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青��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法和调查法对所属菲律宾的华侨群声篮球队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剖析其发展历程以及对我国篮球发展的促进作用,最终将群声篮球队自身以及群声篮球在我国篮球中的地位全面地展现出来,客观真实地反映群声篮球队的发展及其历史贡献。
关键词:群声队 华侨 篮球
中圖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83-01
一、群声篮球队发展历程
1.群声篮球队的创立期
群声篮球队创办人林珠光通过经营家族布庄以及创办银行成为侨界名商,同时他一生热衷于华侨体育事业,并于1920年出资创建群声篮球队前身“华侨男子篮球队”,即当时的中华青年篮球队。[1]11年后,在林珠光的领导下,群声队前身群声体育会正式成立。在创立初期,球队队员几乎全部来自于当时华侨中的店员、小业主,篮球更多的是出于兴趣,这就使得球队并没有充足的资金用来发展,竞技状态也停留在一般的业余水平上。
2.群声队的成长期
自1933年开始参加菲律宾男子篮球锦标赛后,群声篮球队在菲律宾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其由业余球队成长为菲律宾一流专业球队则是在1938年到1946年间实现的。
1938至1946年间群声篮球队指导训练负责人为在美国进修过篮球的陈掌谔,这对群声篮球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出现使得群声篮球完成从业余球队到专业球队的蜕变。[2]群声篮球在陈指导的带领下,一直接受欧美先进篮球竞技思想,在不断的实践训练中群声队慢慢发展成为一支攻防兼备、能力突出的专业篮球队。[3]
在日军撤离菲律宾后,群声篮球队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竞技水平的球员,例如蔡连科、蔡文华、蔡文章。在美军进驻菲律宾后,军中军士的业余活动最重要的便是篮球,而美国军士篮球水平无论是球员身体素质还是竞技水平都远高于在菲球队,因此群声篮球队作为菲律宾的强队,经常受邀参与美军友谊赛以及比赛活动。在长时间的与高水平队伍竞赛过程中,群声篮球队曾创下连赢十八场比赛的记录。[4]群声篮球队这一阶段与美军篮球队的交流,使得其自身在竞技思想、竞技水平上得到飞速提升,这一变化也促使群声篮球队在菲律宾战无不胜,最终被称为“菲岛之虎”。[5]
二、群声队对我国篮球运动的贡献
促进了我国南派风格的形成。我国篮球风格在打法上根据地区不同被分为南派、北派以及混合派,其中北派以身体素质为主,而南派以轻巧灵活见长,这是由各地区球员身体条件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蔡文章加入晋江队,同时他将自己在群声队所学到的篮球竞技能力、形成的意识通过四年的时间传递给每一个晋江球员,最终使得晋江篮球形成灵活善变、真假动作融为一体的轻巧打法。此时晋江队将群声队的三件法宝与自身身体特点相互融合并形成一套独有的风格体系。这套灵活、准确的战术风格从晋江诞生,最终传播至南派中心地上海。1947年夏,上海大公报社以这套全新的南派风格为基础,邀集“群声三蔡”“征轮两杰”等为班底成立大公篮球队。[6]年底,在队长兼教练蔡连科的带领下,大公篮球队以群声队球员蔡连科、蔡文章、蔡文华等为主力,逐渐形成一套以“群声打法”为基础的“大公队打法”,这套新南派打法一时间在国内无人能敌,成为国内篮球最强队伍之一。
三、结语
本文全方位地对群声篮球队进行展示,并就群声篮球在我国篮球体育运动上的贡献作出归纳,最终将一个完整清晰的群声篮球队展现在读者面前。群声篮球存在的一段时期内,将美式篮球在菲律宾发扬光大。同时作为华侨俱乐部,群声队也在我国篮球发展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它让旧中国见识到了世界一流篮球竞技方式,给我国篮球体育带去了发展改革的方向;在球队解散后,球队核心成员依然在为我国篮球事业不断奋斗,并促使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竞技方式,为我国篮球事业输送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在我国篮球发展史上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国兴.华侨体育活动家林珠光[J].体育文史,1996(6)11:37.
[2]马廉祯.滔滔江海壮波澜 唤醒黄魂励华裔--纪念近代华侨体育家陈掌谔[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86-88.
[3]菲律宾篮球霸主群声队下月征沪[J].辛报周刊.
[4]李天锡.晋江华侨轶事[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229.
[5]陈扬明.篮球之乡七十年——回忆晋江篮球队[J].福建体育科技,1983(2):34-39.
[6]黄柏龄.发扬闽人特长重振篮球雄风--与福建篮球同行谈家常[J].福建体育科技,1982(2):11-1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