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意义探讨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2月18日 17:28

王经健

摘要:中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现在中国每4秒钟就有一人进入60岁,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在我国第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本文对此项事业有何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 公共体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50-02

人口老龄化是指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导致的青年人的人口数量占比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而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上升的一个动态。此概念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老年人口数量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衡量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社会状态给我国经济提出了很大压力。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曾经非常强烈,所以我国曾经每家都有几个小孩,但由于计划生育出台后,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老龄人口相对提升,当我们的父辈进入老龄之后,社会将有三分之一的老龄人口,届时一个年轻人可能要照顾四个老人,负担极其重。这就促使我们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的需求,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以避免当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峰值时,压力骤然加大。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提前预防人口老龄化带给我们的冲击,要从现在开始做起,合理运用现有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完善不足,及早预防。要关注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中国的老龄化现状,并根据此现状分析我国在公共体育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本文的核心。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加大体育健身投资的力度,不仅仅能够增强国民体质,还能够提高国民的劳动生产率,延长职工的工作年限,延长退休年龄,深度挖掘人口红利,而且在树立政府形象、温暖民心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是一种投入、多种产出的范例。当然我们如果要建立群众性体育,就要将之前的重心由竞技体育转移到公共体育上来,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场馆开展社会化服务。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目前,国际上判断一国人口是否是老年型人口的通用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超过10%或7%。 按照这一标准我国于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即改革开放20年的时候,我国就进入了老龄化国家,是真正的“未富先老”,相比于发达国家,他们历经了一二百年的时间,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同中国一样正在进行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他们的工业化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与之相同的全民保障水平也远远高于中国。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同样要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使我国在养老、公共医疗等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们根据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历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转变一般会历经三个阶段:首先是原始阶段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二个阶段就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三个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一个阶段很好理解,在人类的原始阶段部族的人口决定部族的兴衰,所以人口的出生率就会极高,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新生儿死亡率也极高,所以会出现第一阶段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人口的死亡率会降低,人口是决定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战争、劳动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人口的出生率会很高,造成了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至现当代,人们的意识不断更新,科技不断进步,大机器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力,人们不需要更多的劳动人口,与此同时人口的增多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此时无论家庭还是国家也会抑制人口的数量。如我国的计划生育的国策,而且从我国近期开放二胎政策但是人口并未有大的波动,也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4%,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34%,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这一数据比他们的平均水平77%。当然如果仅这一比例、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程度,但是如果将时間节点向后推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的程度非常严重。根据联合国对中等生育率方案的预测以及相关数据的辅助表明,我国将于2060年达到老龄化的峰值,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281%,也就是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是60岁以上的人口,按照我国现行的退休法案,届时我国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退休状态;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速,至2060年我国人口至少能够达到15亿,也就是我国将有5亿人接近退休,而如果把中国在老龄化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放到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我国将在未来年内,所需抚养的老年人将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将近两倍。这个问题说明如果不调整退休年龄,至2060年我国退休人员的工资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将达到25%,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我们应该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入研究,从而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发达国家在老龄化过程中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从18世纪中叶开始,至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世界,至20世纪初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发达国家一共用了150年,完成资本主义的框架。在第二次世纪大战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在社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进行制度完善。其中从完全的以资本为衡量标准,不断加深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到逐渐意识到需要承担国家责任,从而不断提高工资待遇,最后向社会主义制度学习不断完善社会福利。这些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提高而实现的。

但是值得注

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在建立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在医疗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因为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的医疗压力,使得发达国家纷纷将体育健身纳入国民健康保障体系中,特别强调体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群众性体育方面发展得尤为迅速。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中得到启示:即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分为三种,即生育投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其中健康投资是保障性投资,这既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我们对自身的投资,生育投资是育儿资本,教育投资是可以确保未来更多收益的投资,而健康投资作为一生的投资是极其重要的。健康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人员用于预防和治疗人体病变、维护和保持身心健康所花费的投资,这其中的投资不仅仅是用于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而且还包括用于运动健身以及公共体育场馆的修建等涉及社会体育服务方面的投资。相较于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资,后者的投资是一种更加积极而且极具长久眼光的投资。与医疗保障以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的投资相比,体育健身投资更具有积极性与生产性。体育健身投资的收益性不仅仅表现在提高国民素质,从而提高就业人群的工作效率以及保持老年人的劳动能力所产生的生产性收益,而且相比于医疗方面的花费,投资与公共体育方面的资金其回报率以及社会效应会更加强大。所以健康投资在减少社会医疗开支的同时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健康的投资方式,值得我国效仿。

三、我国公共体育方面的现状以及解决的办法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要比其他项目的发展速度快,我国的体育场地存在体育设施不足、城市和乡镇发展不均衡,东西部体育场馆建设数量不均衡,以及体育场馆分布不合理等现象,而且现存体育场地过于专业,对外开放率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以及体育设施已经超过了100万个,但大部分并没有对普通民众开放。对比国外,例如美国的人均体育场馆的占地面积为14平方米,而我国人均占地不足1平方米。相对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公共体育设施的不均衡更为明显。我国体育场馆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中部相对较少,西部最少。城市明显要比乡村的体育设施多。

从去年的里约奥运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重心正在从竞技体育向群众性体育转型。

但是我国依然存在人均体育场地占比少,以及场地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所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首先我国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硬件的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要求的同时树立国家的良好形象,第二就是要坚持公平的原则,国家在公共体育设施上投放的资金能够惠及更广大的西部人口。

四、结语

自1999年以来,我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至2060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将达到峰值。为应对未来的压力,通过对比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历程,我们从中总结经验,提出我国从现在开始加快布局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利国利民,值得推崇。

参考文献:

[1]王莉丽.老龄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意义[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6-11.

[2]王莉丽.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反思与优化[D].武汉体育学院,2015.

[3]马德浩,季浏.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提升我国国民体育健身投资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14(10):3-14.

[4]窦泽方,周武.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體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113-117.

责任编辑:孙瑶

文章 家庭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