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天共芬芳
   来源:时代风采     2021年01月02日 21:55

金平县金水河镇乌丫坪村委会位于金平县西南端,距县城70余公里,离镇政府也有50余公里,地处边境一线,是哈尼族、苗族聚居地,边远、偏僻而又贫困,高发琼老师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6年。

她所执教的是距村委会乌丫评还有10多里山路的更为偏僻的下独远小学校。下独远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哈尼族自然村,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没有公路、没有电、没有象样的校舍。一师一校,两个教学班,但学生加起来也只不过10多名。

教室是一间破烂不堪的竹篱笆房,每到下雨,屋里就成泥泞,根本不能住人。就在这里,高老师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开始了自己寻梦的旅程,也开始了用青春对教育事业的祭奠。

1992年5月的一天晚上,夜已经深了,高老师批改完学生作业,正准备休息,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简陋的教室哪里抵挡得住暴雨的倾泻,一下子雨水灌进宿舍里,漫过小腿。高老师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吓得目瞪口呆,幸好学校附近的哈尼族老大妈及时赶来,把她领回自己的家里,才避免了严重的后果。

她确实后悔过、畏惧过、动摇过,可想想走马灯似换老师给村民们带来的失望,想想一张张幼小天真却布满期待的小脸,她又毅然决然拿起课本,走上简陋的讲台。

为了更快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每月仅拿150元代课报酬的高老师找来了中考复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功课,参加了1999年中考并被州民族师范学校录取为中师函授学员。经过三年的紧张学习,完成了学业,拿到了中专文凭。为了坚持读完中师函授,她欠下了2000多元的债务。这笔钱对许多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可对于一个每月只有100多元收入的代课教师来说,那简直就是个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包袱。

20余年来,她倾注了全部的爱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安心地读书,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特困生补贴生活,给生病的学生买药。每年3月和9月,她的小菜园里总是青菜、白菜、丰收瓜、豆等等郁郁芬芳,到了收获的季节,她还会给学生、群众送去一些。她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孩子们对她的爱也给予了山区群众朴实的回报,偶尔一只野山鼠、一坨草果、一块粑粑、一小块肉、一把竹笋也会拿来送给她。

在课堂上,高老师注重了解学生个性,找出逃课失学的原因,并及时与村组长、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制止学生逃课的现象。坚持走进学生生活,利用好他们的优点,帮学生改正缺点,将儿童好动的天性应用到学习上。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交往互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2007年3月23日,她代表乌丫坪村中心完小参加金水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常态课”教学比赛荣获二等奖;2008年5月,被评为红河州“劳动模范”。

对在山区代课20余年的女教师来说,付出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和汗水,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家中的亲人多次动员她不要再代课了,回家也比在那个地方强,她总是满含深情地说:“我已经把那里看作是我的家,除了教书育人,我什么工作都不干,那里的孩子需要我!”2006年2月13日,80多岁高龄的老父亲在老家病逝,作为家中的长女,她悲痛欲绝,父亲入棺的当天,她用多年代课积攒下来的钱为父亲买了一点衣物,但是按照哈尼族的风俗,还没有成家的子女是不能把东西放到老人棺里的,此时的她,看着多年把自己抚养长大、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又和蔼可亲的父亲静静地躺在棺里,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地流下来……

就这样,她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实现着自己教书育人的人生理想,努力给乌丫坪村、阿得博小学等山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生活 风生水起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