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2月24日 18:52

李云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客观上需要有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与城镇相沟通的有效契合点,来承载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从而探求各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统筹 城乡一体化 农村社区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01-02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强调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1]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就需要努力探求一个有效的契合点,而新型农村社区正可以担负此重任。

一、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契合点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就明确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方法是统筹兼顾”[2],而统筹城乡发展则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能否做到科学统筹城乡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还很突出,城乡发展还很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很大,所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任务还很艰巨。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客观上需要一个在农村能够与城镇相沟通的有效契合点,来承载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而新型农村社区正好可以担负此重任。

那么,为什么新型农村社区能承担如此重任呢?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新型农村社区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这一功效。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旧的自然村和行政村,它突破原来的依靠传统维系的社会共同体的界限,经过统一规划和要求,形成了具有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的现代化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区本身就属于城镇的范畴,同时又把更多的居民聚居在一起,所以它就易于同城镇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第二,新型农村社区总量相对较少,分布密度也相对较小,所以它就可以为城市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的流动提供可能。全国大约有68万个大大小小的行政村,要把相对集中的城市资源要素覆盖到这些村落,投入是十分庞大的,且效率也会十分低下,而新型农村社区的总量就相对较少,且分布密度小,所以就有利于城市的各种资源要素的覆盖,投入也会较小,效率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新型农村社区所具有的承载功能决定了其具有这一功效。新型农村社区是基于城镇化的理念所建设起来的,所以它区别于传统的行政村、自然村,具有很强的承载功能。它不仅聚集了更多的居民,而且也使他们拥有了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它能很好地推动社区与城镇在人口、资源、生产要素等方面进行合理流动,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3]

二、统筹城乡背景下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一次深刻变革

我国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也进入了以机械化为主的新时期。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内在地要求我们要突破生产力的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伴随着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大批农民转变了传统的单纯务农的观念,在坚持家庭承包土地的前提下,向合作组织进行转型,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农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的小农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转型。

(二)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落实力度,但要把这些政策真正有效地落实到基层,让农民真正受益,必须依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力配合,使政府和社会通过把服务送给农民,从而把建设的主动权交予农民,使社会各种资源不断流向农村,进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长效机制。

(三)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结构都有很大变化,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在区域间、城乡间的流动性增强,劳动力也在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民主法治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如何解决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落后与农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今后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通过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增强农村的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倡导社会互帮互助,推动农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三、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深刻反映了我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努力满足群众的利益要求,将工作重心放在社区规划、建设模式、资金保障等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群众可以真正得到实惠。

(二)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整合资源的系统工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各地农村经济政治发展又不平衡,必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方针,把政府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力量的投入等有效资源加以科学整合,有序规划,形成一股强大合力,才能确保农村社区的有效建设。

(三)鼓励机制创新,加快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健全的城乡一体化机制,要健全并完善这个机制,一方面要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和保障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等体制与政策的协调发展,来维护社会公平;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发挥城市对农村社区的带动作用和新型农村社区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促使新型农村社区与城市之间形成人口、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有效流动,使二者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彼此的融合。

三、结语

总之,要通过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整合城乡资源搭建平台,为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构建机制,为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开辟渠道,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局面,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努力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N].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人民出版社,2007.

[3]喻新安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张丽

城乡 新型农村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