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原则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3月03日 20:10

王举 王瑶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以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远古先民耕作的土地上一路繁茂至今。近几年业内叙事舞蹈优秀舞蹈作品层出不穷,研究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另一角度解读,也是对当代民族民间舞舞蹈创作的深入探讨。以往民族民间舞以自身浓郁的地域和民族风格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在舞蹈百花园中独树一帜,随着时代的发展,叙事舞蹈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结合日益成为舞蹈编创新趋势。本文从舞蹈内容、舞蹈形式、舞蹈主题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原则。

关键词:叙事舞蹈 舞蹈创作 民族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97-01

一、舞蹈内容丰满

舞蹈内容是舞蹈作品的血肉,内容的丰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质量的高低。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其内容一定是丰满而有意义的。不仅如此,舞蹈内容也关乎作品叙事的完整性和叙事视角的独特性。比如藏族叙事舞蹈作品《索玛花》讲述灾难来临之际,人们互相帮助互相救援的故事。虽然作品选题并不是十分新颖,但是其内容的丰满成就了舞蹈作品。《索玛花》和其他叙事舞蹈作品一样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灾难来临。舞蹈语言以惊恐、慌乱为主线,舞蹈队形以凌乱不对称为主,表情夸张,充分表现出灾难来临之前人们恐慌不安的状态。第二部分,经历灾难。舞蹈展示了母女、恋人、兄弟等不同的人物关系面对灾难时的不同反应,这时舞蹈语言以交代人物关系为主,同时又展示了风格不一的舞蹈片段。第三部分,等待救援。这是舞蹈的高潮部分,反映出面对灾难时人们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和人性光辉,有母亲为女儿放弃救援机会,有恋人争夺救援机会,有兄弟互相推让救援机会,这些内容都通过舞蹈一一展示。第四部分,灾后重生。作品戏剧性地展示了想要得到救援机会的人反而没有活下来,而互相推让的兄弟却得到重生。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舞蹈内容都有所区别,丰富的情节、丰满的内容成就了这部选题并不突出的作品。所以,丰满的内容可以弥补作品选题方面的不足。

二、舞蹈形式的多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作品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舞台表演,比如大型实景舞蹈作品《印象刘三姐》,作品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了广西桂林地区的人文风貌。舞蹈的表演场地并没有局限在固定的舞台上,而是在风景秀美的桂林山水之间,舞蹈美、风景美、故事美,每一环节的巧妙设计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和感官享受。也让人们感受到区别于以往实体舞台的舞蹈表演,给业内人士带来全新的创作理念。除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以外,科技的发展使舞蹈表演中舞美的设计也更加新颖,更加符合舞蹈创作内容。舞蹈作品《孔雀》在表演的过程中借助一米高升降舞台使镶满孔雀羽毛的舞裙散落开来模拟孔雀开屏时的状态,又借助LED屏幕上孔雀开屏的画面为背景,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巨大的孔雀屏,配合音效和灯光,俨然就是孔雀神灵降临。所以,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给观众展现最佳的舞蹈表演效果。

三、舞蹈主题的鲜明

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它深刻反映舞蹈内容的核心,表达舞蹈作品的精神状态,也是编导创作舞蹈作品时的内心表达诉求。舞蹈作品中舞蹈主题的新颖程度、深刻程度可以直接决定一部作品质量的优劣。蒙古族叙事舞蹈《东巴英雄》就是一部以深刻而又鮮明的主题取胜的优秀作品。作品展示了蒙古族勇士在保卫家园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勇猛果敢和如雄鹰一般的英雄精神。

舞蹈第一部分是在水草丰美的草原,突然有强敌来犯,野蛮残暴的杀戮打破了草原的宁静,于是勇武的东巴英雄出征抵抗。第二部分是留守家园的妇孺孩童,在思念亲人的同时坚韧支撑起整个家园。第三部分,家园失守。妇孺老幼凭借自己微弱的力量誓死守护家园。最后是英雄归来,重振家园。如苍鹰一般的英雄们击退敌人和亲人团聚,回到自己熟悉的家园,重新开始流云牧马的草原生活。这部舞蹈作品中每一部分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着歌颂英雄这一主题,舞蹈起始歌颂东巴英雄的勇猛;舞蹈承起部分歌颂东巴英雄对亲人的柔情;舞蹈转折部分歌颂东巴英雄的顽强;舞蹈的最后部分歌颂东巴英雄的坚韧勤劳。每一部分都在进一步深刻舞蹈的主题,也在强调蒙古族的东巴英雄精神。所以,主题贯穿于舞蹈作品中不仅是对舞蹈内核的提炼也是对舞蹈作品的外在表达。

四、结语

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不仅进一步提炼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元素,同时也找到了让传统民族舞蹈与现代社会相处的全新方式,更是用全新的视角为大众诠释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而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原则和手法的探讨观点日益增多,无论何种探索,丰满的舞蹈内容、多样的舞蹈形式以及深刻的舞蹈主题都将是其不可改变的创作原则。

参考文献:

[1]茅慧.新中国舞蹈事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沈漓涓.论满族舞蹈的继承与创新[J].满族研究,1999(2).

[4]黄筱娜.文化转型与民族文化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关听.满族舞的寻踪[J].舞蹈,1994(3).

责任编辑:杨国栋

舞蹈 人物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