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品受挤 齿轮业机遇何在?
   来源:汽车纵横     2020年12月24日 17:08

陈琼

电动车时代齿轮会出局吗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较2014年增长了4倍,其中电动汽车突破30万辆。业内人士预测,2030年全球纯电动将达到30%的比例,即3600万辆。

由于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因此在电机驱动下形式,比传统汽车减少了齿轮用量。有人据此断言汽车齿轮市场将会没落。

对此,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李盛其认为,虽然电动化汽车齿轮数量减少,但是,高转速、高精度、低噪声齿轮应用以及变速器总成自动化和轻量化发展,促进汽车齿轮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在电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之前,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会共存。汽车齿轮行业将呈现齿轮减量而增利的趋势。

日本齿轮产业相当发达。日本加特可株式会社技术统括部高级专家铃木义友分析:“过去,汽车流行多挡化,随着挡位增加,齿轮用量有一些增长。虽然电动乘用车传动部分结构极为紧凑,只能配装单级自动变速器,导致其齿轮用量有所减少,但是,大型汽车不适合电动化,其齿轮用量不会减少。在汽车多挡化趋势下,即使电动乘用车齿轮用量有所减少,也只会导致整个汽车齿轮用量有所回落。”

既然如此,在齿轮产业发达的日本,为何已经不再开设齿轮专业课程呢?

日本齿轮工业协会前任会长吉冈功二介绍:“在日本高等院校不开齿轮课、日本政府不肯援助齿轮产业的情况下,日本齿轮人才培养和齿轮技术传承的历史责任就落在行业协会肩上了。日本齿轮工业协会承担这个责任,成立了齿轮学院。这个齿轮学院相当于大学,聘请大学一流老师和在企业有成就的齿轮专家,在东京、名古屋、大阪三个地方轮换开课,尽量让听课者就近听课、减少旅途劳顿,让齿轮企业受益。”

前所未有的艰难

由于基础数据的缺失和基础工艺、材料研究的缺乏,使得我国齿轮产业的设计和制造均落后于国外,呈现低端产能过剩,高端齿轮产品仍依赖进口的现状。

据悉,目前整个行业产能已经达到市场实际需求的1.8倍,其中存在着大量低质低效的重复建设产能。2010年以来,中国汽车齿轮行业开工率不断下降。“当前,中国汽车齿轮行业内资企业开工率仅有42%,外资企业开工率达78%。降价促销,成为国内汽车齿轮行业许多企业惟一出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员、齿轮行业资深专家陈宪宇介绍。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步成熟,汽车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整车企业对齿轮供应商技术实力与生产管理能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国家实施汽车“三包”等政策,整车企业与齿轮供应商带来更大的质量风险。

中低端产品落后与用户需求升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整车企业选用跨国公司产品,以应对需求升级带来的产品升级,进一步压缩国内汽车齿轮行业自主品牌企业生存空间。

国内齿轮行业必将进入破产、倒闭、分化重组与艰难转型并存的中低增速发展阶段。

产业变革下的机遇

困境之下,往往也蕴含了不少机遇,齿轮业亦是如此。

处于追赶型经济阶段的中国,整体制造业都会经过从低水平的结构性过剩、要素驱动边际收益递减到效率与创新驱动、创新与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创新驱动、效率驱动、要素驱动的“混合动力”,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齿轮产业也将在大的经济背景下完成自己的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齿轮市场竞争将不再停留在价格低、服务好的初级竞争阶段,而是向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个性化等方面竞争转变。在市场竞争大潮中,谁掌握了领先核心技术,谁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颠覆性电池技术、轮毂电机和高效轻量化车载充电系统应用,必将引起传统汽车齿轮行业乃至齿轮传动产业颠覆性革命。

从未来齿轮产业“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不难看出,齿轮产业的总体发展方向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传动技术、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抗疲劳长寿命齿轮制造、面齿轮技术、高端齿轮传动产品先进开发软件、轻量化技术应用、国际先进技术与国际化发展服务平台等。

这些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首先是自动变速箱产业化带来的机遇,未来3-5年与之配套的零部件将井喷式发展,例如,上海汽车齿轮总厂主要靠转型生产自动变速箱,虽然其总产量下跌了,但总销售额却上升了,主要原因是附加值提高了。原来传统产品的售价为700元,现在自动变速箱售价为1.5万元,20倍的差距。又如,山东盛瑞公司2014年销售3000台,2015年销售3万台,增长10倍。

第二是新能源产业化的机遇。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00万台,2025年年产达到500万台。动力的电动化使传统齿轮传动面临挑战,其带来的危机是传统齿轮传动一方面向结构更简单更轻量化的高转速、低噪声、高效率、高精度、长寿命升级,另一方面则面临电直驱而无需齿轮传动的颠覆。因此,传统齿轮变速器企业不仅要研究如何满足电动化对超高转速下(≥15000rpm)齿轮传动噪声控制的要求,抓住当前电动汽车爆发式增长催生的新型变速器增长的机遇,也要高度关注未来无齿轮电直驱技术和电磁传动技术对传统齿轮传动及齿轮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威胁。

其次是智能汽车产业化的机遇。控制技术在机器上的广泛应用,使机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使机器和制造具备智能化。对于传统齿轮制造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是缺乏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的人才。

三是轻量化。轻质高强度材料、结构减重和表层改性强化,需要跨行业合作与先进仿真技术。

影响企业发展的两个瓶颈原因,首先是技术落后,另一个是技术投资没有跟上。过去,汽车创新看德国,今天汽车创新看美国硅谷特斯拉,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国际化就是要真正实现与国际高端产品配套。

“前不久,我们到德国慕尼黑的工厂参观,其制造水平令人佩服,它的背后是强大的大学与研究单位的基础技术做支撑,这就是我们的差距。”李盛其认为,研判当下的齿轮产业发展形势必须结合中国齿轮产业“十三五”期间的创新发展来思考。他表示,在当前E时代(包括电力、电机、电子、电气、电控等)主导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端制造、智能机器人、清洁能源以及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的应用,正在推动人类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与此相对应,齿轮产业应当充分利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正被重塑的有利时点,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兼并重组、购买知识产权等各种手段,迅速引进消化吸收各种相关的先进技术,以期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产业的核心产品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与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结合,齿轮产业未来技术发展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脉络已经明确,以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研究的由高疲劳耐久性,引出的高可靠性是齿轮产业生存立足的基本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前行。

齿轮 汽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