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普社团为载体推进中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2月17日 23:27

杨小平

摘要:近年来,龙泉一中借助学校的资源优势,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先后建成了环境资源教育中心,组建了绿世界环保协会、绿色生态导览协会和龙泉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搭建了科普志愿服务社会化平台,带动了一系列青少年科普活动的蓬勃开展。文章结合龙泉一中科普社团志愿者团队建设实例,初步探讨科普社团对中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科普社团 中学生 科普志愿者 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49-01

本文主要结合该校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绿色环保社团建设的经验,探索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新课题。

一、龙泉一中科普社团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科普志愿者组织建设途径,把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建立科普长效机制、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吸收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科普志愿者行列,科普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科普工作中发挥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科普社團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科普社团资金短缺,常常因没有充足的资金而犯愁。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保障,每年科普社团仅靠会员的会费来维持整个社团的发展和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科普活动和队伍建设的需要,因此,资金短缺是社团发展的一大障碍。

(2)科普社团负责人及会员科普专业知识有待加强。虽然学校每年都会选派科普社团会员参与培训和学习,但是在量上和质上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社团负责人的专业知识的缺乏,会导致整个社团的偏离方向,在专业知识宣传上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3)科普会员流失率高。科普社团不同于其他文化和公益类类社团,相对专业性较强,因此保证会员的稳定性,是社团稳定的因素之一。但流失率一直以来困扰着社团的长足发展,刚刚培养了一批核心的专业科普志愿者,在一场活动后,就会因各种问题出现退会现象。

(4)科普活动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从2013年开始,科普社团开展了很多的活动,但是效果都不太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团举办的活动的频率渐渐减少,质量也逐渐下降,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也逐渐减弱。

三、中学生科普社团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

由于志愿服务工作是无偿性的,志愿者基本上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因此,加强科普社团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尽可能保持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成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普社团管理机制

(1)科普社团会员招募。会员招募是组建稳定、高素质科普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性工作。设立规范的会员服务岗位职责、明确招募选拔标准、建立规范的招募机制是做好社团会员招募工作的前提。

(2)会员培训。会员培训工作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科普志愿服务的工作质量。培训除要做好科普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注意做好服务意识、服务技巧的培训。

(3)会员权益保障与激励。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在财力上给予支持。其次,可实行学分制。最后,做好期满会员的沟通联系工作,保持良好的沟通是社团发展的后续保障。

(4)加强对科普社团及队伍的管理。

(二)为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提供良好的平台

(1)构建科普社团与其他学校科普类社团合作平台。

科普社团的发展和科普志愿服务工作从来都不是单独作为一个组织和社团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靠相应的平台的推动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校内科普社团也应该坚持走出去的战略,与其他高校的科普类社团建立长期的合作的关系,定期交流和互动,共同举办科普类活动,达到资源的良好的互通。

( 2)构建科普社团与本地政府科技和环保部门合作平台。

科普社团在科普活动缺乏经费来源,科普活动缺失针对性,影响力较低,如果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科普社团的活动开展质量将会得到较大提高,经费来源更为多元化、活动开展更接地气、科普活动也会得到政府部门的指导。

(三)打造一批特色科普品牌活动

(1)依托环保资源教育中心丰富的展教资源,创新科普社团活动品牌。

如“大手拉小手”系列特色科普活动、环保教育资源中心开放日、校园农夫计划“星”厨师和创意剪刀手、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毛毛虫夜行校园、李子采摘节和水果丰收节、绿色小超人、暑期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救援健康知识讲座、生态环保主题学习交流、一滴水的旅程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大大激发了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2)以健康享老园为载体,丰富科普社团活动。本活动主旨在充分利用健康学院办学的优势资源,包括独特的环境资源和专业资源,设计规划和实施人们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方式,包括常规人群健康生活知识普及和健康养老享老科普知识教育两个主要内容。通过对健康的科学知识宣传普及,不但能使他们享老和养老的过程更加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老年人的关心,使在校的学生和参与活动的青年人增加敬老、爱老和助老的使命感,培养年轻一代人的责任心和感恩情怀。

责任编辑:杨国栋

文章 社团 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