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产业放开力度将增大
   来源:汽车纵横     2021年01月01日 07:18

2016年12月7日,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修订稿,涉及汽车制造业的项目多达9项,鼓励外商投资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

据了解,《目录》自1995年首次颁布以来,根据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我国已经进行了6次修订。本次修订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度进行了相关内容修改。

其中,鼓励外资进入的项目达到了344项,涉及汽车的达到了9项,分别处于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以及汽车制造业大项目之中。

具体包括了汽车车身外覆盖件冲压模具,汽车仪表板、保险杠等大型注塑模具;汽车动力电池专用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摩擦片、改型酚醛活塞、非金属液压总分泵等)设备开发与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关键技术研发;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

与2015版的《目录》相比,在汽车制造的大项中,子项目有所减少。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中,之前的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外资比例不超过50%),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已經取消;而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中的汽车电子总线网络技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项目,也取消了限制于合资的要求。

放开外商投资对于零部件行业来说是把双刃剑。

业内人士认为,发动机、变速器、增压器、测试设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中的最核心基础材料(涡轮增压器涡叶、CVT金属皮等)仍掌控在外资手中。很多技术突破都是跨学科的,进入门槛很高,仅靠自主企业自身积累很难攻克。国家通过鼓励外资在华投资,这样既可以满足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也能培养这些领域的专业化人才。

而在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领域,《目录》修订稿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汽车电子总线网络技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的制造与研发,而过去仅限于合资。

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政研中心主任吴松泉表示,CAN总线、EPS控制器都是汽车电子的关键零部件,之前设立股比限制,是国家希望自主企业通过与技术领先的外资企业合资,能够学习、消化、吸收,提升自主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目前,尽管在技术上与外资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自主企业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拥有了一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就没有设立股比限制的必要了。

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如火如荼,国家也将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纳入到鼓励目录中来。此次修订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上,删掉了“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过次,外资比例不超过 50%),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 2000 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两项,与电池相关的项目仅鼓励电池隔膜(厚度 15~40μm,孔隙率 40%—60%)和电池管理系统。

对此,动力电池行业专家分析,电池隔膜和电池管理系统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在技术上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通过市场换技术,这样可以尽快弥补国内的技术短板。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大。LG化学、三星SDI、松下等众多外资企业积极在中国布局。行业专家认为,多数电池、电机企业过于乐观的产业预期,加上外资企业的大肆进入,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

虽然国家不鼓励外资在华建设单体电池企业,但也不代表限制,政策的宗旨是建设健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汽中心政研中心主任吴松泉分析,允许外商在华设立独资电池企业有利于引导外资在华进行深度本土化,完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进一步提高技术溢出效应。

松下 文章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