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官司引发的思考
   来源:汽车纵横     2020年12月20日 16:10

2016最新 一场雾霾引发的官司观后感

甄文媛

买车贴膜已经成了每位车主自然的习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常见的汽车贴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买车时汽车经销商打包赠送贴膜;另一种是车主自行选择贴膜,一般是数千元甚至是上万元不等的品牌膜。打包赠送的膜品质如何,这在行业中已有共识;而花费数千上万元贴的品牌贴膜就一定质量上乘吗?

2013年央视315第一案,就将镜头对准了车用安全膜市场。一年将要过去了,事件究竟进展如何?在这背后,又有哪些行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深思?

祸起“唯一”

对汽车安全的极致追求让众多车主不惜血本将爱车武装成“防弹车”,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给看起来最脆弱的玻璃贴膜。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宣称可以让汽车玻璃变得“板砖拍不裂、飞石击不穿,甚至枪弹都射不透”的汽车安全防暴膜。

2013年央视315的打假第一案就将镜头对准了汽车安全膜市场。

据当时“315在行动”的记者在北京的调查显示,一款名为圣罗的安全膜虽价格不菲却异常受欢迎,销售人员在推销时一般会突出“警用”、“防弹”这些字眼,一大串非凡的资质和权威机关的检验报告足以唬住大多数消费者:它不仅拥有“唯一获汽车制造商推荐”、“安全防暴检测”合格证等一系列文件,还拥有“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产品质量报告。

央视315行动的调查记者花费了11万多元买下圣罗牌金盾警用级特种防爆膜,在权威部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由其贴好的挡风玻璃并不符合警用级安全测试标准,而且对玻璃内侧进行落球检测并没有实现击穿。这就意味着,一旦出现危险,车内的人很难从车内逃生,该“安全膜”的作用可能适得其反。

由于圣罗膜的中国总经销商——全景公司(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唯一获得汽车厂家认证的警用级安全膜”进行市场宣传,在315打假刚刚过去一个月时,拥有“汽车厂家认证的警用级安全膜”的生产供应商中福瑞达(北京)安全防护技术有限公司,以“不正当竞争”干扰其正常经营,严重侵犯正当权益为由,一纸诉状将全景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500万元。

全景公司也毫不示弱地提出反诉,理由是中福瑞达在网站和媒体上反复宣称自己是公安部警车防暴玻璃计划唯一达标安全膜和供应厂家,这构成对同样具备该资质的全景公司的侵权即不正当竞争。全景公司还拿出了一汽大众的警车防暴玻璃检测报告——正是那份在央视315行动中被提到的令众多消费者放心的权威证明。

报告疑云

这款曾得到多个权威机检验报告和证书的产品是谁生产的?这些报告和证书又是怎么回事?

当时的央视调查记者拿到的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供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委托鉴定单位是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产品种类是钢化汽车玻璃贴膜,受检单位是全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福耀玻璃集团长春有限公司。

但接下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警车防暴玻璃项目经办人完全否认委托过全景公司做汽车警用项目,明确指出全景公司留在检测中心的申请单上的一汽大众经手人签名是伪造的。并表示为此已经给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去过函。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负责人则声称受骗,该报告已经进入撤销程序,他们也在做全面调查。

至此,这份报告中两个让消费者信赖的相关方已经撇清了自己,全身而退。

多角关系

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从春到初冬没完没了地在打属地管辖权争议,一直到2013年的11月底才正式开庭。

2013年11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走入海淀区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一间审判室中旁听。彼时双方已经在法官的主持下完成证据交换。法庭上,从法学理论上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到案件事实,全景公司的辩护律师侃侃而谈。相比之下,原告方中福瑞达的辩护律师显得话很少,主要在反复强调自己手中的各种证据。记者本人在现场最直接的感觉是,听起来被告颇为有理,原告为什么又要起诉呢?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景公司的辩护律师始终强调,我们认为对方是以维权之名行侵权之实,诉讼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他还向记者辨析了本案中有争议的两个“唯一”,他认为,“我们说的是‘唯一获得汽车厂商直接推荐,我们在唯一后面有关的定语跟他是不一样的,他们说的是‘唯一获得公安部认证,两个‘唯一本身不属于同一概念,但反映出大家都在用‘唯一这个概念做宣传,既然我们两家说的‘唯一不是同一回事,退一万步讲,你即便能证明你的那个‘唯一,我也没有侵犯你的权利吧,因为我说的是另外一个‘唯一。”

但正是全景公司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的一句“为什么只有你们可以说唯一,我们就不能说唯一”,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距离2013年的央视315行动已经近一年时间过去了,打开百度搜索汽车安全膜这一关键词,圣罗安全膜的排名依然高居榜首。他到底是什么来头?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他自身也是纠纷不断。

圣罗特种汽车窗膜官方网站上显示,这种被曝光产品的制造商是以色列哈尼塔涂布有限公司,在2011年进入中国后,一直在许多媒体上宣称是最迟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窗膜协会会员单位,也是最昂贵、最奢华的汽车膜品牌,凭借以色列军工技术内涵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全球窗膜行业拥有极高声誉。SolarZone(圣罗)高性能汽车膜产品畅销于全球80多的国家与地区。

官网显示,该产品的中国总经销商正是全景公司,该公司一直以来在商标问题上纠纷不断。据了解,在被央视315报道之前,全景公司在以色列哈尼塔的支持下,正忙着打上海基布兹的“假”,称该公司在未获得以色列Hanita Coatings任何授权且没有任何关联业务的情况下,抢注“哈尼塔 HA NI TA”的中文和拼音做商标,还做出误导性、虚假性宣传,试图使人以为他们所销售的产品为以色列哈尼塔公司产品。一场哈尼塔商标争夺战在2011年以一纸上海工商管理部门对基布兹公司开出的一份工商行政处罚决定书暂告一段落。

为了证明自己所销产品的技术底气,全景公司亮出了其以色列厂家在美国申请并获得的氧化铝表层技术专利(专利号:5693415)。专利自身文字表明这属于一种“关于物体表面热量和光学性质的技术”。在与中福瑞达对簿公堂之时,这项专利也被作为呈堂证供。

在全景公司提交法庭的3份证据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份有点“眼熟”的检测报告,即一汽大众的警车防暴玻璃检测报告,全景公司希望以此证明自己参与公安部警车防暴玻璃技术合作,并且与一汽大众和一汽轿车都有合作,也具备警车防暴玻璃认证资质。记者觉得眼熟不止是因为曾在原告处看到与一汽大众、国家石英和安全玻璃检测认证中心有关的报告,还发现这正是央视315行动中提到的那份令众多消费者放心的权威证明。

2月21日,记者来到第18届雅森国际汽车用品展,在“太阳膜馆”全景公司所布的展台上。圣罗系列的产品介绍上清一色地写着具有“隔热与安全”双重性能,所获专利一般来自美国,达到的标准也是美国、英国和欧盟的。全景公司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产品的国外军工背景与其在安全领域的领先地位。但产品进入中国的时间太短,目前与国内汽车厂商合作不多,也希望能为国内的军警部门供应产品。自始至终并未提及一汽大众,也再未涉及到“唯一获得汽车厂家认证的警用级安全膜”的字眼。

在展会上,我们也在安全类产品的参展商那里,看到了“福瑞达安全膜”的身影,这家参展商是“福瑞达安全膜”的区域经销商之一,因洽谈采购的客户太多,当时未能接受我们的单独采访。

令人不能小觑的是,全景公司公司的以色列厂家哈尼塔涂覆有限公司背景非凡,它拥有一系列国际窗膜协会、欧洲窗膜协会、以色列国内等行业协会的会员资质证明。在今年的第18届雅森国际汽车用品展上,以色列驻华大使MatanVilna先生甚至亲临展台,向现场的媒体和观众介绍在其担任以色列国防部部长期间,以色列哈尼塔涂布有限公司与以色列国防军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以色列总理内阁、国防军、警察和政府交通部门大量使用哈尼塔涂布有限公司的特种窗膜产品。

据记者调查,全景公司在315晚会上被央视报道之后,哈尼塔涂布公司仍然给全景公司发来产品在以色列军队、联合国、欧盟、美国海军等国家机构和军警车辆装贴应用的证明,以色列奥斯陆大使馆对使用其贴膜“非常满意”的证明文件等。

相比之下,中福瑞达的背景看起来简单清楚得多。该公司从2004年起自主研发福瑞达玻璃安全膜和汽车前挡玻璃两大系列产品,先后拥有“防弹级玻璃安全膜”、“超薄防砸防弹前挡玻璃”、“单向透光和反窃听玻璃”等3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是中国标准化协会玻璃安全膜标准的主导起草单位。在记者的采访中,中福瑞达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强调他们的技术和产品。记者还看到了同样声称曾为军警等要害部门服务的中福瑞达出具的各类证明,但与全景公司合盘晒出的做法相反,中福瑞达的工作人员表示,出于对用户的保密考虑,部分证明文件确实不便轻易公布。

到2013年12月中旬,据记者了解,整个案件的流程都已经结束。全景公司的辩护律师透露,为了配合法院提高审判效率、简化审理的要求,全景公司一方的反讼其实并没有在本案中一并提出进行处理,但当时已经表态会另案起诉,始终保留追究对方责任的权利。目前另案起诉已在准备中,但如何起诉,什么时间起诉,他无法代表当事人表态。

截止记者发稿,本案尚无审理结果。

[记者感言]

无尽思考

案件已接近尾声,正如全景公司的辩护律师所说,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其胜败与否不应再被评价。的确,涉案双方行动的合法与否,自有法律公正的审判;产品的质量究竟如何,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一款汽车安全膜的销售涉及生产商、代理商以及相关检测机构,这关系到质检报告、用户报告、专利证明等一系列重要证明材料。抛开原被告双方的是是非非,案件所透出或潜伏的各种问题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首先,关于本案中那份央视315提到的一汽大众的警车防暴玻璃检测报告。为什么央视记者在调查该报告时,出现质检机关声称受骗要撤销报告,一汽大众作为用户单位又否认参与的情况?

记者在检测报告的备注中找到了部分答案。原来报告中确实明确备注了两个条件:本检测仅对来样负责;受检单位名称由委托单位负责,检测中心不核对其真实性。也就是说,检测中心并不负责核对申请人身份,而且,也不需要管样品的来源。

另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汽大众只提供了3.85和3.15毫米厚度两种样片,但一汽大众名下的检测报告却有三份,其中一份是3.50毫米厚度的玻璃,那么,这种厚度的玻璃又是哪来的?

记者还在报告中发现,全景公司样本中关于产品透光率的描述为最高70%,而检测报告中的贴膜玻璃的透光率却达到85%以上,玻璃的透光率70%,贴膜后两项叠加透光率达到85%?根据记者走访一些业内专家了解到的情况是,这种透光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说不通的,他们也不明所以。这个检测报告怎么了?检测样本又是怎么回事?

对这份报告的种种猜测都应该被抛开,真正应当引起行业注意的是,如果此类报告每份都备注这两个条件,那就意味着,假如真的有送检单位利用了不对委托单位真实性进行核证、不对委托性质进行核证、不对样品来源进行核证、“只对来样负责”的漏洞,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可能也不会被轻易发现。

无论事实真相如何,此案反映出的检测报告漏洞已经显露无疑,如果不从源头上堵住,难保不会有各种出自权威检测机关的问题报告为一些问题产品的销路开路。这不仅会让检测机关受骗,权威公正性受到质疑,那些因信赖检测机关而买单的普通消费者乃至进行批量采购的经销商会蒙受更大的损失。

其次,关于产品的宣传。

虽然案件尚未审结,是否构成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也由法院判定。但本案中透出的一些资质证明和专利性质却值得仔细深究。

全景公司亮出了以色列厂家在美国申请并获得的氧化铝表层技术专利(专利号:5693415)。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拿出的是在美国取得的专利。而且,专利自身文字表明这属于一种“关于物体表明热量和光学性质的技术”,没有提到与膜的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全景公司关于这一专利在本案证据中的证明事项的措辞也十分严谨:该专利是用来证明其产品具备独特性和技术壁垒的。

全景公司的辩护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本案中争议焦点“是不是一个关于安全膜专利的讨论”是原告自己设定的,我们实际上是隔热性能的专利,在宣传中把专利和隔热效果放在一起的,从来都没有说安全是我们的专利,那是原告自己设立的一个不存在的靶子。

在旗下圣罗、酷思迪两大品牌安全膜产品遭央视曝光后,全景公司缄口数日后于当年3月下旬在官网连续发布3封声明并声称正在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其中《全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致广大消费者书》中表示,产品来源确实有据可查,央视报道全景公司经销商个别销售人员使用夸大产品性能的言辞,如防弹、防狙击枪等误导了消费者,也与公司对产品性能的宣传不相符,不代表企业行为。为此向消费者致歉,并采取加强业务培训、规范销售用语等一系列措施。

选购提醒

如今,向汽车后市场要利润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和经销商的共同选择。在众多汽车精品中,车用贴膜以其对消费者的必要性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备受青睐。跳出这个案件,各方选购者在购买贴膜产品时,有些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仔细查看产品的专利和生产及销售方的资质证明。

购买车用安全膜产品,花些时间分辨一下专利名称、性质是否与产品功能相吻合非常必要。买安全膜就要重点关注其防贯穿防砸方面的专利,还拥有控光隔热方面的专利当然更好。针对目前此类产品在本案中暴露的检测漏洞,作为批量采购者的汽车经销商或厂商比普通消费者更有能力、也更有必要做一些调查核实工作。

以产品质量性能为标准,不盲目迷信其背景。

很多销售商会认为身家显赫、甚至有国外贵族血统的产品在国内接受度更高,不少消费者也会认为看起来“系出名门”的产品才有保障,从而忽略了产品本身质量和性能这一关键需求。其实从全景公司与上海基布兹之间的商标权口水战就可以看出,消费者这一群体最为务实,在他们眼中商标只是一个名号,他们追求的并非是以色列的哈尼塔,还是中国的什么品牌。谁能为自己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才是重要的。假如产品本身不过硬,消费者既不会为自己的民族情感一再买单,更不希望只买到产品背后的“洋爹”。

盲目迷信产品的背景,很有可能给一些产品供应商以可乘之机,利用外资品牌背景抬高自己,更使一些背后没“爹”可依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被迫在夹缝中生存。即便在拼爹时代,经销商卖的、消费者买的,也从来不是产品背后的那些“爹们”。对消费者来说,能证明产品质量性能绝对可靠才是正道。只要产品过硬,在同等情况下,多给民族品牌一些机会,既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又支持了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何乐不为?

调查 全景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