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白:石库门匠人先生的闲适人生
   来源:现代家庭·生活版     2021年02月14日 20:00

走进位于泰康路田子坊的守白艺术空间,只感到那浓浓的老上海石库门风情扑面而来。画家李守白先生那些描绘海上风情的重彩画和剪纸作品,赋予了它们生动的颜色和精美的细节,使那些十里洋场的石库门浮华岁月,那沉淀着的一份份市井生活之梦,得以真实还原……

张爱玲笔下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十里洋场,繁华而苍凉,而李守白却赋予了它生动的颜色和精美的细节。在李守白的笔下,所有石库门的门都是半开着的,在亮着万盏灯火的夜晚,等候归人。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是一种展示这个城市与她的过去的途径,那么李守白的画作则是一种旷日持久的感受。

绘画之余,李守白还参演了女儿导演的微电影《匠心·剪》。这是部以李守白家庭故事为背景素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微电影。这是一段关于传统技艺与现代人情的故事,是打破局限,亦是重新认识。祖辈的坚守,年轻一代渴求的创新,跨越了沟壑与理解才发现,匠人,终究离不开心。这个温暖的故事,表达的也是李守白的初心,匠人匠心。当初,他以石库门作为创作题材,初衷就是提醒都市人,在这片生养我们的石库门里还有好多旧事遗风值得我们回望,那些入梦的童谣可以唤起心底的家园之感。

平日里,只要不是雨天,李守白就坐在院中,一把摇椅,一张方桌,一盏茶壶,静静地喝上一两个小时的早茶。此时,万籁俱寂,晨曦与地气交晖,茶香氤氲升腾进空气,仿佛进入了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天地悠悠间,忽如远行客,但有这一椅一桌一壶陪伴,足矣。

人生,

如同白驹过隙的一瞬

出生于60年代的李守白,生于长于石库门,童年的记忆中总有那一抹青灰色,至今他仍然对那些梦境一般的画面记忆犹新。石库门于他,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烙印。

6岁开始,李守白就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和剪纸。父亲作为过来人,深知其中的艰苦,对李守白说:“走这条路没那么容易,要吃很多苦的。”年幼的李守白,毅然顺着自己的爱好一路走来。

从执起画笔的那天起,绘画就再也没有从李守白的生活中退场。父亲很严厉,要求他每天写绘画日记,将自己一天的生活用绘画记录下来。李守白便每天搬着矮凳到弄堂口写生,完成大量的速写作业。10岁那年,他便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或许,创作中的点滴和感悟,都有沉淀和归总,幼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成为他日后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大學毕业后,李守白成为了一名包装设计师。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了一段“办公室恋情”。女孩叫沈瑶,长得娇小可人,非常漂亮。之后,他发挥特长,开始了“猛攻”,每天画一幅情书,偷偷塞在了沈瑶的办公桌里。如此浪漫的爱情攻势,很快,沈瑶的心便被李守白俘获了。

有了在上海生活的深厚积淀,李守白仍不懈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婚后,李守白去新加坡作文化交流,期间,有家公司看中了他的才艺,请他到新加坡发展。就这样,20世纪90年代初,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守白去了新加坡,做了7年的职业画家。之后,又赴日本游历3年。

故乡,

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那些年,丰富的海外从艺经历和体验,为李守白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只是,“没有话语权”对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人来说,无疑是种痛苦。渐渐地,李守白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恰好这年,妻子沈瑶从上海前往新加坡探亲。飞机上,她偶遇了上海和平饭店的老爵士乐队,闲聊中,她得知“老上海题材”炙手可热。

见到李守白,妻子就迫不及待地与他聊起了国内艺术品市场,这勾起了李守白对故乡的回忆。40年了,李守白在石库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直历历在目。

等着梦,守着梦,回味旧梦。当李守白拿起画笔就会有一种冲动,石库门、弄堂、过街楼等等,这些具有故乡特色的景和物曾在他的梦中历历在目。梦中醒来,他能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轻松和宣泄,一种别样的亲近感和幸福感。

曾几何时,每每看到现代化的大都市正迅速成为钢筋水泥森林模式,他深感痛心。记忆中那一片青砖、红砖和窄弄组成的石库门弄堂,是他童年玩耍的天堂。石库门是活的,生动,丰富,饱含每家每户的气息……他决定回国,将充满自己身心的对石库门的眷恋融入作品。让静态的石库门,在他的画作中变“活”。

反复琢磨后,他以敦煌壁画中的工笔重彩为特质,借鉴了西方油画的技巧,把油画及装饰美感引入绘画中。他以浓重的色彩,柔美的笔触,巧妙地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技法,融入西洋绘画语言,并在宣纸上表现出来。至此,带有李守白个人风格的“重彩画”形成,他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快速问答300s

Q:平时的生活有规律吗?

A:当然有,我是一个比较克制的人。

Q:平时喜欢看哪些书和电影?

A:比较喜欢看人物传记和情节起伏跌宕的电影,也比较喜欢看体育节目。

Q:最喜欢去哪里旅游?有什么特别喜欢的理由吗?下一个旅行目的地?

A:喜欢有传统历史的城镇,因为想去体验当地习俗和人文,尤其是品尝当地风味,呵呵。下一个目的地比较想去捷克,我比较喜欢欧洲小镇。

Q:成名后,平时还会和以前的朋友联系吗?

A: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偶尔和朋友小聚。

Q:最向往的生活状态?

A:回归家庭。

Q:自己怎么评价自己的作品?

A:还不是很满意,希望能更上一层。

Q:也有人说您的作品比较世俗,这点你怎么看?

A:各花入各眼,艺术本身就是小众的寻求共鸣的产物。

Q:参演了女儿的微电影,有什么感想吗?

A:感觉女儿长大了,年轻人有自己的理念和冲劲,其实我最初就是想配合女儿完成她的首秀。女儿是我的骄傲,她们这一代人和我们不一样,我一直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Q:没有创作灵感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你会做什么来自我调节?

A:基本都是自我心理调节,我始终喜欢顺其自然,荣誉对我而言就是顶帽子,随时可以摘下来。如果遇到问题,我就会尝试换一种画法来调节。

Q:最喜欢自己的哪幅作品?为什么?

A:《童年时光》,刻画了许多细节,把上海弄堂生活的点滴浓缩在画面里,感觉很过瘾。

Q:一般喜欢怎么过周末?

A:比较奇怪的是我周末从不睡懒觉,一般周末6点多就起床了。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我会主动早早地起床,然后去买菜,为老婆女儿下厨。尤其喜欢准备有特色的料理,邀请朋友来家里聚餐平常美食,再喝点红酒,对我来说生活就是一种情趣。有时候也会一家三口开车去郊外散散心,探访一些古镇或水乡,转换心情。

Q:除了剪纸和画画,平时还有什么爱好吗?

A:烹饪就是一种爱好,或者在家和女儿小酌一杯,翻本好书,抽支雪茄,或者观看UFC(终极格斗冠军赛,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和规模最庞大的职业综合格斗赛事)。

生活 家庭 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