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时代采埃孚(ZF)如何转型
   来源:汽车纵横     2020年12月24日 14:28

曹晓昂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驱动技术向电驱动技术逐步转型的过程,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ZF)将如何应对?在中国市场,他们又将采取哪些措施?

采埃孚(ZF)是全球领先的传动与底盘技术以及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不过看起来,他们现在更愿意被称做为“一家技术型公司”,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

2016年年初,采埃孚(ZF)成立了新的电动技术事业部,并将其所有电驱动解决方案的业务进行了全面的整合,该部门侧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并生产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其产品范围涵盖了从乘用车用混合动力系统到全电动车桥驱动系统的方方面面。而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其相应的控制元件则使其产品系列更趋完善。

实际上,早在2008年,采埃孚(ZF)就成立了第一家生产乘用车电驱动设备的工厂。从那时起,采埃孚(ZF)不断扩展其电驱动产品:除了电机、混合动力变速器、变速器控制单元以及控制元件之外,未来采埃孚(ZF)还将会生产全电动装置,并于2018年为一家欧洲的汽车制造商进行量产。此外,采埃孚(ZF)还自主开发并生产电力电子设备——这意味着在电驱动方面,从单个部件到整套驱动系统,采埃孚(ZF)均有涉及,并拥有多项先进的产品技术。虽然采埃孚(ZF)并未涉足电池技术的开发,但针对商用车,例如客车以及重型卡车,采埃孚(ZF)也提供了相应的电驱动解决方案。“考虑到未来技术的大趋势,我们正在将与乘用车和商用车电动化相关的业务整合在一个新的事业部里”,采埃孚(ZF)首席执行官斯特凡·索默Stefan Sommer博士表示,“电驱动时代很快将会到来,从目前有关车辆排放标准的争议和相关规定来看,这一切来得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 Sommer博士表示,采埃孚(ZF)正在经历从传统驱动技术向电驱动技术逐步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变亦体现在采埃孚(ZF)架构中新增的电动技术事业部。

2015年,收购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后,采埃孚(ZF)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采埃孚(ZF)目前正在逐步加大对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与过去几年相比,2015年,采埃孚(ZF)在各主要地区的业务表现各有不同,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欧洲地区增长缓慢,南美地区则持续低迷。目前,采埃孚(ZF)北美地区的销售份额从20%增加到28%,欧洲地区的份额从56%下降到47%,亚太地区已经占采埃孚(ZF)总销售额的22%,而2014年这个数字是20%。随着中国对电动车需求的迅速增长,采埃孚(ZF)自然也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席之地。在2016北京车展期间,采埃孚(ZF)公布了其新的电动技术事业部面向中国市场的发展计划。采埃孚(ZF)集团亚太区总裁Rudi von Meister(万如意)表示:“到2020年,我们计划成为中国领先的电驱动供应商之一。”此外,据了解,该事业部已在中国组建了销售和开发构架。得益于采埃孚(ZF)集团此前在中国市场的广泛参与度,Rudi von Meister (万如意)相信其在中国市场的电驱动业务将会在未来的几年中获得迅猛发展。“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本地化开发,并生产出中国市场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记者:收购天合后,采埃孚(ZF)在中国市场会发生变化吗?

Rudi von Meister(万如意):自2015年5月15日完成收购交易后,天合汽车(TRW)已成为采埃孚(ZF)集团新的“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事业部。事实上,我们的收购措施也代表了采埃孚(ZF)在亚太地区进一步拓展业务的雄心壮志。

为了保证我们在亚洲和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我们在研发和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也是更着重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这也是我们主机客户的业务越来越多的立足焦点。在收购之前,采埃孚全球有近七万两千名员工,而现在新公司有近14万员工。从员工的区域分布看,在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和亚太这五大区域中,亚太员工人数超过一万七千人,在中国有近一万四千名员工。

与此同时,我们在研发方面具体的投入,比如我们在上海安亭的天合技术中心就引进了碰撞台车。我们在日本也有同样的设施,但是在上海安亭的设施规模更大,精度更高。它刚好也位于天合在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坐落于上海安亭,这是我们最新的测试设施,在今年早些时候已投入使用。

而在我们2008年开始投入办公的松江总部,我们现在也扩建了很多新的设施,它可以增加我们研发的范围和足迹和容量。新增面积达到了四万平米以上,它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服务中国客户。

除此之外,除了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努力,我们的管理层希望在亚洲和全球将业务提升到新的高度。Peter Lake,我们的董事会成员,是长期供职天合的高管,他从今年4月开始担任亚太区的新总裁,他经常造访亚太地区,对市场和客户极为关注。我认为这种客户导向能积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组织效率,更好的服务中国市场。

在卡车方面,我们与中国多家卡车生产厂商有超过10年的持续合作。中国的卡车生产厂商不仅在国内寻求增长,也在不断地走向国际化。同时,我们也在中国的南部边陲展开业务和合作。图示是在香港,我们进行的一个九龙地铁公交系统的供应商项目。运营方采用了我们最新的解决方案,使用ZF研发的智能车队管理服务,随时追踪公交、提供相关服务信息的一个平台,可以实时提供公交车所在的位置信息,与服务中心互联。

北美 如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