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社交回避与苦恼状况研究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3月05日 16:43

刘幸娟++梁卓唯++张月娥++韩梅

摘要:以168名吉林省延边地区留守儿童作为被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家庭功能状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不同的家庭功能的状况和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的质量显著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家庭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差的留守儿童,其社交回避与苦恼状况更明显。

关键词:延边地区 留守儿童 社交回避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33-0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住所,无法与父母住在一起的未成年儿童。一些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社交和人际关系不和谐,抑郁和孤独,自我评价不高,应用能力相对较差等方面。社交回避是人在社会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种逃避交往、害怕拒绝的不健康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内部心理体验。王艳梅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回避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没有外出打工的父母组社交回避得分均低于外出打工的父母组。[1]研究发现,孩子的性别、年龄、家庭教养方式、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老师的教育方式、家庭生活的质量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回避。[2]家庭是儿童身心发展、性格形成的重要场所。研究者对家庭的功能与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比如:打架斗殴、喝酒吸毒等行为的关系,以及家庭的暴力、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

延边地区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的群体,研究延边地区留守儿童具有的社交回避等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更好地开展教育。[4]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吉林省延边市某小学的学生。本次研究采取整体取样的研究方法,这些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0岁,本次调查学生总共有280名,实际获得的有效问卷为264份,有效率为943 %,其中留守儿童为168名,其中男87名,女81人,非留守儿童96名。

(二)研究工具(材料)

本研究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家庭功能问卷(APGAR)和生活质量量表(QOL)。

二、研究结果

1.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的情况

对168个被试在社交回避与苦恼及其两个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留守儿童的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可以看出,延边地区留守女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显著高于留守的男生。

2.不同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差异比较

根据APGAR评分标准(总分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0-3分表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将家庭功能状况分为家庭功能良好(A)、家庭功能中度障碍(B)和家庭功能严重障碍(C)。

从表4中可以得出,儿童的生活质量与留守儿童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三、 讨论

(一)留守儿童社交回避原因

儿童在青年期最容易出现问题,留守儿童则因为很少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在面对青年期的问题时,更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障碍。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则只能交给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抚养,父母只顾着挣钱,而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孩子性格也会变得内向,会渐渐地产生孤独和抑郁;另一方面,家長教育观念出现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在学习上能够有很好的成绩,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就达到目的了,但是父母的这种思想会无形之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人生观。[5]

(二)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与儿童社交回避的情况

相对于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偏低,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监护人往往会忽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状况较差。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较差,分析可能有如下的几个原因:延边地区的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或者是有亲戚监护,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身体方面不是很好,这样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监护不到位,或者忽视对孩子的关爱,长时间下去,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失望、抑郁的心理状态。[6]

(三) 留守儿童社交回避影响因素的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家庭功能的状况和家庭生活的质量很

大程度上影响留守儿童社交回避和焦虑。家庭功能差的相对于生活质量差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更差,有更加明显的社交回避。

家庭功能是影响延边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他们的父母出国打工,延边地区留守儿童很多时间都处于一种情感缺失的状态,他们无法与父母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心理上多多少少会感到寂寞没有人陪伴,有很大的失落感,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孩子们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特点。[7]而且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就会觉得家里冷清,长期下来导致他们对家庭的情感淡化,产生失望情绪,从而孤立自己,产生焦虑的情绪。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1):29-36.

[2]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2):8-11.

[3]谢宝富.城乡结合部流动子女属地化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政策研究,2010(5):16-18.

[4]高亚兵.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57-258.

[5]刘先华.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3):70-71.

[6]金晓丹.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3(4 ).

[7]张永学.留守儿童教育对策——以延边州为例[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12).

责任编辑:孙 瑶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家庭功能状况之间的留守儿童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家庭功能状况的留守儿童,其社交回避与苦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对比后发现,在社交焦虑维度上,家庭功能状况较好的留守儿童的社交回避与苦恼要显著低于家庭功能状况较差的留守儿童。

3. 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情况与社交回避的关系

根据量表将得分为6—12分规定为生活质量较差(A1),13—18分规定为生活质量一般(A2),19—30分规定为生活质量较好(A3)(下转第32页)

家庭 生活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