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完善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2月22日 17:10

聂积+韩明英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以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其职业指导工作与普通本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从加深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开发、职业指导队伍、职业指导方式、职业指导内容、职业指导过程等方面,探讨如何完善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指导系统 指导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7.38;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33-02

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以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职业意识薄弱、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据有关权威部门的就业调查数据显示:2014届、2013届、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为92.1%、91.4%、90.9%,其中,本科院校分別为92.6%、91.8%、91.5%,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2013届、2012届的就业率分别为91.5%、90.9%、90.4%[1][2][3],按照学历层次来看,高职高专的就业率每年均低于本科就业率0.1个百分点左右,因此,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办学方针,开展有特色的、有效率的高职高专职业教育。

一、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理论研究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中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还主要研习国外的高校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和内容,和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结合、融入的还较少,对职业意识教育、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的职业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2.高职高专院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有偏颇

目前,许多高校简单地将“职业指导”理解为“就业指导”。这点,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更为突出。对于高职高专类院校,其学生就业压力和任务较一般性本科院校更重,高职高专院校往往简单地把职业指导理解为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并仅仅以学生的就业情况作为考评、衡量职业指导的指标,忽略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就业仅仅是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

3.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培养方式等群体针对性不明显,与本科院校职业指导未有区分

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本科学院基本一致,重理论讲解、轻实践认知。没有突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特征,导致职业指导方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职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规划学生职业、锻炼学生职业思维、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4.职业指导形式落后,重点偏失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中的系统性内容和规律性工作不够,形式上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内容上大多集中在向毕业生讲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帮助毕业生就业等,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较为缺失,比如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大政策的讲解、职业规划与职业道德、大学生自主创业等的讲解教授等。同时,多数高职高专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观、职业价值的培养也较为缺失。

5.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队人员缺少、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高专学校职业指导队伍大多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和辅导员组成,由于他们平时工作中有大量的学生、管理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导致他们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大多停留在零碎的、经验化的理论指导。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缺乏专业课程教师、行业专家、领域学者的组成,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指导缺乏化系统、科学化的指导和教授。

6.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机构缺失或设置不合理

如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只设立了校级的就业指导中心,并以此替代了职业指导中心。在各二级学院中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职业指导机构。导致学校就业指导责任主体不明晰,管理层次混乱。

二、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的途径

1.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更新观念,加强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鼓励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开展职业指导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倾斜,比如设立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和基金、鼓励高职高专院校与相关用人企业共同制定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等。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指导理论,结合实际,发展出适合本地区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指导理论,并用之于实际教学活动中。

2.高职高专的职业指导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的过程化

高职高专学校的职业指导应入学到毕业全程进行。可主要围绕学生职业观的形成、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技能的提高等三方面展开,三个方面按年级进行有层次性的教育。如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对其重点进行职业认知教育,帮助其形成对职业的科学认识,并有正确的职业观;在二年级,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发现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专长为重点,使学生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养成优秀的职业素养;在毕业班,学校对学生要以专业实践教育为重点,充分开展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学校应充分整合包括职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形势与政策课程、各类实习实践课程在内的等系列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形成体系,利用各门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内容,综合宣讲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知名企业、公司发展经营史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素质。

3.高职高专学校职业指导应与本科院校职业指导有所区分,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培养

高职高专指导课程体系设计应与本科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有所区分,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培养。学校充分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增强实践学分占学生全部应修学分的比重。探索学生节假日顶岗实习折算学分模式、探索企业与校方共同制定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和体系、探索企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等。探索学生部分职业指导课程学分可在相关企业、单位中习得完成的模式,如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企业、单位相关工作会议,行业讲座培训等,均可折算为学生的职业指导课程学分。

4.高职高专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首先,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如成立校级职业指导中心,并在各二级学院设立职业指导分中心,分别由校学工部和二级学院学生科负责管理和指导。其次,学校应形成完善的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老师培训、进修机制,安排职业指导老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专业进修、在职培训、在用人单位挂职等方式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最后,学校应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优秀校友等

为客座讲师,兼任相关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

5.加强对高职高专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年来,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均高于本科毕业生2个多百分点,如2015届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是3.0%,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5],高于本科毕业生(2.1%),表明高职高专学生对于创业意愿和行动效率都高于本科生。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形成将创业作为职业选择的一种途径的意识。高职高专学校应更加重视将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内容中,是学生在创业教育和实践中形成人生职业选择的重大思考,鼓励学生将创业视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对高职高专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苏静,王亦晨.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J].人民论坛,2010(29).

[5]2016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9).

责任编辑:杨国栋

职业指导 文章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