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妮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边陲,具有独特的“边、绿、水、茶、佤”五大特色,是最适宜人居住的绿色城市之一。临沧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突出的区位优势,是临沧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临沧依托这一独特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城市创建工作,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生态宜居的边疆现代化绿色城市。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让临沧引进的招商项目源源不断,游客纷至沓来,大大提升了临沧市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北京到临沧隔着3000多公里,飞行时间4小时,走一趟或许你会深刻体味到两个词,什么叫“贫瘠的富饶”和“富饶的贫瘠”。
前者形容的是临沧,云南西部的边陲小城。“欠发达地区”仍是临沧的基本市情——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7%,至今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直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另一方面,临沧也可以说格外富饶,森林覆盖率达65.2%,主城区负氧离子浓度超过2000个/立方厘米,山青林茂,是一个绿色“大氧吧”;这里世代繁衍着佤、傣、拉祜、布朗等24个民族,他们就像大自然的“野孩子”,释放自己,融进绿色的土地,消弭人和自然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生活理念,甚至比很多城市白领都超前和时髦得多。
后者理应说的是北京,收入高但房价也高。如果从吃、喝、住、行、工作压力、每天享受的业余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来考量城市的话,临沧并不弱于北上广一线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临沧发展的根本、永远不能丢的、别人没有而我们有的”。临沧市委书记李小平说。基于此,临沧很早就确立了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覆辙,而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内在统一。
这样的理念散落在临沧招商引资、发展旅游、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
出水的竹子,核桃林下的魔芋
“国外有一家企业的老总在网上看到临沧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后,来考察了几次,很快就决定在主城区边上投资十几亿建一个葡萄酒庄园。临沧并不是葡萄的生产基地,而这位老总并不担心,他觉得只有在一流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葡萄质量才是一流的。”李小平在说起这个项目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确实,环境就是软实力。筑巢引凤,这一两年来,临沧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直升飞机制造、医疗器械、LED等环保新兴企业纷至沓来,在这里扎根。这也使得临沧的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去年1至9月,省外到位资金363.87亿元,增长60.4%,总量和增速均排名云南省第3位。
在引进外来客商时,临沧政府会根据本地资源寻找最有效的合作伙伴。临沧有丰富的竹子资源,竹子基地230多万亩,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造纸,但临沧选择了一条不砍竹子就能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路——竹子晚上会出水,抽出加工后可以制成养生功用型的竹汁饮料。这是与广西企业达成的竹水开发利用项目。李小平和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一棵竹子租给企业,每天晚上抽水一次可以赚到3至4元,而一棵竹子一般可以抽水十年,经济获益之大可想而知。
核桃加魔芋的全产业链模式也是临沧“生态立市”理念下的另一典型成果。临沧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有核桃800多万亩。农业部门发现核桃林下的有效空间可以发展魔芋产业,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亩核桃地的平均收益在8000元左右,套种魔芋后,一亩地的收益就能提高到2万元。政府再招商引进魔芋深加工企业,让财富源源不断进来。
快速提升的收益也大大增强了临沧人民走生态建设的自信心。
“洗肺、养胃、好睡”体验之旅
“不来不知道,来了忘不掉”是很多游客来到临沧后的感慨,因为它实在太过丰饶了。你可以到山间密林的茶园走走,一路上从野生古茶树群到茶产业基地,从传统的制茶工艺到智能化生产线,从延续3200多年的种茶饮茶历史到现代茶庄园的打造,临沧的茶园风景不断带给我们惊喜。你还可以到保留较完整的少数民族原始群居村落,体验原始古朴、独具魅力的多民族风情。
“来到临沧,北看茶马,南看阿佤,遍地风景,养生度假——我们每建设一个村寨、治理一条河、修建一条路,都要让它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来这里的游客感受一场‘洗肺、养胃、好睡之旅。”李小平说。
然而,对不少城市人来说,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他们对旅游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初的观光旅游到追求休闲化旅游,上升到找寻另类感觉的个性化体验游。临沧也在适应这样的变化。
做一天采茶姑娘,亲手揉捻茶,晚上吃一道茶宴,这样的旅行方式是不是更充满期待?临沧从2013年开始就大力推动茶叶生态庄园建设。临沧最大的茶叶公司滇红集团,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在临沧市打造集种植、生产、加工、旅游、养生为一体的产权式茶叶庄园100个,并根据每个庄园的不同产品,赋予不同的品牌主题。目前首个“中国红庄园”已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
在神奇的阿佤山,游客可以参与以甩发舞、木鼓舞为代表的佤族原生态歌舞,感受拉木鼓、祭稻魂、镖牛等佤族传统活动,品尝佤族水酒、鸡肉烂饭等佤族特色饮食,增加亲历性和互动性。从而让游客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想起临沧,心中总会涌起想念。
试与芬兰媲美
通过招商引资、旅游升级,临沧快速聚集了大量人气。但如何把这些企业和人长久留下来,李小平表示急需加强三大基础建设。
最大快人心的是临沧的铁路梦、高速公路梦马上就会从无到有,一个接一个实现。去年开工祥云至临沧的铁路,今年开工临沧到昆明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到昆明的时间缩短至四个半小时。临沧往缅甸的铁路、高速公路也在申报当中。今年临沧还将建成第二个飞机场,另外还有三个县的机场在做可行性研究。这样一来,临沧将会有五个直航机场,并配有本地自己研发的直升飞机,用于运输紧急人流和小规模物质。
其次是加强培养和引进人才。“人才是临沧发展的要害”,李小平说。这几年来临沧加强培养职业学校里一流的劳动者,吸引全国各地以及缅甸的学生过来读书。同时利用优厚的招商引资条件,引进纵横国际国内市场的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来支撑临沧的发展。
而对于临沧的鲜明优势——生态基础,李小平表示还要让临沧山更绿,水更清,每年都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森林覆盖率,最终维持在75%左右。到那时临沧就能与目前全球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芬兰媲美了。
这片因茶、森林、多民族而兴的土地,正通过他们质朴的努力,打响属于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牌:世界佤乡、天下茶仓、大美临沧、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红茶之都……奋力攀爬另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