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约会学 实战案例分析 从街搭到回家的秘密 干货太多慎入
王春荣
摘要:本案例介绍了一名大四学生因恋爱受挫而致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过程。该生从出生就被送养,造成被“抛弃”的心理阴影。失恋事件、家人催婚及毕业压力诱发了被抛弃感,进一步产生无价值感,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影响了学习与生活。经过分析,采用沙盘游戏疗法帮助她消除了症状,认识自我、修复创伤,提高与人交往能力等。经过8周治疗,疗效显著,达到了咨询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失恋情结沙盘游戏疗法
中图分类号:B8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87-02
一、一般资料
某某,女,汉族,24岁,某乡镇人,某高校大四学生。从小被送养,养父母经营农产品,家境一般。在家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临近毕业失恋。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最近总是莫明其妙的感到烦躁,浑身酸软无力,失眠,还噩梦连连,醒来后头晕胀痛,食欲下降,觉得生活和学习都没意思。这种状况已持续二十多天。
本人反映,前段时间,家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联系不到一个月,就没结果了。这是她第三个恋爱对象了,每一个都是相处不长时间就结束了,来访者很困惑,不知道到底怎么了。家人希望她一毕业就能结婚,因为家在农村,弟弟已不上学了,她结婚后,弟弟才好结婚。
三、既往史
经调查与询问,来访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没做过心理辅导,家人及本人无精神病史。
四、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刚出生就被送人。在养父母家为老大,后来,养父母有了亲生儿子,她比弟弟大一岁。她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看到养母偷偷地给弟弟奶饮喝,自己却没有喝过,说到现在还能感受到当时难过的心情。但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
7岁时。来访者从邻居的闲聊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身世后,开始与养父母产生隔阂。亲生母亲那时每年都会过来看她,并送她衣物,但来访者说:“养不起,就不要生。我是永远都不会原谅她们的,不会认她们的。”
上高二时,一位男生向她表白,说喜欢她。来访者非常开心,但两个月后,男生转学了,转学后男生再没联系过她。她情绪低落了很长一段时间,还影响了学习。
上了大四,家人希望她一毕业就能结婚,连续给她介绍了两个对象都是相处不长时间被分手。来访者说:“分就分了吧,你不想理我,我还不想理你了呢,我并不在乎。”可是也不知怎么了,最近开始烦躁不安,失眠乏力,自认为不是因为分手造成的,但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五、咨询师与他人观察
1.精神状态
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与咨询师沟通过程中思维流畅,语言连贯,但声音较小,回避与咨询师的眼神交流,时常不自觉的唉声叹气。
2.身体状态
觉得浑身疲乏无力、没有胃口、头脑迟钝、记忆力不好、失眠多梦,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
较难静下心来人手整理未完成的毕业论文。在同学们面前虽然可以强颜欢笑,但觉得很累,很希望一个人待着。自觉对现在的状态自我调整困难,需要帮助摆脱。
六、病因分析
导致来访者目前状态的原因。经医院检查。没有明显的生理因素。
从社会性角度来看,来访者与养父母一直有隔阂,与亲生父母没有来往。与同学交往谨小慎微。几乎不向别人吐露心迹,所以没有较好的支持系统。习惯于压制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最近面临毕业,本来压力较大,加上分手事件的刺激,使得压制的情绪爆发,不但影响了精神状态,还表现为躯体症状。
就心理层面来看。来访者一出生就被送养。造成了她“被抛弃”的心理阴影。分手的结局总免不了给她“被抛弃”的感受。家人为了弟弟急于让她结婚,也会给她一种“被往外推”的感觉。加上毕业后的去向问题等。所有这些都给来访者造成一种心空、茫然无助、无价值的感觉,开始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
七、评估与诊断
1.评估
来访者的问题是由内心深处的被抛弃感、毕业婚恋压力、支持系统缺乏、没能及时疏导负性情绪引起的,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诊断及依据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来访者出现的心理情绪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因多次相恋无果但又找不到明确的原因而焦躁不安,同时面临毕业、婚恋压力,影响了睡眠和学习生活。(2)情绪不良出现不到一个月,且引起来访者不良心理与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还集中在最初事件上,没有出现泛化的情况。(3)正常的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有自知力。综上所述,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依据郭念锋教授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動的三项原则,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相统一,自知力完整,知情意协调统一,个性特征相对稳定,因内心冲突而感到痛苦,主动要求解决问题,可以排除精神病。(2)根据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评定方法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有明确的对象和针对内容: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故排除神经症。(3)情绪不良未超过一个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尚在可控范围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八、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
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协调,确定了咨询目标。近期目标:改善情绪低落、焦躁烦闷、失眠多梦的症状表现;提高在恋爱过程中的主动性与沟通能力。远期目标:探索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阴影”和“情结”,达到自知之明。调整与人交往中不适应的情绪行为模式,完善人格。
2.咨询方案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由于恋爱挫折后。加上毕业压力才导致了较强的焦虑抑郁情绪,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事件刺激诱导出了内心深处的“被抛弃感”。选用深入潜意识工作的沙盘游戏疗法进行辅导会较适用,可以帮助来访者深入了解自我,愈合创伤,完善人格等。此方法得到来访者的认可。
3.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沙盘游戏疗法是在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中,通过在沙盘内使用各种沙具摆弄心灵故事,使来访者与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这种接触与表达,可促进激活、恢复、转化新生的力量,对来访者心理健康的维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人格发展和心灵成长都有促进作用。或者说沙盘游戏疗法就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沙具架上自由挑选沙具,在沙箱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最重要的是来访者的自我探索、自我感悟、自我修复过程。
4.双方权利和义务
来访者的权利、义务内容有: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协商原则、保密原则等。
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内容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奉献的信念、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局限;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保密原则等。
5.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共8次,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免费。
九、咨询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主要是摄入性谈话,运用倾听,共情等技术,鼓励来访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并向其简单地介绍了沙盘游戏疗法。
2.使用沙盘游戏疗法进行咨询阶段(包括六次咨询)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通过沙盘作品体验内心世界,与潜意识交流,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进一步探索情结,并使其“自我自愈力”得以发挥,提升自我价值感、自信心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每次沙盘治疗过程包括“创造沙盘世界、体验和重建沙盘世界、治疗、记录沙盘世界、联结沙游体验和现实世界、拆除沙盘世界”六个小阶段。
以下是来访者的初始沙盘和最后一次沙盘及部分对话摘录:
初始沙盘:《美丽家园》
咨询师:你在这里摆放了警察和护士。可以介绍一下他们在这里的意义吗?
来访者:警察和护士是一定要有的,把他们放在门口。可以保护家里人。
咨询师:房子后面的狗呢?
来访者:也是为了让它保护家园。
咨询师:沙具中哪一个更可能是你自己呢?
来访者(她思考了一会说):我有这个想法,但还不确定里面有没有我自己。
最后一次沙盘:《向往》
咨询师:你能说一下你摆完之后的感受吗?
来访者:悠闲、自在、轻松,舒服。
咨询师:介绍一下沙盘中三对人物的关系,好吗?
来访者:左上角一对夫妻挽着胳膊正准备回家,右上角一对男女朋友正在聊天,我是那名女性,左下角的两个小孩是兄妹关系。
3.巩固与结束阶段(最后一次咨询)
来访者介绍了咨询辅导以来自己感受到的变化、领悟及未来的打算。咨询师总结了咨询中发现的来访者问题及今后的注意事项等。
十、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
来访者自述。经过这次心理辅导。才真正开始了解内心,以前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多心结。心情常常莫明其妙的烦闷空洞。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很多,之前困乏无力、睡眠差的情况几乎没有了。这次辅导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以前与异性相处时,我太过于被动,没真正敞开心过。这可能会给他们造成我不喜欢他们的错觉,以后我会积极主动些,自己的幸福还是要自己把握的。
2.咨询师的评估
短短八次辅导。看到了来访者很大变化:穿衣更加女性化、神情更加自然安逸、自我评价更加客观现实、对未来更加积极乐观。五个月后跟蹤回访,来访者反映现在又处了一个对象,感觉两人相处的还不错,自己也学着主动联系对方。及时表达爱与关心。相信两人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访者总体咨询效果显著,消除了症状,且达到了认识自己、愈合创伤,调整不合理认知与完善人格的目的。并在咨询后,改变以往与异性的相处模式,使两人的关系健康发展,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