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生
突发性耳聋最爱中青年女性
好不容易熬到加班结束,原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却突然发现别人总要说好几遍,自己才听得清;连日赴宴应酬,觥筹交错喝得正嗨,挥不去的嗡嗡声却响了起来;再或者遇上郁闷的事,为了发泄解压,拉着好友去K歌,几天下来,忽然感觉耳朵闷胀难忍……千万别大意,这些状况可能是耳朵在求救:小心,听力大盗突发性耳聋来了!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剧增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突发性耳聋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正逐渐走高。尤其,相对于男性,中青年女性更受突发性耳聋的青睐。这是因为女性更敏感,易受情绪波动和压力的影响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引发突发性耳聋。
拒绝突聋,这些预防策略你一定要知道!
预防策略一:刷新观念,别被这些“想当然”坑了!
想当然一:聋=听不见
很多人认为突然间一点也听不见声音了才叫突发性耳聋,其实不然。国外医学界将突发性耳聋称为Sudden Hearing Lose,直译的话就是突发性听力损失,这个名称更准确地表达了它的概念——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在两个相邻的频率听力下降20分贝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就属于突发性耳聋了。
真相:这些信号不容大意
正因为人们对“聋”有误解,使得轻度和中度的突发性耳聋极易被忽视。想要将突聋拒之门外,一定要警惕这些信号:轻度感冒、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现自己有点耳背或是耳边持续出现耳鸣声;出现闷胀感,总觉得声音隔了一层墙从远处传来;眩晕或头晕并伴有呕吐;或者不仅听力出现下降而且耳周感觉异常。
想当然二:突发性耳聋能自愈
不少人在发现突发性耳聋后,心存侥幸:“我曾听说过突发性耳聋能自愈,而且我有个朋友上次K歌后耳鸣,好好休息了两天便痊愈了。所以这压根不需要紧张,不吃药不打针照样没事。”然而这种幸运纯属偶然,“自愈说”很可能会误导你延误了病情,留下终生遗憾。
真相: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
治疗突发性耳聋时间窗口很重要:如果发病当下立即就医,治愈率最高可到70%;若在一周内就医虽可挽回大部分听力,但接近于“治愈”的概率却降低了;而病发两周以上再就诊则效果相对较差。这是因为耳内只有一条为听觉神经输送营养的内听动脉,这条通路若堵塞,耳蜗中的神经便会面临“断粮”而亡的危机——神经超过十天得不到营养就会变性甚至坏死,而且不可再生。
想当然三:差不多好了,就不用吃药
在治疗后期,有些患者觉得自己听力恢复了,便放松警惕,吃药打针断断续续,甚至私自停药,结果没过多久,突发性耳聋复发,给“元气大伤”听觉神经带来致命的二次打击。
真相:治疗要坚持完整性
其实,若是得到彻底治疗,突发性耳聋复发率极低。因此,遇上复发首先应反思是否在治疗中“偷懒”——这也是大多数复发的主因。
突发性耳聋有明确的治疗方法:激素类药物、扩张血管的药物和营养神经的药物三管齐下,再加上高压氧舱的综合治疗。一般需要经过两个疗程——打针服药各两周才能将堵在内听动脉中的血栓完全溶掉。若疗程不足,溶栓尚未彻底,即使感觉听力恢复,但隐患未除,突发性耳聋自然很快又卷土重来。
预防策略二:年龄层不同,预防重点也不同
虽然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目前尚未查明,不过突发性耳聋大致有四大诱因: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膜迷路破裂,与之相对应的防范策略也各有不同。
年轻人
突发性耳聋这时爱上门:
加班刚结束,通宵打游戏,相约泡酒吧、K歌,各种娱乐活动又吸引着人们全情投入于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中。熬夜是这个时代最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了。然而连续熬夜会让人免疫力下降,更易感染病毒,给突发性耳聋可趁之机。
预防要点:提升免疫是关键
对这类人来说,提升免疫力是预防突发性耳聋的关键。除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劳累和熬夜之外,生活中很多小改变都能帮你提升免疫力。例如,你可以在上午来个猕猴桃或苹果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当加餐;或是在晴朗的午后多去户外散步晒太阳,让身体更好地获得维生素D3,从而提高免疫力;更或是在上班路上将开车改为骑单车——有研究表明,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持续运动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随之增强。
中年人
突发性耳聋这时爱上门:
老人的突发急诊,孩子的升学考,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总要面对种种压力。当压力突然来袭,情绪激动之时,耳内便容易出现血管障碍,引发突发性耳聋。
预防要点:找到自己的减压方式
有的人做个按摩就能一身轻松,精神满满地面对挑战;有的人大吃一顿便能心满意足,将不快与压力丢在脑后;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对中年人来说,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调整好心态,才是将突发性耳聋拒之门外的最佳策略。
老年人
突发性耳聋这时爱上门:
有“三高”的老人大多有动脉硬化的问题,在寒冷的冬季或是忽冷忽热的初春得小心因内听动脉堵塞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从而招来突发性耳聋。
预防要点:换个时间锻炼
对这类人来说,低脂饮食是预防突发性耳聋的重中之重。另外,不少老人有早锻炼的习惯,然而在冬季或初春,寒冷会令血管收缩,引发栓塞。因此,天气骤降时,给家中长辈提个醒:“换个时间锻炼吧”或是送上一副温暖的耳罩,都是必要贴心的预防良策哦。
Q&A:我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在上下班途中插上耳机把音量开得大大的,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这种做法会引发突发性耳聋吗?
A:不一定会引发突发性耳聋,但是会损伤听觉毛细胞,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虽然由于每个人的听觉舒适域不一样,无法给出音量的统一标准,但是连续2小时以上使用耳机会损伤听力。
TIPS: 发生突发性耳聋更要提防脑梗
突发性耳聋虽然病在耳,但也是身体在向你报警:血管老化可不只发生在内听动脉上,中枢血液循环也可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因此,老年人遇上突发性耳聋更应提防脑梗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