水、公务车改革、反奢侈消费的影响、二手外迁受阻、外地消费者减少等负面影响叠加。另一方面,二手车市场持续增长、促销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助力等给新车市场基本支撑。4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有望打破车市沉闷的氛围,届时新车上市、价格促销、主题活动、媒体攻势等将提升市场人气。
新能源汽车、进口车成车市营销新亮点
“久摇不中”,寥寥的中签率逼得刚需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车,电动车申购状况好于预期。北京电动车月度配额1666个,一期通过审核申请人数为1428人,二期为2420人。3月11日,北京公布第二轮新能源汽车目录,江淮和悦iEV、北京牌C70GB、比亚迪腾势、华晨宝马之诺和上汽荣威E50五款电动车入围。随着未来电动车续航里程增加、产品质量提升以及产品品牌数量增多,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有望成为京城新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排号稀缺”的另一作用是催发消费提前升级,北京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口车同比增速高于新车平均水平27.5个百分点,占新车交易量月均比例为13.28%。另外,北京进口车销售辐射周边省市的资源性特征使北京进口车市场在限购政策环境下交易量增速及占新车销量比例居高不下。
外迁渠道收窄,老旧车报废更新增长有潜力
愈演愈烈的老旧车外迁门槛抬高,限迁范围扩大,极大影响了京城二手车异地流转和新车置换销售,但却促使老破旧车报废规模有所增加。有关数据显示:报废车占淘汰车比例从去年初9%上升到3月份的36%。缺乏经济实力的报废车客户是自主品牌厂商争夺的主要目标,而有一定实力的闲置报废车主则是中高级合资车厂商抢夺的市场对象。以废换新和以旧换新将双轮驱动新车市场的平稳交易。
价格营销、加大置换补贴拉动交易
一季度库存虽然可控,但压力较往年来的早,与去年上半年价格基本企稳相比,今年价格放的早,面对消费者购车集中化下降状况,经销商细致把握车市动态,3月份提早实施价格营销,操盘调整销售政策,车源丰实,优惠增加,拉动3月销售。车市价格前稳后降,经销商盈利能力较去年有所下降。
配置指标缩水,厂商提高置换补贴以深挖置换消费资源。有关调查显示:主流合资厂商主要品牌车型置换补贴都高于或与去年持平。二手车成交量持续走高,有利于新车以旧换新销售。
外埠消费者缩减,北京消费者以旧换旧侵蚀新车购买力
外埠消费一般占北京30%左右的销量,是不可或缺的市场组成。但是由于北京加严外地车进京审核,为进京购车带来很多不便;同时北京车源的价格优势也在日益失去。车企的网络调整也使得这部分资源正在逐渐流失,车企在外地的销售网络覆盖日益完善,外地车市车源充实。很多车企对跨区域销售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部分品牌区域销售限制已从严禁跨大区销售调整到严禁跨小区销售。
随着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变化,消费者开始根据使用需求理性衡量性价比,对二手车的接受程度提高,北京二手高值车本地消化比例有所提升,侵占了京城新车市场份额。有关数据显示:3月份本市过户二手车以旧换旧比例为69.74%,为此前8个月以来的最高值,用配置指标购买二手车的比例一季度平均12.8%。
品牌销售冷热不均,弱势经销商进入洗牌通道
北京车市在平淡的需求环境下,不同品牌间开展份额之争,市场进入弱肉强食的生存之战。
一方面,强势品牌、畅销车型销售同比增长。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克莱斯勒等强势品牌车型多,产品线丰实,级别种类能够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销量逆势增长。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整合速度加快,弱势经销商面临被洗牌。总体看,日系合资车市场缓慢恢复,美系进口车同比上升,德系车市场份额占主导,自主品牌份额缩减。亚市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日系合资车市场份额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美系进口车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德系车占有率为42.07%(合资)和58%(进口);自主品牌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根据威尔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广东终端市场的监测,3月为广州车市旺季,消费需求释放外加促销优惠活动较多,整体客流和订单环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广州经销商反映,随着促销活动增多和优惠幅度增大,新车市场成交价格下降、单车利润环比也小幅下降,低于全国水平。于此同时,车企的发货量大,库存小幅环比上升。
杭州 第六个限购城市
2014年3月25日晚杭州市政府宣布从3月26日零时起全市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并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调整的双重措施。成为继北京、贵阳、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的国内第六个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根据《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年度配置指标为8万个,摇号6.4万个,拍卖1.6万个。新能源汽车直接领取其他指标,不受增量限制。值得关注的是杭州限行还对存量下手,个人名下有三辆以上小客车的,只有两辆可以直接取得更新指标,其余须通过竞价方式取得更新指标。
2014年一季度,北京新车市场的利空交错,在雾霾中新车销量增长了3.47%,增速并不像行业预期的那般悲观。
一方面来自环保和交通的压力使得用车成本不断提高,摇号指标缩水、公务车改革、反奢侈消费的影响、二手外迁受阻、外地消费者减少等负面影响叠加。另一方面,二手车市场持续增长、促销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助力等给新车市场基本支撑。4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有望打破车市沉闷的氛围,届时新车上市、价格促销、主题活动、媒体攻势等将提升市场人气。
新能源汽车、进口车成车市营销新亮点
“久摇不中”,寥寥的中签率逼得刚需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车,电动车申购状况好于预期。北京电动车月度配额1666个,一期通过审核申请人数为1428人,二期为2420人。3月11日,北京公布第二轮新能源汽车目录,江淮和悦iEV、北京牌C70GB、比亚迪腾势、华晨宝马之诺和上汽荣威E50五款电动车入围。随着未来电动车续航里程增加、产品质量提升以及产品品牌数量增多,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有望成为京城新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排号稀缺”的另一作用是催发消费提前升级,北京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口车同比增速高于新车平均水平27.5个百分点,占新车交易量月均比例为13.28%。另外,北京进口车销售辐射周边省市的资源性特征使北京进口车市场在限购政策环境下交易量增速及占新车销量比例居高不下。
外迁渠道收窄,老旧车报废更新增长有潜力
愈演愈烈的老旧车外迁门槛抬高,限迁范围扩大,极大影响了京城二手车异地流转和新车置换销售,但却促使老破旧车报废规模有所增加。有关数据显示:报废车占淘汰车比例从去年初9%上升到3月份的36%。缺乏经济实力的报废车客户是自主品牌厂商争夺的主要目标,而有一定实力的闲置报废车主则是中高级合资车厂商抢夺的市场对象。以废换新和以旧换新将双轮驱动新车市场的平稳交易。
价格营销、加大置换补贴拉动交易
一季度库存虽然可控,但压力较往年来的早,与去年上半年价格基本企稳相比,今年价格放的早,面对消费者购车集中化下降状况,经销商细致把握车市动态,3月份提早实施价格营销,操盘调整销售政策,车源丰实,优惠增加,拉动3月销售。车市价格前稳后降,经销商盈利能力较去年有所下降。
配置指标缩水,厂商提高置换补贴以深挖置换消费资源。有关调查显示:主流合资厂商主要品牌车型置换补贴都高于或与去年持平。二手车成交量持续走高,有利于新车以旧换新销售。
外埠消费者缩减,北京消费者以旧换旧侵蚀新车购买力
外埠消费一般占北京30%左右的销量,是不可或缺的市场组成。但是由于北京加严外地车进京审核,为进京购车带来很多不便;同时北京车源的价格优势也在日益失去。车企的网络调整也使得这部分资源正在逐渐流失,车企在外地的销售网络覆盖日益完善,外地车市车源充实。很多车企对跨区域销售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部分品牌区域销售限制已从严禁跨大区销售调整到严禁跨小区销售。
随着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变化,消费者开始根据使用需求理性衡量性价比,对二手车的接受程度提高,北京二手高值车本地消化比例有所提升,侵占了京城新车市场份额。有关数据显示:3月份本市过户二手车以旧换旧比例为69.74%,为此前8个月以来的最高值,用配置指标购买二手车的比例一季度平均12.8%。
品牌销售冷热不均,弱势经销商进入洗牌通道
北京车市在平淡的需求环境下,不同品牌间开展份额之争,市场进入弱肉强食的生存之战。
一方面,强势品牌、畅销车型销售同比增长。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克莱斯勒等强势品牌车型多,产品线丰实,级别种类能够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销量逆势增长。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整合速度加快,弱势经销商面临被洗牌。总体看,日系合资车市场缓慢恢复,美系进口车同比上升,德系车市场份额占主导,自主品牌份额缩减。亚市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日系合资车市场份额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美系进口车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德系车占有率为42.07%(合资)和58%(进口);自主品牌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根据威尔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广东终端市场的监测,3月为广州车市旺季,消费需求释放外加促销优惠活动较多,整体客流和订单环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广州经销商反映,随着促销活动增多和优惠幅度增大,新车市场成交价格下降、单车利润环比也小幅下降,低于全国水平。于此同时,车企的发货量大,库存小幅环比上升。
杭州 第六个限购城市
2014年3月25日晚杭州市政府宣布从3月26日零时起全市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并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调整的双重措施。成为继北京、贵阳、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的国内第六个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根据《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年度配置指标为8万个,摇号6.4万个,拍卖1.6万个。新能源汽车直接领取其他指标,不受增量限制。值得关注的是杭州限行还对存量下手,个人名下有三辆以上小客车的,只有两辆可以直接取得更新指标,其余须通过竞价方式取得更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