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考核的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2月20日 18:11

王楠楠

摘要:职业院校汽修类专业课程考核的研究成为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对汽车类专业课程考核进行研究和探索,构建基于技能考核的考核体系,制定技能考核成绩登记表,促进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技能水平的汽修人才。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 职业院校 技能考核 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37-01

随着现代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国各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汽车类专业。大部分汽修专业毕业生面向汽车维修企业,但是汽修专业学生毕业后有时会达不到企业用工要求,不能进入企业立即上手进行生产维修,使企业和学校在供求方面出现矛盾。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二者多沟通交流,依靠企业资源,学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而考试是学生能力評价的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情况的检查与评价,并起着风向标作用。

一、汽车类专业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前些年汽车类专业学生成绩考核普遍采用以理论为主的考试方式,个别停课实训课程才会采用实操成绩。但是这类考核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前者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技能,缺乏技能操作能力,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后者会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影响对整个汽车课程体系的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教学考核环节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忽略了考核过程的建设。

因此,构建一套新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考核方式迫在眉睫。采用汽车专业技能考试,指导学生参与技能操作能力培养,将技能考试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使其作为实践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日常课程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接触到当前实际使用的新车型、新技术,为学生树立“技能为本”工匠理念。

二、汽车类专业考核模式内容

为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多方位衡量专业课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加大日常教学考评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例,建立一套分阶段技能考核体系,制定了技能考核成绩评分表。

教师对学生完成该阶段教学任务情况进行考核,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综合利用技能考试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最终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为20%的平时成绩+20%的期中成绩+20%技能考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若无期中考试则最终期末综合成绩为20%的平时成绩+40%技能成绩+40%的期末考试成绩。通过采取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很大促进,学生非常重视技能考核成绩,通过技能考试,对该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和学生有了较好把握。

以汽修班级为例,该班级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成绩为平时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总和,考试情况如图1所示:

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的底盘构造与维修考试成绩采用平时技能考核成绩、技能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考试情况如图2所示: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到,采用基于技能考核的考核模式后,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有了提高,不及格率有了小幅提升,在良好和优秀等级的比例有了大幅增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表现:多数学生课堂积极性高涨,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开始主动参与技能操作练习,不再有怕脏怕累,不想动手操作,想方设法逃避实训的思想;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

三、结论

通过采用基于技能考核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利于教师能力提高。为了学校、学生、教师三方的共同发展,要求我们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与时俱进,探索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发模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承良.技工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2016(42):295-297.

[2]梁小光.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学生成绩评定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181.

责任编辑:杨国栋

文章 家庭 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