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读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3月02日 01:09

黄帅

摘要:现如今,英语学习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例如,有很多家长会将四五岁的孩子送到剑桥、英孚等英语辅导机构进行少儿英语学习。在给这一阶段的孩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自然拼读法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作为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教学法之一,自然拼读法可以使孩子形成见词会读、听音会拼的能力。所以,将自然拼读教学法运用于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中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自然拼读教学法 儿童英语启蒙教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47-01

一、自然拼读教学法定义及使用

自然拼读法称“phonics”,这种方法刚开始用来指导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儿童来进行早期学习,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儿童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后来,这种方法渐渐在英语的二语习得方面显现出来了巨大的作用。学习26个英文字母和其组合起来后的发音规则,是进行自然拼读教学法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将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则这三者相互联系起来,让儿童感知发音的规律性,这样可以使儿童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些,减少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抵触情绪。这样一来,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更好地提高拼读的能力,达到看见陌生单词会读,学过单词会拼的水平。如果儿童在学龄前就掌握拼读法,那么不借助音标也可以会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单词。这是很多学习了英语十年以上的人都达不到的水平。

2000年,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率先引进了这种教学法,之后便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自然拼读教学法之所以会风靡全球,不仅仅是可以适用于幼儿初学者,同时也适合成人初学者。在当代,英语作为全球最通用的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而自然拼读法符合人类进行语言学习的规律,使得过程轻松高效。正因如此,自然拼读法才能成为英语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种。

二、中国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现状

当今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幼儿英语教育,大多数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英语作为义务教育主修三大科目之一,为了给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现在的儿童启蒙教育几乎成为英语义务教育的头班车,与小学、中学的知识联系密切。我曾经在剑桥少儿英语学校做过助教,在和幼儿英语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几个月中,我发现,这些老师身上都背着一种非常大的压力,这来源于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们能在入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极大地影响了幼儿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使用。例如,理想情况下,自然拼读法、音乐律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联想教学法等都是十分适合这一阶段的孩子的。寓教于乐,让孩子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所以,单纯地使用听说法、任务型教学法,会使幼儿过早地对英语学习产生压力,不利于长期发展,以及在以后学习中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自然拼读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中的使用

在小学、中学时期,背英语单词是常事,也是同学们最不愿意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学生背单词往往是在纸上来来回回写单词,这样重复很多次后,只是机械地记下来字母的排列顺序而已。所以在很长时间不使用这些单词以后,就会慢慢忘记单词的拼法和读法。而自然拼读法会把读与写联系起来,先教儿童如何去读单词,进而再去学习拼读规律,由此解决英语发音难、发音不准确、只会写不会读的问题。研究表明,英语单词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符合拼读的发音规律,教师引导孩子掌握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轻松学会大多数单词。自然拼读教学法在中国小学阶段也已经逐步开展。

自然拼读法在实际运用中有六个阶段,按照这个步骤进行儿童英语教学,就事半功倍。第一阶:建立字母與字母自然发音之间的直接联系。简单来说,就是要掌握每个字母的准确发音。第二阶:能够成功拼读元音+辅音(辅音+元音)。第三阶:能够成功拼读辅音+元音+辅音。第四阶:能够成功拼读双音节或多音节单词。第二、三、四阶段都是自然拼读法中最关键也是最精华的阶段。教学引导儿童由浅入深地进行拼读练习,使孩子形成会读的能力。第五阶:能够听音辨字,即听到单词读音就能拼出该单词。第六阶:单词量大量扩充,能够阅读英语文章。五、六阶段是自然拼读教学法取得成果的阶段,它代表着儿童的英语能力有了质的发展,这也是一个检验阶段。

四、结语

在今天,儿童英语启蒙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给予重视。自然拼读教学法以它的系统性、条理性、实用性成为最为重要的教学法之一,并在这一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更加深入研究自然拼读教学法,使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更多的儿童造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标准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俊芳.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单词教学的实践研究[J].广州教学研究,2007(6):382.

责任编辑:杨国栋

文章 教学法 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