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与之相应的,我国在国际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国与他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政治洽谈日渐频繁,为此,外语水平成为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我国对于具有突出能力与高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时代需要的杰出外语人才,就必须对外语学能测试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断加以完善。本文试分析“成功智力”理论下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旨在为今后外语水平的提高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成功智力理论 外语学能 测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08-02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建设不断完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之相应的,我国在国际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政治洽谈日渐频繁,为此,外语水平成为促进我国进一步走出国门发展经济、提高实力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对于具有突出能力与高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为了有效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杰出外语人才,满足我国求贤若渴的社会需要,就必须不断分析研究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在原基础上加以完善、改革,以期更加合理。如今“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给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其打破了原有的片面理解,能够起到全面提高外语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智力理解下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弊端
所谓外语学能,指的是人们在学习外语时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专门能力倾向或潜能,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外语学能不同,才会出现各种学习外语的结果倾向,有的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然而学习后的外语水平却并不理想,有的人则正好相反,学习外语时并不吃力,效果显著。这就意味着外语学能对外语水平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外语学能对未来的语言发展与国家建设具有必要性与促进性,然而传统智力理解下,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却并不理想,甚至阻碍了外语教学工作的持续展开。
(一)传统智力理解下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存在片面性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智力的理解都存在片面性,这就导致了我们在测试外语学能时所采取的模式也具有片面性,这种片面性主要体现在我们将学生的智力能力与外语学能水平通过试卷测评反映出来,认为试卷分数高的学生便聪明,外语学能水平便高,反之,则是智力水平与学能水平不足的体现。这种只看试卷分数、只注重成绩结果的测试模式显然忽略了很多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因此具有片面性。
(二)传统智力理解下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存在局限性
传统智力理解下,大多数外语教学工作者对学生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是一种静态的测试模式,即仅注重学生对于过去所学的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其掌握情况判断其外语学能的高低,显然,这种测试模式是落后的、过时的,充满了时代局限性的。因为外语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其在未来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这种变化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更加全面、完整的体现。比如有的学生考入大学时,英语成绩非常低,甚至没有掌握扎实的英语语法,然而在其步入工作岗位后,由于需要大量使用英语,一年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达到了专业八级水平。这就充分显示传统的测试过往知识的掌握缺少合理性、进步性,过于陈旧局限。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概述与启示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概述
“成功智力”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提出者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他从智力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以智力活动的产品成果在现实中能否成功来评判智力,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三个方面。”[1]这种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人们对智力原有的认识理解,过去人们对于智力的认知过于片面,认为智力单纯反映了人的智商水平,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显然将智力概括的更加全面,人的分析性能力能够帮助其解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创造性能力能帮助其寻找全新的、良好的方法与途径,实践性能力则可以将其的思想与方法加以有效实施。这样一来,“成功智力”就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整体,而其整体性、创新性也给我国的外语学能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启示
首先,“成功智力”具有十分明显的层次性,也就是说人的智力水平将通过不同阶段、不同行为体现而出,这就意味着如果只考察外语学习者记忆能力,只关注其对于以往所学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将只能反映出其分析性智力的一面,而无法反映出其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的水平高低,因此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必须进行全面拓展。基于此,外语学能的测评模式就不能只以分数成绩为目标,而应该针对不同的智力设定相应的阶段目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外语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其次,外语学习者具有能动性,且实践性智力的测试应该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因此,不可强调外语学习者一时的学习情况,而是关注其自身的发展提高,关注其应用所学理论的能力。
(三)“成功智力”的特点
斯滕伯格是在质疑传统智力的基础上提出“成功智力”理论,所以注重对传统智力理论的质疑必将是“成功理论”的基本特点。传统理论只是局限在学生学业智力的范围,忽略学生现实生活智力以及实践经验、个性、情感、社会知识等方面,这些弊端随着智力理论和教育的发展,愈加引起“成功智力”理论支持者的质疑,因此“成功智力”主张超越智商走向“成功智力”。“成功智力”另一个特点是注重产品与成果的导向,与传统智力理论相比,“成功智力”理论的这一特点注定其具有较强操作性、较高效度性和较高公平性的优点。此外,“成功智力”还具有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和注重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的两个特点。
三、外语学能测试模式的创新完善
(一)注重外语学能测试模式的实时性
为了真正了解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能,准确获取其学习外语的情况,测试模式應该采取多元化原则,除了应用试卷考试测试外语学习者的知识理论掌握水平外,还应该通过平时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比如与外国人交流沟通的顺畅程度,观看外国原声影视作品及阅读外语书籍的理解程度等,都可以作为衡量其外语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外语学能测试模式也要具备实时性,才能更加客观、真实。
(二)注重外语学能测试模式的全面性
“在斯腾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理论之前,我们所了解的智力只涉及了内涵宽广,结构复杂的智力中的极小一部分,也是非常不重要的一部分,斯腾伯格称之为呆滞的智力。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智力,而是成功智力。”[2]基于“成功智力”理论,外语学习者所要掌握的外语能力不应止于某一方面,而应该是具有全面性的,集“听、说、读、写”于一体,传统的试卷测试只能对“听、读、写”进行测试,然而外语的最大实际用处是沟通,所以口语能力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测试中,应该着重加强对“说”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能力,更具有实际效用。
(三)注重外语学能测试模式的针对性
在我国大部分外语学能测试还停留在传统智力的范畴,不能摆脱传统智力的束缚,在测试学生外语学能时只考虑学生的学业智力,不考虑学生英语实践、英语运用技能、个人情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使学生外语学能的测试与现实生活脱离。如此测试学生外语学能,不但不易于操作还有失公允。基于“成功智力”的外语学能测试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对影响学生智力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强调创造智力和实践智力的测试理念。这代表基于“成功智力”理论构建的新外语学能测试模式,注重与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在实际运用中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影响学生英语智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结合生活实践和个性发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确保外语学能测试的公平性,避免外语学能测试流于形式。若外语学能测试模式不具备基本的针对性,测试会逐渐失去公允,测试在社会上不具备实用性和效度性。比如:某学生外语学能测试智力很高,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却很低,不会用学会的英语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英语的问题。这样的测试即是不根据该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测试,致使测试结果偏离准确值。因此,外语学能测试模式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检测外语学习者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语教育已经显示出了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再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以及社会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4]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地加以改革、调整,才能够进一步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应该打破传统的局限性、片面性,不断拓展、完善,才能有效加强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对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改革,对外语教学工作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杰英.成功智力理论对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启示[J].软件·电子版,2015(17):95.
[2]侯静,邱清.浅析成功智力理论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35-136.
[3]刘欢.谈成功智力理论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商,2013(20):358.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