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谦
当前,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民工纷纷选择返乡创业成就一番事业,但是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如何融资却成了创业能否启动的关键。
会泽县是全省最主要的几个农民工输出大县之一,如果能够吸引广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此,会泽县总工会狠抓落实服务农民工工作,竭尽所能帮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通过免费资助、“贷免扶补”等多项措施帮助农民工创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效应的基地。
林下长出“金疙瘩”
当被别人称作“张总”时,张洪总觉得有些不自在。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在广东、贵州、昆明等地的建筑工地上干过苦力,那时候最单纯的愿望就是挣点钱回家盖所房子娶个媳妇,根本没想过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外打工存了些积蓄后,张洪回到会泽县开了一家土特产商店,主要收购批发会泽本地的洋芋和辣椒,并且坚持开了10年。在此过程中,他发现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原生态食品、药材的采购,特别是当地的土鸡、重楼等更是大受欢迎。
张洪的父亲是一名老中医,张洪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当地叫独角莲的野生药材,它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对治疗跌打损伤有神奇的药效。后来他才发现其实这种药材就是近年来被热炒的重楼,云南白药的原材料中就含有它。
随后,张洪开始研究会泽当地的重楼产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者海镇的乡街上看到当地农民在卖野生重楼,经过打听才知道是从者海镇的一片山林里挖来的。通过实地考察,张洪发现这里是一片绵延不绝的森林,气候和湿度都很适合发展生态种养殖。
随后,张洪找到者海镇政府和当地村民商量承包这片山林,并最终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包下2000亩的山林作为种养殖基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了水、电和道路,顺利创建了会泽林下种植有限公司。
这么大面积的基地仅基础设施投入就需要很大一笔开支,虽然过去开店也有一些经济基础,再加上给银行贷了些款,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一直致力于扶持农民工创业的会泽县总工会很快发现了张洪面临的困境,并经讨论最终决定拿出5万元无偿资助他发展林业经济产业,有了这笔资金的及时注入,张洪顺利完成了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张洪又到广西、保山、版纳等地学习当地的种养殖技术,通过考察他明白了原来仅滇重楼就有20多个品种,但云南白药需要的只是其中一种,并且必须纯生态种植药效才是最好的。
“所谓纯生态养殖不仅仅是不打药、不施化肥,如果在地里种植,难免都会有以前的化肥、农药残留,所以在山林里种植才是最理想的。并且相较而言纯生态种植从育苗到成熟可能需要7年左右,周期更长。”张洪说。
但张洪一直坚信生态种养殖虽然成本高、周期长,但是由于受到人们喜爱,肯定能卖到好价钱。
如今他的基地里面已经种植了重楼100余亩,土鸡5000只,山羊也有上千头。并且引进了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胡蜂,目前有几十窝,如果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繁殖到上千窝。
“胡蜂不仅蜂蛹和蜂子是很好的营养品,如果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提取蜂毒,蜂毒是很多药品的原材料之一,在国际上都是以盎司计,价格非常高。”张洪高兴地说。
更令人欣喜的是张洪的基地发展起来后,周边的村民也跟着受益,除了年终可以分红,平时基地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帮忙管理基地,大家又可以有一笔收入,年龄大一些的老人和小孩还可以到山上挖腐殖土来卖给基地种重楼。
小青蛙“跳”出大收益
张洪的种养殖基地干得红红火火的同时,邻近的乐业镇鲁珠村的黄国发也正在看着自己养的50万只美国青蛙笑得合不拢嘴,因为这些蹦蹦跳跳的小青蛙到年底就能变成自己兜里的钱。
黄国发今年已经54岁,谈到为何这个年纪才决定返乡创业,黄国发说自己在外打了一辈子的工,但是总是没法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特别是年纪大了之后,更想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安稳的日子。
两年前,他还只是昆明东寺街附近的一名停车收费员,无意中听到有人说现在养牛蛙卖很赚钱。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话勾起了一直在找创业点子的黄国发的兴趣,他通过上网查到了重庆有一家专业美国青蛙养殖基地可以加盟。
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非常可行,因为这家公司不仅提供幼苗和养殖技术,而且饲料也都配好直接供给我,并且还负责成蛙的收购,省去了很多事情。
“我还专门查了一下美国青蛙和常见的牛蛙的区别,发现美国青蛙虽然个头小一些,但是肉质更鲜嫩,蛋白质的含量也更高,这在会泽本地是空白行业。”黄国发说。
说干就干,黄国发辞去了昆明的工作,带着多年打工的积蓄回到家乡承包了12亩地开始着手准备,挖池塘、引水、搭大棚、放种苗,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按照重庆公司的要求来做。
然而,意外的灾难还是发生了,为了引水方便,他把养殖的场地选在了一条小河旁,没想到去年夏天当地下了一场大暴雨,河水猛涨后倒灌进养殖基地,塑料大棚被河水冲开后大量青蛙被冲走,最终只找回很少的一部分。
这对黄国发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意味着前期20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这笔资金是他和家人所有的积蓄。
乐业镇工会联合会获悉后迅速上报到会泽县总工会,并最终获得了会泽县总工会5万元的资金资助,有了这笔钱黄国发才有了再次尝试的勇气,加上大水冲后剩下的青蛙卖了7万元钱,他又一次重新开始养殖。
目前,重新养殖的第一批美国青蛙已经全部卖完,今年3月份刚引进的50万只幼蛙到年底也可以卖了,每只成年青蛙大约有半斤重,市场价每斤10元,他年底将有20多万元的收入。
致富不忘带后富
刘永萍是第一批会泽县总工会“贷免扶补”政策的受益者,如今她就像是工会“贷免扶补”的义务讲解员一样,走到哪里都会跟大家宣传一番。
虽然是一名女性,但是刘永萍身上的闯劲却比很多男同胞都强,她先后开过小精品店、烧烤摊、影碟店、小超市等,但都因各种原因不是很成功。
后来她开了一个4平方米的小店,专门卖各类酒水,看着效益不错打算把店面扩大,但苦于资金受限一直没成功。后来听说工会有无息贷款,她就到工会来申请贷款。
会泽县总工会很快批复同意把贷款借给她。为了服务好第一批申请贷款的职工,会泽县总工会朱兰等人还亲自带着她到信用社办理相关手续。
“随着交往的机会增多,我跟会泽县好多工会干部都成了熟人,他们还经常介绍亲戚朋友来照顾我的生意。”刘永萍说。
如今,刘永萍的店面已经从最初的4平方米变为振兴街上100多平米的超市,成为郎酒、汾酒等品牌酒的代理商,并招了几名职工帮忙打理。
酒水生意做大后,刘永萍又在会泽县五星乡承包了300亩地用来种植金银花。后来刘永萍发现当地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村里基本都是些留守老人和儿童,收入主要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
为帮助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刘永萍除了支付他们地的租金之外,只招了6人管理基地,别的活计都主动雇佣当地村民来做,年纪大的就干诸如摘花等轻体力活,并且根据计件的方式给他们开工资,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因为金银花每年可以采摘4次,所以基本一年四季都可以干,多的时候每天有80多人。
“很多学生周末放假的时候也会主动要求到基地摘花,一天下来也有几十元的收入,可以减轻一点父母的经济压力,甚至几岁的小孩也去摘,挣到几元钱就高兴的不得了。”刘永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