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率日益攀升的今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夫妻愈发稀有。从电视上、网络上、邻里八卦中,共患难的夫妻在苦尽甘来时劳燕分飞的消息屡见不鲜。是因为人性经不起诱惑,还是因为两人早就在婚姻中埋下了钉子?我们又该如何破解共苦易同甘难的魔咒?
共苦易,同甘难的魔咒
当Selina离婚消息成为百度热搜词的时候,朋友圈里一片唏嘘:当初Selina遭遇烧伤意外,张承中陪她复健,给她解闷,不离不弃地给与支持鼓励。两人结婚时用11道菜名串起一首藏头诗:“张承中任家萱相信爱到永远。”随着开朗乐观的Selina状态恢复得越来越好,人人都以为这对患难夫妻将迎来苦尽甘来的幸福时,他俩的婚姻却在这时画上了终止符。
在Selina的离婚宣言中,她这样写道:“对于阿中我只有满满的感谢,在我最痛苦最脆弱的时候,是他陪着我度过并且给我全心全力的支持,虽然随着我回到正常的轨道后,我们之间的问题才一一浮现……”看过这段话的人无不遗憾:抱团取暖捱过严冬,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凋零。人们都说只有受不了的苦,没有享不了福,可为什么在婚姻中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恰恰相反:吃苦容易享福难?这样的婚姻究竟是败给了喜新厌旧的人性弱点,还是输给了细水长流的平淡?
看他们分手,我们会想:
为什么共苦会让两个人联系得更紧密?
在患难时,人是最容易孤独,也是最害怕孤独的。因此,从情感上来说,苦日子是人最需要陪伴的时期,如果这时恰好有人愿意陪在你身边,无论是谁都会紧紧地抓住他的手不放松吧。从生存需要上来说,两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的力量更大。那些单枪匹马无法解决的难题,当有个人有商有量共同承担时便能迎刃而解。因此,患难让两个人团结得更紧密,成了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这其中既饱含了情感的诉求,又有现实的“必须如此”。
在当下社会,能共苦却未能同甘的夫妻似乎特别多。不仅从电视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消息,而且类似的事情有时也会发生在周围朋友身上。这不禁让我们疑惑:在当下社会,同甘共苦是否是件特别难的事?婚姻中哪些“坎”会让同甘变成难事?
这种现象并不是这个时代的特产,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明星夫妻无疑受到人们更多的注目。当所有人都在传:他们是患难夫妻时,也许连他俩自己都不好意思分手了吧。所以,对他们来说伟大或许是被舆论环境逼出来的吧。因此,我们常会看到不少夫妻在危机事件的时候十指紧握,声称要共同面对,但在风平浪静之后悄然分手。其实,正如有人把婚姻比作穿在脚上的鞋子,合脚自知;同样,婚姻也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感受。过得别扭不如分开。任何不知内情的评价都很有可能沦为道德绑架的工具。
至于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共苦易同甘难的现象,大致分这样几种:一是两人发展进度不一样,当差距越来越大时,两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沟通逐渐出现障碍;二是当家庭摩擦产生时,两人都不善于做“清理”工作,导致积怨越来越深,等到经济转好,积怨爆发,成为家庭不幸福的根源;三是两人本身感情基础不牢固,于是当条件成熟时,外部的诱惑很容易打破原本脆弱的平衡。
怎样的夫妻能做到同甘共苦?
即使共苦易同甘难,仍有不少夫妻既能共守清贫也能同享荣华。梁家辉就是个好例子:当年他因赴大陆拍戏而在台湾被封杀,最落魄时曾以摆地摊为生。这时,他遇到太太汪嘉年,帮他渡过难关。两人结婚后,他又重返影坛,并凭借《情人》《新龙门客栈》跻身一线红星。发达后,他对结发妻子依然不离不弃,两人现今仍是模范夫妻。再如著名导演李安年轻时曾有10年做家庭煮夫的经历,靠妻子赚钱撑起一个家,现在成为国际大导演后,依然和妻子相知相守。
怎样的夫妻具备同甘共苦的潜质?大致可以分为积极派和消极派。积极派的特点是两人在生活中特别“搭”,不仅感情基础好,而且精神上也很默契,能相互理解并欣赏对方,同时两人依然维系着良好的肢体上的亲密感。消极派的特点则是一个“忍”字,白头偕老有时得靠百忍成钢。人无完人,当缺点浮现,包容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双方都能念着对方的好退一步,忍一忍,那么家庭关系就会韧性十足。
落入同甘难的魔咒是因为它们?
变or不变?
有的人说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原因是“变”。经济环境变好了,人的想法、需求也会跟着产生变化,于是导致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但也有人说同甘难的原因是“不变”,因为一方不思进取、原地踏步,令生活一成不变,了无趣味,于是另一方日久生厌。究竟是哪种说法更有道理呢?
你俩了解彼此心声吗?
“我想和你谈谈来年的发展计划,要是发展得好的话,我可以把业务做到北京去。”他刚想和你展望未来,你却对他开口:“宝宝今天又呕了,真烦人!”或是“今天隔壁张阿姨说超市牙膏打七折,咱们快去看看。”于是,他又硬生生地把话咽了回去,因为你俩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嘛!
这就是“变”与“不变”的问题核心:一个在前进,视角在不断改变;一个在原地踏步,所关注的尽是日常的琐碎。两人的差距渐渐拉开,话题的交集也越来越小,于是交流感的降低使两人的心开始疏离。
如何破解这道魔咒?
给他来点“新鲜的”
增加新鲜的闪光点
也许你会说:“求上进好难,我很难做到像他那样拼事业。”可是,谁说求上进的唯一途径就是做女强人了?完善自我,亮出自己新的闪光点,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前进姿态。
报一个茶艺班学学茶道,学会品茶也能为家人选好茶、泡好茶;练练瑜伽,游游泳,每天都精神奕奕;学学针灸、推拿,在家人疲惫乏力的时候,通过按揉推拿为他舒缓筋骨,放松减压;再或是学学营养厨艺,让每次用餐时间都成为温暖肠胃和心灵的幸福时光……让你的新技能成为闪光点,让自己变得更闪亮、自信,这也会给家庭氛围注入新的元素,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而生活在身边的他也必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觉察他新需求
患难与共时,两个人急需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当经济转好时,人就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寻求精神需求的满足。随着年龄、生活境遇的改变,人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对男性来说,33岁、49岁都属于年龄换季的关键期,容易产生不适感或是恐慌。这种不适感或许不像感冒发烧那样让人一眼识别,它是在情绪中慢慢发酵。33岁的他,或许在别人眼中一切都在正轨上运行,但是他可能正为事业的瓶颈而苦恼,心底正酝酿着要冲破平淡的计划。当他变得容易悲观、焦虑、烦闷时,你不耐烦地抛去一个不屑眼神:“一把年纪了,还那么作!”但是他的阴晴不定恰好表明他的情感需求正处于旺盛期,不但期待被理解,更渴望被外面新鲜事物所激发——这时也是他最容易受外界诱惑的时期。如果你能觉察出他的新需求,用开朗的性格,积极的态度陪伴他,给他鼓励,那你俩就能安全度过这段日子。
相应的,对女性来说,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比如换工作,是最需要被关注、被人关心的时期,即此时最容易被外界诱惑。如果这时能和另一半保持良好的沟通,受到对方的鼓励和开导,情感诉求得到满足,那么也能让自己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
创造新交叉点
如果你发现和他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进而为找不到两人的话题而发愁,那么就想办法创造你们的交叉点,例如,养个宠物或者一起培养一个新爱好如饭后玩XBox。两个人共同照顾宠物,给它喂食,陪它遛弯,从聊聊“它”开始,在轻松的氛围中话题很快就会一个接一个地涌现;或者两个人酣畅淋漓地玩游戏,当一局结束,紧绷的神经瞬间松懈,两人心满意足地躺在沙发上,那时无论谈什么都会觉得特自然、自在。只要这个交叉点是两人都真心喜欢做的事,那么在共同“做事”的过程中,你们就能让它成为你俩之间的新话题,享受相互陪伴的乐趣。
积怨爆发?
有人说,两个人能共苦但不能同甘的原因是日积月累的小摩擦。在患难与共之时,他忍受着你的坏脾气,在每一次争执中做着让步是因为虽有心却无力尝试改变;然而当经济条件好转时,面对争执和摩擦,他感觉自己有能力获得更好的选择,于是放弃一味忍让,这让同甘变成了件难事。
你俩了解彼此的心声吗?
“我早就想和你好好谈谈,彻底改变一下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了。”当他心里这么想着,行动上表现出反抗或不耐烦时,你可能却想着:“他什么意思?腰板硬了,可以对我随便大呼小叫了?”于是两个人矛盾越发加深。
现实中,白手起家的夫妻发迹后离婚的并不多,因为有太多的现实利益将两人捆绑在一起。但是生活在一起,却总是因为喋喋不休的争吵阻碍幸福,不也是一种遗憾吗?
如何破解这道魔咒?
双方都需要检视自我
是欲望在怂恿吗?
“实在是忍不了,还是离婚吧!”当这句话脱口而出时,你得想想到底是因为对方的缺点让人无法忍受,还是自己不想忍了?为什么之前自己能忍的现在却无法再忍?是因为欲望的驱使,令自己产生变化,不愿再忍?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缺点,如果产生摩擦都用离婚来解决,那么世上实在很难找到“适合”的人共度一生。好好想想,如果是欲望在怂恿,那么摸摸手上的戒指让自己冷静下来。所谓戒指,它的意义就是提醒你在婚姻中对自己有所规诫。
找到你的焦虑源,改掉坏脾气
有人做过统计,排在男性择偶条件的第一位不是外貌,而是性格。即使交往的对象是绝世美女,但如果是位暴脾气的话,那么男性也会在是否要与其共赴婚姻殿堂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因为恋爱和婚姻不同,在恋爱中的人寻找的是感觉;但婚姻是件很实在的事,每个人都希望和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人生活,这样的日子才踏实、自在。
因此当他抱怨你的坏脾气时,躬身自省的时候到了。其实,所有的坏脾气都能在婚姻中找到源头。所以,你们首先要做的是梳理——梳理自己的焦虑,梳理婚姻中会让两人爆发“战争”的纠结点。
你俩经常争吵的焦点是什么?是为了鸡毛蒜皮的琐事,还是孩子的教育分歧,抑或为了和婆婆的相处问题?在争吵的过程中,是什么容易让你情绪失控?是他的态度,还是你的急躁?你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和他沟通这个问题?在每次争执之后,你俩是如何处理争吵留下的怨气?是随它去,等着怨气自动消散,还是摆出和解的姿态,不让怨怒沉淀……
当你找到问题的症结,焦虑的源头,那么就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尝试换一种方式和对方沟通矛盾;或是在沟通之前,先通过其他途径如运动、园艺、和闺密倾诉等释放自己的焦虑;再或者放弃强硬用一种更柔和的方式来处理矛盾……
有的人会说“唉,我就是改不了这样的暴脾气”,然而,真相并非如此。任何的改变都取决于人的意愿。当你给自己输入“改变”的指令,那么你的身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于是,当你做出改变,你会发现你俩的关系也会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