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中的变化率:第二语言发展中的时段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3月05日 14:37

我们学校 暑假变化淄博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吧

周玥

摘要:在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二语习得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第二语言发展发生于不同但相互作用的时段中,从几十年的生命跨度到几毫秒的大脑活动,均可作为语言发展的时段之一。由于时段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者常基于多个重点时段,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二语发展这一动态系统中,含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有自己的时段和变化率,而各时段间的交互作用是语言发展的核心之一。基于时段,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实际意义重大。

关键词:第二语言发展 时段 交互作用 变化率 动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66-03

一、时段与时间的分形性

时段和时间窗口是两个不同概念。时段指的是发展过程中的间隔尺寸;从宏观角度出发,着眼于一生的发展变化,以众多时刻作为样本。而时间窗口指的是研究的持续时间。比如,研究人的一生,时间窗口是贯穿其终生的一整段时期,而时段可用于查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譬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着眼于研究学习者在两年间语音发展的情况(时间窗口),并每周评估其表现情况(时段)。

(一)时段

对于人类发展的研究而言,仅有一小部分时段是与之相关的。针对时段,Lemke曾总结了一份极具实用性的概要(图1),结果表明与人类生存相关的时段在10-5秒到109秒之间。

Lemke 着眼于研究在学校这一背景下,时段是如何组合及产生交互作用的。其中,尤其是10-1-107这一段时段是与之密切相关的。

(二)时间的分形性

其他相关文章中曾提及,人类一生中,语言系统的子系统在所有的时段中,均是不断发展的。时间具有分形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是无标度的。这意味着尽管研究者可着眼于以年或毫秒,或以在此之间的其他单位作为时段,但没有任何尺度可用来界定语言的发展。研究者采用相关方法用于收集针对某一特定行为的数据,基于此,对所使用的时段进行定义。一项时间窗口为2年,且需每月进行观察的纵向研究,可以月或年,或在此之间的其他单位作为时段(如半年,两个月,等等)。一项五分钟的词汇判断实验,每300毫秒测评一次,可以5分钟或300毫秒,或在此之间的其他单位作为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发展仅仅发生于用于测评的时段中。即使聚焦于某一特定的时段,语言发展也是无标度的。

二、不同时段中的语言发展

从未有任何研究,从整个生命跨度的层面,对语言发展进行研究。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生于许多相互作用的时段中,且所选定的时段对语料的选择与解读,具有一定影响。对于时间窗口而言也同样如此。没有任何一个时段或时间窗口能完全勾勒出语言发展的全貌。在某一时段中的语言发展,受到在更小或更大的时段中发展情

图1时段(改编自Lemke 2000)

况的影響。不同层面的发展过程对所聚焦的时段中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Trinh(2011)的研究表明,需综合考虑时段与时间窗口,才能对语言发展情况做出科学总结。通过对一位语言专家35年来的作品进行研究,Trinh发现在这段时间中,其作品的词汇及句法复杂度是有变化的,某段时期的语言复杂度处于下降状态,某段时期则处于增强状态。

与语言习得的研究相比,语言损耗的研究趋于在长时段中进行。习得和损耗具有不同的变化速度;习得可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而损耗的发生则需耗费更多的时间,常为数十年。Schmid (2011) 曾在文章中提到,有相关的语言损耗研究基于长时段。曾有一项历时16年的纵向研究,以居住在澳大利亚的荷兰移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求其母语损耗情况。(de Bot & Clyne,1994)尽管在两次测评间,持续时间为16年,但研究者并不知晓语言损耗实际发生在哪一时段中。为明确阐释语言发展的曲线变化过程,则需在该段时间内进行多次测评。然而,在多次重复测试的过程中,受试者可能会产生相关学习策略,影响结果的精确性。

(一)子系统与其时段

第二语言发展是涵盖不同层次的次级技能的发展过程。较高层次的技能,譬如概念加工,与高度自动化的技能相比(如词汇通达与发音),需耗费更多的注意力。较低层次的技能加工过程,其显著特征为自动化,以使得注意力资源能合理运用于较高层次的技能加工中。(Lyster & Sato,2013)如果大系统中嵌有小系统,且各子系统有各自的时段和变化率,问题便产生了:系统能够进一步分解成多少层?或分解为怎样的嵌入式子系统?研究的深度取决于研究问题和相关可用资料。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要研究17世纪荷兰鹿特丹市的语码转换现象,该研究会受限于准确选取与语码转换相关的文字记录。尽管原始资料丰富,但对语料的进一步细化分析则被资料的属性所限。

语言发展可被分解为技能,进一步分为次级技能,次次级技能等等。然而正是这些技能的发展构成了语言的发展。从动态系统理论角度看,语言发展的核心并非这些成分的总和,而是这些成分间长期的交互作用。

(二)变化率

不同时段中的语言发展变化率是通过不同形状的函数,学习结果或发展变化的曲线图表所呈现出来的。因此,尽管以年作为时段时,语用发展的态势可表现为逐步上升的函数形状,但若以分钟或秒作为时段,其变化情况并不显著。在语调学习方面,则存在突升或中断的变化趋势。用以表述语言发展情况的函数有多种形状,最典型的学习曲线为“S”形:初始阶段发展变化微小,之后呈突升态势并逐渐趋平。这一形状反映了学习系统中各特性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在早期阶段,需从环境输入中大量学习,但系统中还会存储部分不相关的信息于记忆中。学习曲线所对应的函数上部受限于输入量。如果环境输入或多或少的相同,学习系统将逐渐吸纳这一信息,不再继续从中获取信息。举一相关例子:Huibregtse 和Verspoor 等人(2011) 针对荷兰双语中学教育进行了一项研究,其中对词汇的学习速度进行测试。研究显示,双语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曲线趋平,而实验对照组中,学生的学习曲线呈持续上升趋势。显然,双语班级中学习者的词汇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他们所接收的输入中新词越来越少,使得其习得速率减慢。早在1919年,Thurstone 已经指出学习环境的限制会对实际的学习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van Geert (2008) 所提及的机体在学习上的承载力。由于环境的限制,学习曲线逐渐变为渐近线。因此,对于不同的机体或环境而言,不存在单一的学习曲线。机体、环境与任务,三者长时间所构成的一系列特殊的交互作用会使之产生特殊的函数,或引发在该任务层面上学习曲线的变化。(Newell et al.,2001:58)

变化的持久性与变化的短暂性是两个不同概念。持久变化发生于较长的时段中,在此之上所获得的知识是长久记忆并相对稳定的。而短暂性显著存在于较短的时段中。以法语学习者时体系统的发展为例,在其子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比如未完成过去时,对该时态的正确使用在长时间内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而某一特定学习者在某时学完简单过去时后,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该新知识不加区别地使用,直到能稳定使用此时态。比起未完成过去时而言,对简单过去时的过度使用和误用将会在较短的时段中显示出巨大的变化,这是短暂的而非持久的。

三、时段的交互作用与互相结合

动态系统理论认为,时段间具有交互作用,结合多个相关时段对语言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是科学合理的研究途径。

(一)时段的交互作用

时段间的交互作用能达到什么程度?根据动态系统理论(Byrne & Callaghan,2014),所有的时段间互相作用;然而此交互作用有明确的界限。Lemke (2000:279) 提出了浸渐原理,该原理认为在有较快变化过程的时段中,非常缓慢的变化过程则表现为一固定背景。快速变化的过程与相对缓慢的物质过程间,无法进行有效连接,不能有效传达能量。比如,个人的奔跑对于地球的旋转速度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要想实现交互作用,两个过程应当足够相近才能影响彼此。举个例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发展对其语言技能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两系统间缺乏共同点,无法相互交换能量或信息。

Lemke (2000: 285) 还提出了异时性的概念。这一概念是指,在长时段中,产生了某个较短时段的效应。比如,全球气候变化(长时段)达到了某一臨界点,该临界点对于某栖息地的存留至关重要(短时段)。再比如,全球气候变化(长时段)所引发的火山喷发效应(短时段)。举一个语言学上的例子:语言学习者发现句子加工过程中,生命度发挥了一定重要作用,即使这一认知概念在其母语中是缺失的。

(二)时段间的结合

“现在”是指截止到目前,在所有可能产生的时段中,所发生的变化的合成物。正如我们无法理清“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即解决长时间内变量间交互作用的问题),我们也无法在不考虑其他时段的前提下,在单一时段中研究时段与学习现象间的交互作用。但若必须涵盖所有时段,研究恐难以真正进行。对此问题有一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在当前所聚焦的时段N中,所能发生的交互作用取决于下层次的时段,即N-1中的发展过程与参与者以及上层次的时段,即N+1中的发展情况。时段N-1中的发展过程,构成了N时段中相关进程的要素,为N中所发生的活动提供动允性。因此,N时段中的发展状况,受限于N-1中的进程,并对N+1中的情况产生影响。(Lemke,1995)举个例子,若说话这一行为发生于N时段中,则此时段中的发展状况会限制N-1中的相关进程,如词汇提取或句法加工的水平。而N+1时段中的发展状况,如互动或独白水平,则会对N中的进程产生限制作用。实际上,基于这三个时段对语言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是相对合理的。

四、大脑中的时段

在不同的时段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是有神经基础的。Harrison等人(2011)的研究曾表明,大脑的各个部分在不同的时段中进行工作:初级视皮层会对环境中的快速变化做出反应,而受到执行控制的额皮质则对产生这些微变化的长期环境进行编码。依照时间尺度的层次结构,能有效理解大脑功能的许多方面。该层次结构中的最底层与感觉加工的快速波动相关,而最高层次则是对缓慢的环境变化编码,在此之下,更快的表征得以呈现。

Klebel 等人(2008:7)指出没有理论能用以解释人类大脑的组织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互关联的。我们认为大脑将整个环境塑造为一个层次分明的动态系统,在此系统中缓慢的环境变化为更快的发展变化提供背景。换言之,大脑对环境输入的加工处理取决于其所选用的时段。感觉加工中的快速波动嵌入在环境的慢速波动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大脑可组织处理不同时段中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

五、时段与动机

时段与动机研究存在哪些关联呢?本文旨在说明语言发展可发生于不同的时段中,且时段间相互作用。仅着眼于某一时段,无法客观认识语言发展的全貌。MacIntyre,Serroul和Waninge等人(2015)的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时段中,其动机类型可能存在差异。长期的动机可能来源于职业规划,短期的动机可能源于通过考试的想法,甚至更短的动机仅仅是源于在课堂发表言论的需要。不同时段中的学习动机与其他进程相互作用,长此以往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在某一特定背景下研究学习者的动机,如以课堂作为背景,则需收集并结合不同时段中的语料,才能全面了解语言发展进程。

六、结论

总而言之,第二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发生于许多相互作用的时段中,各时段间的交互作用是语言发展的核心之一。不同时段中的语言发展变化率可通过函数图或曲线图呈现。在不同的时段中,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有神经基础的,结合时段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进行研究,是颇具科学性与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1]Byrne,D.and Callaghan,G.(2014) Complexity The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London: Routledge.

[2]de Bot,K.(2012) Time scales in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Dutch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 (1),143-149.

[3]de Bot,K.and Clyne,M.(1994) A 16-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language attrition in Dutch immigrants in Australia.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15 (1),17-28.

[4]Guinot,B.and Seidelmann,P.(1988) Time scales - Their history,defi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4 (1-2),304-308.

[5]Harrison,L.,Bestmann,S.,Rosa,M.,Penny,W.and Green,G.(2011) Time scales of representation in the human brain: Weighing past information to predict future events.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5,37.

[6]Huibregtse,I.(2001) Effecten en Didactiek van Tweetalig Voortgezet Onderwijs in Nederland.Utrecht: University of Utrecht.

[7]Klebel,S.,Daunizeau,J.and Friston,K.(2008) A hierarchy of time-scales and the brain.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4 (11),e1000209.

[8]Lemke,J.(1995) Textual Politics: Discourse and Social Dynamics.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9]Lemke,J.(2000) Across the scales of time: Artefacts,activities and meaning in ecosocial systems.Mind,Culture and Activity 7 (4),273-290.

[10]Lombardi,M.(2007) Why is a minute divided into 60 seconds,an hour into 60 minutes and there are only 24 hours in a day? Scientific American.See http:/ /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 article/ experts- time- division- days- hours- minutes/ (accessed 5 March 2007).

[11]Lyster,R.and Sato,M.(2013) Skill acquisition theory and the role of practice in L2 development.In M.Garcia Mayo,J.Gutierrez Mangado and M.Adrian (eds)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93-110).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2]Newell,K.,Liu,Y.and Mayer-Kress,G.(2001) Time scales in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Psychological Review 108 (1),57-82.

[13]Schmid,M.(2011) Language Attri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Thurstone,J.(1919) The Learning Curve Equation.Princeton,NJ: Psychological Review Company.

[15]Trinh,T.G.T.(2011) An Adults Language Variability and Development.Unpublished MA thesis.University of Groningen.

[16]van Geert,P.(2008) The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in the study of L1 and L2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ion.Modern Language Journal 92,179-199.

[17]Verspoor,M.,de Bot,K.and van Rein,E.(2011)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role of out-of-school language input.In A.De Houwer and A.Wilton (eds) English in Europe Today: Socio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 (pp.147-166).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8]Waninge,F.,Donyei,Z.and de Bot,K.(2015) Motivational dynamics in language learning: Change,stability and context.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Zerubavel,E.(1989) The Seven Day Cycle: 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Week.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責任编辑:杨国栋

时段 文章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