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极
“春城气候,一直有两个‘卖点——一个是气温,另一个就是空气质量。”蓝天白云,是昆明的“特有资源”。然而,据环保部通报,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昆明等8个城市6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标,在2014年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名城市里,昆明排第9位。
提及空气质量,人们都会习惯性地说:海口、拉萨、昆明。去年昆明排名第9,对正在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昆明来说,是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了。
“治气”渐热
“今天来参加这个协商会,关注昆明的空气污染治理,我想是因为大家都想多活几年。这是一个关乎到大家身体健康的话题。”在协商会现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胡开林开门见山。
与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相比,过去几年,在蓝天白云下的昆明,提及环境污染治理,“空气”似乎并不是令人关注的热点。然而今年以来,“空气”似乎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今年3月22日,昆明上空突然“变脸”,不像以往那么透亮、湛蓝。一时间,引发了市民的关注,不少市民通过、微博、QQ等发出质疑。也许,正是蓝天白云带来的自信,让市民们更加关注春城的空气污染及治理。
其实,关注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往往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同样,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昆明的“政策”也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之一。
“有政策,关键还得落实!”在当天的协商会上,“落实”无疑是与会人员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之一。
在协商会现场的汇报中,相关材料可以梳理出以下内容:去年11月,昆明市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并决定从12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并首次对全市三大空气污染源城市扬尘、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的综合治理明确了时间表。
《实施细则》明确,将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深化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实行环境信息公开、提高环境监管能力等12个方面,具体展开治理工作。
这一治理思路的得出,在该汇报材料中可以找到一组相关的数据:“主城区颗粒物污染中城市扬尘约占55%,机动车尾气约占25%。”
“我曾做过一个试验,如果将汽车停放在主城区的户外,用纸巾擦拭后,擦拭后的纸巾呈现灰黑色。但如果停放在呈贡,擦拭后的纸巾则为黄色。”昆明市政协委员陈增会说,这说明主城区的扬尘主要是尘土颗粒与汽车尾气的混合物,而呈贡则主要是尘土颗粒。
粉尘来自于哪里?如何防治?
放在全国,昆明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追赶态势。但拥有蓝天、白云、阳光,昆明人在城市中轻歌曼舞,十分惬意。
印象中,“空气质量差”“呼吸不好”等,都是些与昆明关系不大的词汇,令昆明人引以为自豪的蓝天白云,似乎不会在昆明人眼前灰飞烟灭!
然而在当天的介绍中,记者注意到,城市扬尘是昆明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根据监测结果分析,颗粒物作为昆明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全年占比高达90.9%。在昆明主城区,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是城市扬尘,主城区颗粒物污染中城市扬尘约占55%,机动车尾气约占25%,工业排放约占10%,生活源及第三产业等约占10%。
工地扬尘、渣土车扬尘。在委员们的建议中,这是着重探讨的话题。
在昆明市环境保护局的这份汇报材料中,有这样的表述:城市扬尘治理方面,2014年底前,制定并完善工程建设工地及拆迁工地扬尘管理措施办法,落实以企业负责人为核心的扬尘控制责任制。
昆明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地区的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必须做到“六个百分百”,即施工现场100%标准化围蔽、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洗干净、施工现场长期裸土100%覆盖或绿化。到2017年底前,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建筑垃圾(含渣土)运输、处置的车辆基本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全程监测。
“对拆迁工地来说,如果先洒水,再拆迁,再洒水,肯定能避免大量扬尘带来的污染。”委员们说,目前,昆明治理大气污染,要抓住关键和重点,主要针对颗粒物和尾气,通过有效的减排措施,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程度。而针对扬尘和汽车尾气占污染物80%的现状,应该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对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减排。例如,对于扬尘可细分为拆迁工地、建设工地、道路扬尘等,然后根据分类,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治理措施。
精细治理,渣土车扬尘,多年来,这无疑是民间质疑“大黄疯”的缘由之一。
这几年,对渣土车的关注就没有停止过。然而,“渣土车的整治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治理效果不是很明显。”昆明市政协委员沈金泉说。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关注渣土车这一市民反映极其强烈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感到渣土车真的很疯狂,今年,我通过提案的方式来进行呼吁。”沈金泉告诉记者,在他居住的附近,就有渣土车经常行驶的路段。
去年,沈金泉所提交的一件名为《关于对渣土车等重型车加大整治力度的建议》的提案经协商后被确定为昆明市政协主席督办的重点提案之一。
“纵观近年来昆明的城市建设,昆明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通过在主城区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系列工程,完成了北京路、春城路等30多条道路的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沈金泉说。然而,随着昆明市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土方车”、“混凝土搅拌车”等一大批渣土车引起的抛洒滴漏、带泥上路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闯红灯、闯禁区、超载超速、牌照污损、改变车道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土方车泼洒乱倒”、“渣土车吃人”等新闻屡见报端,渣土车等重型车事故不断,对这些车辆的整顿刻不容缓。
“治理空气污染不能由政府部门‘单打独斗,要让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取得根本性突破。”王云伟委员说,昆明要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要出台鼓励措施,提高新能源机动车的使用率;实行大气污染举报重奖制度;鼓励小区设置“人造雾”系统,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灰尘。
铁腕“治气”公安设立了环保分局、法院设置了环保法庭、检察院增设了环境资源检察处……近年来,昆明市在环保方面的“动作”较多,备受外界关注。
关键在于执行
“生态环境好,保护压力也大。”昆明市政协委员刘家屹说,从环境保护来看,昆明市委、市政府历来都很重视,这些机构的设置以及出台的各种政策,算得上是铁腕治污。
然而,在协商会场,委员们多次强调关键在执行。
在空气污染治理中,新能源总是与大气污染联系在一起。
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在去年昆明市出台的《实施细则》中,有许多“动向”也许值得关注:汽车尾气治理方面,将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天然气汽车,要求各地逐步采购天然气、双燃料等新能源汽车。今年年底前,基本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昆明市行政区域内的“黄标车”。今年内,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和环保标志管理工作。
而在削减PM10污染的其他措施方面,《实施细则》还明确,要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主要因素予以审查。
今年年底前,实现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市燃气设施全覆盖,全市天然气消费达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5%左右。
此外,《实施细则》对建立昆明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的时间表也作了明确,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预警系统建设,2017年实现业务化运行,并把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纳入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各级环保部门及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要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