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点思考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2月21日 07:00

牛天娇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生产管理不规范,食品监督体制不健全,未能形成一个系统化运行程序的现状,笔者旨在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各种成因,尝试性地探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对策,以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的科学管理,从而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 食品安全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5-0009-02一、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生产、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1.食品生产原料源头污染严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产生了大量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耗,随之而来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都会对食品药品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导致生产食品原料土壤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加之农药、化肥、饲料的大量使用,直接从源头上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2.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严重损害人身健康,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障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二)食品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1.食品流通、经营环节秩序混乱。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三无”食品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餐饮机构无视国家法律,违法使用地沟油、甜味剂等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原料。

2.学校周边、农村市场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堪忧。校园周边及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不宜少年儿童食用的食品的现象严重,校园食堂出现集体食物中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危害未成年人和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

(三)食品安全监管及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食品药品监管多头进行,管理权限不统一。食品药品安全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致使食品药品监管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有效地对食品药品生产实行调控和管理。

2.食品药品安全标准立法不完善,相关职能部门执法打击力度不够。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虽然明确规定要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但不少食品安全标准目前仍未出台,对违反《食品安全法》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罚不够严厉。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出于税收、人情、社会影响等种种考虑,还存在着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的甚至还为企业隐瞒食品安全隐患;还有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治理只是热衷于搞突击整治的运动战,只是在出现严重问题时才严打严抓一下,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尽管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且检测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

(一)利益驱动及市场诱导的影响

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受到利益驱动及市场诱导,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是导致我国食品安全性难以确保的一大诱因。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许多不法商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违背道德、诚信、法律规定,铤而走险。

(二)环境、人口因素的客观影响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客观影响从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及全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食品的安全性留下了极大的隐患。这种环境因素对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污染对食品安全性具有毁灭性的破坏。

这种人口多、需求大、消耗大的严峻形势,使得我国人民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较发达国家低得多,给众多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小作坊以生存空间,使得众多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大肆流放。

(三)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迅猛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今快节奏、高效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节省了时间,然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给食品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食品原料的高效多产,伴随着农药、饲料的大量使用;随着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新科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食源性病原菌滋生,而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无法对食品进行普检;转基因食品、各种生物制剂的横空出世,颠覆了人类传统的食物形式,新的动植物病菌在造成实际负面影响之前往往很难被检测发现,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留下了未知的隐患。

(四)立法、执法、监管层面的影响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我国对食品安全法治化管理起步较晚,立法层面上尚存在漏洞,需要逐步完善,对一些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尚需要加大追究刑事责任及处罚力度的法律规定。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比较滞后,监管工作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后追责,轻事前督查的现象。且处罚力度不够,执法缺乏威慑力,客观上助长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此外,在政策上对企业的激励不明显,对企业的曝光不够透明。

三、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

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及体制建设。

2.加大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

(二)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体制格局

1.细化并落实各责任主体责任。

2.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

3.建立社会共管长效机制。

(三)规范食品市场,提高科技水平

1.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行业标准,建立食品市场准入制。

2.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四)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1.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强化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2.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群众的食品安全,要动员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形成社会共治共享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席兴军,刘俊华,刘文.美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的现状与特点[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04):18-20.

[2]张卫斌,顾振宇.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07(01):215-216+220.

[3]黄大川.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07(04):188-190+193.

[4]唐华.论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5]常存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整合与协同体制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6]赵康.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7]包敏,艾宗波,郭俊,上官艳.武汉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05):460-463.

责任编辑:武聪

文章 食品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