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
[摘要]《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日报>语言变化历时分析》利用自建语料库对《中国日报》语言变化进行了历时分析研究。本文从其研究问题、语料来源及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语言的变化反映并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全景。
[关键词]语料库 《中国日报》 语言变化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21-01
一、所评述文章研究问题和语料来源
(一)研究问题
借助自建语料库和工具WordSmith,原文作者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中国日报》的语言在改革开放30年中有哪些变化?(2)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语料来源
语料库的建立使定性和定量研究语言变化成为可能。为了确保材料的一致性,原文作者从1982年到2007年,每隔5年,随机抽取《中国日报(英文版)》头版新闻为建库语料。该语料库由6个子语料库按序组成,总共336940字。为了充分研究提出的问题,作者从词汇、句法、语义和语体各个方面建立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来分析数据。
二、《中国日报》语言变化的历时研究分析述评
(一)英语语言的变化及原因
首先,作者分析了英语语言的变化,分别阐述了语言在词汇、语义、句法、词形和语音方面的变化,并对引起该语言变化的一系列内外因素做了初步的探讨。在所有变化中,语法和语音的变化相对稳定,而词汇变化很快且变化很大。科技日新月异,新词层出不穷,如internet,而一些古英语词如flytme已经在现代英语中消失了。由于历史、社会、心理及语言学原因,一些词语在语义上也发生了改变,如car。而语音的变化主要是指同化和类推。
(二)《中国日报》语言变化的语料库分析及原因
1.词汇。词汇分析中,原文作者用工具WordSmith中的Wordlist对词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100个高频词大多数都是功能词,例如:限定词,连词、介词、助动词。分析显示,前10个高频名词依次是:China、People、Year、Yesterday、Government、State、Beijing、million、country、countries。因为《中国日报》焦点就是中国,而报纸是全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然后又分析了从1982年到2007年出现在《中国日报》上的一些特殊的词语,例如2007年的子语料库前50个特殊单词更多的与科技有关,因为随着中国的发展,计算机和自然科学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2.句法。句法分析显示单词“by”在各子语料库中都被频繁使用,而“is”“are”和“by”更是经常同时出现。通过工具分析,Be动词和by在6个子语料库中共生的几率分别是32%、29%、25%、25%、25%和25%。而情态动词must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从1982年到2007年这25年间,最常用的情态动词是should、would和can。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中国日报》在报道上越来越趋重于事实,报道语气也趋于和缓,而must的减少也说明民主概念深入人心。
3.语义。语义方面,利用Keywords,对各子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词语在意义方面的变化,一些名词消失了,而另外一些新词又出现了例如Taiwan和mainland。单词cadre(s)在1982年的子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但在2002年和2007年的子语料库中却消失了。而official(s)替代cadre(s)正越来越多地在该报刊中使用,这显示了新闻报道语言越来越国际化而少政治化。
4.语体。而语体方面,原文作者主要是从词长、句长、话语引用等方面来分析的。单词和句子都变得越来越短。平均词长从1982年的子语料库中的5.02减少到了2007年子语料库中的4.94,平均句长也从1982年的25.75降到了2007年的24.03,说明新闻撰写正在简洁化。《中国日报》另一显著特征是引语的高频使用。由said引导的直接引语日趋增长,这说明了报刊意在提供信息源以显其客观性。另一原因是,社会的发展使中国更多地接触到了直接信息。同时,不管是《中国日报》还是中国在世界上更加有话语权了。
笔者对以上诸多变化做了初步的解释。以词enterprise和一些子语料库里的特殊词语为例从词汇方面分析了国内外一系列经济、政治、战争等事件对报刊语言的影响。句型:be+v-ed+by使用得越来越少,因为《中国日报》的语言使用趋于英语本土化。而从1982年到2007年关键词的变化是由于《中国日报》关注的焦点从国外转到了国内。语言的变化是复杂而微妙的,某一单个原因很难解释清楚。
三、结语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日报>语言变化历时分析》一文通过运用工具WordSmith中的Wordlist、Concord 和Keywords功能对词频、词汇搭配、典型句型特征、关键词对照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研究,从语言变化格局佐证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基于语料库的历时性语言变化彰显语言变化反映社会变化的本质,为深入研究语言变化的复杂原因提供了资料,也为规范语言表达提供了素材。同时对于英语学习者准确掌握词汇意义,恰当使用句型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蓓.A Corpus-based Diachronic Study on the Language Changes of China Daily[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