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春运不再变“春怨” 等
   来源:时代风采     2020年12月30日 22:49

养老金全国统筹转续宜早不宜迟

近日,人社部透露,目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方向已经确定,重点是统一确定缴费的基数和费率,归集中央统筹基金进行省际的余缺调剂,同时允许省级地区在确保全国统筹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费率和待遇调整浮动幅度。(1月6日《新京报》)

@针尖对麦芒:非户籍人口在流入地工作,当地政府强制他们缴纳社保,但拒绝让他们享受社保,这些人无法在缴社保的地方领取退休金,只能转回户籍地。但他们又没有给户籍地贡献过养老保险,户籍地拿什么养他们?

@小豆包:近些年,地方政府对非户籍人口的工作、居住、买房、落户和子女入学层层设限,往往以连续缴满若干年社保为前提,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养老金全国统筹转续宜早不宜迟。

@过山车:养老金不仅有风险分担的作用,也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养老金全国统筹,基本统一养老金的筹资和待遇,令一国国民获得统一标准的基础养老金,体现了基础养老金的公平导向。

@春天里的故事:目前的筹资水平和待遇水平相差非常大,虽然全国统筹有利于减少地区收入差距,但显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会同意,养老金的公平,不仅要考虑待遇公平,也要兼顾筹资公平。

如何让春运不再变“春怨”?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做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运力统筹,强化安全监管,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1月6日《劳动日报》)

@悠闲的猫:年年岁岁春运不同,岁岁年年抢票相似。春运铁路一票难求,已成为每年难释的“春怨”。出行需求与运力之间的不平衡得不到解决,一纸规定能起到多大作用?

@局外人:中国的城市化是土地城市化,而不是人口城市化。那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到了过年死活都要离开城市,因为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乡,过年一定要回家乡,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大块头有大智慧: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光铁路一家是背负不起这许多愁的。

@无厘头的戏剧:今年,铁路推出火车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的新政,本是为缓解购票压力的创新之一,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谁知道又伴生出科技“黄牛党”和“囤票族”。

社保缴费基数上浮不能“任性”

步入2015年,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已有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2014年相比,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1月4日《经济日报》)

点评:眼下,我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项社保的缴费比例,企业为29.8%,个人为11%左右,合计超过个人工资的40%,在国际上属于偏高水平。

在社会平均工资逐年增长的情况下,各地对社保缴费基数予以上浮,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实际并非如此,社保缴费基数的调整牵一发动全身,并不是“水涨船高”的简单数学题。

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可能存在的缺口,必须调整我国的财政开支结构。各地不能只盯着公众的社保缴费基数,更应承担起政府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社保缴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再大幅提高社保缴费基数,无疑将进一步加重缴费负担,影响参保热情。

价格放开监管不能放开

国家发改委在新年首个工作日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1项定价权限。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包括放开国内部分民航客运价格、放开7项专业服务价格、指导地方放开包括物业管理费和住宅小区停车费在内的9项商品和服务价格等。(1月5日《南方日报》)

点评:推行阶梯电价、阶梯水价、成品油价格,价格是经济的杠杆,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最熟悉的数字莫过于商品的价格。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不是政府定价是不是放开,而是放开以后价格会不会涨、质量有没有保证、服务能不能提升。

定价权从政府手中转移到了市场手中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放开了定价权的政府,也需从一个“定价者”过渡到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上来,既放开该放的权力,也要打击不法行为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真正让一个健康的市场担起形成价格的重任来。

“史上最严”关键得看执行力

新环保法1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说到这部法律,“史上最严”这个前缀语似乎是少不了的。25年来的首次大修,其间经历了太多的博弈:法律修改跨越两届全国人大;并经4次审议;两次公开征求意见……这在一个部门法中实属罕见。(1月5日《法制日报》)

点评:人们之所以喜欢用“史上最严”来定义新环保法,实际上也反映出公众的一种期待——几十年的污染治理,始终没有改变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这个现实。

环境立法居各部门法之首,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多的法律并没有遏制住环境状况的持续恶化,法律的执行率低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法律的生命力在执行,再好的法律如果得不到切实执行也终将是白纸一张。

面对大考,环保部门能交出怎样的答卷,“史上最严”新环保法能否做到史上最严格的执行,期望通过这部最严格的法律的实施唤回蓝天、碧水和洁净的大地。

失业登记条件放宽是民生的“里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文,要求各地放宽失业登记条件,允许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城镇无业人员,在常住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对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不得以人户分离或没有档案等为由拒绝受理。(1月8日《北京青年报》)

点评:一直以来,地方政府都希望自己辖区内登记失业的人越少越好,这样不但“面子”上好看一些,而且在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促进政策上的压力也要小一些。

之前,只允许本地户籍人员进行失业登记,非本地户籍的流动人员即便是在本地从就业变为失业,也不能在本地进行失业登记,这样一来,“面子”好看了,但失业人员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失业登记打破户籍限制之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失业登记工作虽不再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面子”,却更内在地关系到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里子”。

文章 社保 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