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空气监测数据造假才能让《环保法》“长牙”
   来源:时代风采     2021年01月07日 07:23

在近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称,“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考核压力,行政管理部门指使监测站编造、篡改监测数据。”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对监测系统也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4月8日《广州日报》)

点评:统计是“社会的温度计”,是决策者研判形势进行决策的“罗盘”。如果源头数据出现注水情况,决策会出现偏差,给污染日益加剧的环境雪上加霜。

尽管当前环保问题已经被上级部门列入考核地方工作,并且一直是“一票否决”,但其实一直是软指标,软尺度,而GDP则一直是硬指标,硬尺度。

新的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然而,要真正让这法规不沦为纸老虎,真正成为“钢牙利齿”的利器,就必须转变工作思路,真正能够不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约束,成为独立的监督监测机构,出具客观公正的数据。

文章 总工会 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