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众:不止是新能源的新纪元
   来源:汽车纵横     2020年12月30日 09:08

甄文媛

历时一年半,一场在中国汽车产业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合资里程碑事件终于尘埃落定。6月1日,在中德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于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作为两国合作的新硕果之一,其影响及历史意义已经不限于汽车领域。但对于两个企业特别是正在积极推进品牌同上的江淮汽车而言,能否成为一次华丽的转身?

链接:关于江淮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能源汽车、先进燃油汽车及核心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及相关多元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厂商。目前,拥有江淮汽车和安凯客车两大整车品牌。至2016年底,公司累计向全球客户交付各类汽车产品520多万辆,累计向全球客户交付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和商用车合计近5万辆。公司现有主导产品包括: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MPV、SUV、轿车、客车、专用底盘及变速箱、发动机、车桥等核心零部件。公司现有国内销售服务网点超过2000家,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县区。国外1000多家销售网点及700余家服务网点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及地区。

全新的合作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成立这一合资企业。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引导下,中国正处于电动汽车研发和应用领域的前沿,我们非常感谢政府对于江淮汽车强有力的支持。我们期望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努力,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绿色环保体验和可持续移动带来的便捷生活。”对于这期待已久的合作,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的喜悦溢于言表。

基于《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节能减排中长期刚性要求,江淮汽车一直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是公司的战略性核心业务,计划到2020年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突破20%,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达到30%以上。

从协议的内容看,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包括全新的合资工厂与研发中心,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

具体到经营范围,更是包括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增程式乘用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出口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保证其产品的售后服务;仓储和运输服务;培训、咨询、试验和技术服务;出行解决方案服务;二手车平台服务;车辆互联及大数据等服务等等。

由此可见,江淮大众的新合资公司并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汽车研发制造厂,其重点也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在移动出行、车辆互联、大数据、二手车平台、再制造等新业务领域也已有布局计划。

此前,江淮汽车曾发公告称,对于这一项目,将利用江淮现有建设用地建厂投产,目前产能规划为全部建成后形成年产1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为506111万元,江淮汽车和大众中国分别以现金方式出资100000万元。总投资与项目资本金的差额306111万元,通过自筹方式解决。合资期限为25年。

对于此次合资的目的,江淮汽车早已明确: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和品牌溢价能力,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至少从协议内容看,江淮汽车应履行的责任包括“向合资公司提供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双方可以联合开发该等技术”。

自2007年起,江淮就启动了对电动车的研发,坚持“迭代研发”,形成十年七代技术,2016年销售新能源汽车达1.8万辆,累计产销4万辆。今年8月,江淮还将推出新一代的产品,纯电动汽车续航达到300公里。江淮汽车新能源集团研究院开发管理部部长王方龙在2017中国汽车论坛上介绍,江淮目前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上做了不少积累,形成了十方面的核心能力。目前江淮电动汽车技术每年迭代一次,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在技术层面,鉴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驱动模式将是以技术驱动为主,江淮进一步开发并积累了电动车续驶里程、安全、寿命、低温性能、EMC、软件可靠性等关键核心技术。近两年更是在高比能量电池包热失控安全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给消费者提供安全、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层面,基于市场、技术与成本的平衡,在热失控安全绝对保证和寿命实现8年15万公里的前提下,江淮打算在2017-2020年开发四种纯电动车平台产品,主要应用磷酸铁锂、18650三元、21700三元三种电池,续航里程覆盖160~400公里。产品市场定位以私人代步为主,力求通过技术突破和规模扩大,实现无地补也可销售。

江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努力和实力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与江淮汽车这样强有力的伙伴合作。”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表示,“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也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对此次合作的支持。我坚信,双方的合作将为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新成立的合资企业是大众汽车集团在‘携手同心 — 2025战略指引下,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在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

作为“携手同心 — 2025战略”的组成部分,大众汽车集团正加速推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移动出行。集团启动了布局广泛的电动汽车产品规划,面向中国市场,集团计划于2020年之前为中国消费者提供40万辆新能源汽车,2025年之前提供150万辆新能源汽车。

“未来是电动化的。”从之前大众集团CEO穆伦的表态中不难看出大众汽车向新能源汽车、未来汽车方面转型的渴望,而且,大众汽车集团本就一直在大力推进移动出行领域的变革。但是对大众中国而言,更严峻的现实莫过于中国的产业政策法规。

2016年9月,工信部发布《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与新能源汽车积分(NEV)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要求,在华汽车制造商在2018年将自身8%的产能转移至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比例达到15%。按照工信部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有500万辆电动车保有量。以大众目前在中国的电动车生产、规划情况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政策对江淮大众的合资落地无疑也有加速作用。至少在短期内,是大众满足相关政策要求的相对有利的捷径。

连破数局

这一事件自有传闻起便广受业内关注,其中一条重要原因莫过于各方都想看看,这场看似“总理做媒”的联姻能否修成正果?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的产业政策限制与行业定律?

根据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规定,一家外企只能在中国有两家合资公司,而大众早年在中国已经有了一汽-大众以及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一旦江淮大众获批,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仅意味着这条规定的松动,对整个汽车行业都有广泛的示范效应。

江淮大众能有此突破,更重要原因不是所谓的“总理保媒”,而且双方选择的合作方向和领域符合国家的长远产业规划和调整方向。只生产以纯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屬于传统燃油车类型,等于绕过了不少限制。大约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江淮大众的合资从有意向到正式签约,无论是顺利程度还是推进速度,至少在目前国内的汽车产业史上都非常罕见。

2015年7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开始实行,相当于开放了针对电动乘用车企业的单一生产资质,这也为江淮大众的获批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能。而江淮大众的突破是,成为罕有的获得此项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此前获批的14家新车企多为为血统较为纯正的本土企业。

对企业自身而言,从之前江淮汽车发布的公告透露的信息来看,该合资项目需要设立全新自有品牌和商标,创新技术合作和商业模式,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这在传统的汽车合资项目中几乎也是从未有过的。

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成立合资企业,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可持续移动出行的发展,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同时成为中德两国在汽车行业合作的全新典范。未来能否真正成为典范?双方企业能否各获所求,还需后面的25年时间来不断验证。

大众 三元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