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温暖”是标本兼治
   来源:时代风采     2021年01月05日 18:23

陈开冬

年终又至,各地“送温暖”活动又起高潮。许多单位、部门都纷纷派人深入到企业厂矿、乡(镇)、村(办),给困难职工群众送钱送物,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做法在日渐严寒的冬日里,增添了一股股爱心汇成的暖流,让广大困难职工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不仅营造了一种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氛围,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基层职工群众赞赏和支持的活动。

然而,运行多年的送温暖活动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仍有改进之必要。诸如一些单位和部门在“送温暖”活动中,只注重“输血”,忽略了“造血”。往往只是给困难职工群众帮扶一些钱物,虽说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问题,但远非治本之策。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送温暖”活动流于形式,不计成本,不讲效果,“送温暖”声势大,解决问题小。一些单位和部门“送温暖”还存在着忽冷忽热的现象,“送温暖”一阵风。这也是导致一些贫困地区返贫现象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好的“温暖”就是为困难户创造早日解困的条件和环境,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信心。针对困难户各自的情况和特点,有所区别地分类帮扶,以增强“造血”功能为主,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如果我们在送钱送物的同时,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为这些困难群众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使他们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就业能力,提升他们自主发展能力,千万百计帮助他们寻找到一条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路子,那么,“送温暖”活动就解决了困难职工群众的根本性问题。

当然,“送温暖”正逐步实现经常化、持续化,年终和节日里要“送温暖”,平时也应有“温暖”送下去。要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长期坚持不断地搞好这项活动,使困难群众随时都感受到“送温暖”的春风。一方面要解决当前最急需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着眼长远。除了送钱送物解一时之需,在政策、文化、技术、信息、培训等帮扶要素上,一样也不可少,真正把温暖送到点上,让“温暖”暖到“冷处”,做到帮得准、扶得起、有实效,使他们彻底摆脱困境。

文章 生活 职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