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第一本黑塔小说《枪侠》到现... 和受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
李志艳��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道德寓言小说有着典型的个人特色,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模棱两可的。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受到过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是一位思想上复杂矛盾,常常对人性善恶进行思考的作家。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这部寓言式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晦暗的意象,本文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意象和具有深刻寓意的象征,以此来解读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研究霍桑的写作特色,从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小说主旨的把握。
关键词:恶 意象 象征 矛盾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24-01
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讲述了一个名叫布朗的年轻人独自去森林里与魔鬼约会,然后惊奇地发现来参加聚会的人有平日里虔诚的民众,最后他发现竟然还有自己深爱的妻子Faith,经历这一切后,导致他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终在忧郁中死去。
一、忠诚与邪恶
在这篇小说的开头,读者能够立即轻松地获取所强调的意象,布朗妻子Faith的粉红丝带,这条粉红丝带是她的标识,正如在霍桑的另一部小说《红字》中,红字A对于海斯特的象征意义。在《红字》小说中红色代表着罪恶。而粉色是纯洁和罪恶的混合体,这就与这部小说的主题不谋而合。刚结婚三个月的妻子Faith是个纯洁美丽大方的女子,却背着丈夫在深夜里与魔鬼聚会。在这次森林之旅之前,对于布朗来说,妻子Faith 代表着忠诚和信仰,以至于当他在森林中看到这条粉色丝带确信他的妻子也参加了魔鬼聚会时,布朗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中最后的一道精神堤坝被冲垮了。“来吧,魔鬼,这个世界是属于你的。”布朗信念坍塌,绝望透顶,不再爱Faith,丢弃了信仰。
二、善良与罪恶
小说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就是森林。森林在中西方的象征意义是有区别的,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善意的存在,因为森林往往贴近山水,人们可以领略山水之乐。而在西方,森林既代表了自由与个性,又代表着罪恶和危险。在这部小说中森林象征着邪恶聚集的地方。主人公布朗是个单纯的年轻人,追求道德信仰,笃信宗教,深爱自己的妻子。在刚刚离开妻子启程赴约时,他内心十分挣扎,一方面是欲望和好奇心,另一方面是愧对妻子的罪恶感。在进入森林后,本来不打算继续前行,在不断受到魔鬼的诱惑后,一步步迈向森林深处,当他发现虔诚的老太太克洛伊斯出现在森林里时,他以为是个例外。然而他看到了德高望重的牧师,他有些震惊,信仰发生了动摇,但是良心未泯,为了驱走内心的恶魔,他呐喊道:“我决心坚定不移,不受魔鬼所迷惑!”在魔鬼的蛊惑下,他的内心纠结,说明了他品行善良,也表明他缺少理性分析能力。布朗来到了黑暗密林中心之处,恰好是人们聚会的地点,也象征了罪恶的深渊,布朗的纯真受到了罪恶的侵蚀。人群中有虔诚的民众,高贵太太,名流妻子,美名远扬的老处女,圣洁的教徒。这些平日里虔诚向善的人们却与自甘堕落的男人们和声名狼藉的女人们混在一起。原来教会长老调戏家庭女仆,贞洁的女人给丈夫喝下毒药,美丽的姑娘未婚生子并谋害自己的亲儿,等等。布朗发现人心深处的罪恶,失望变成了绝望。作者向读者揭示了邪恶的普遍性。
三、黑暗与光明
光明和黑暗这两种意象往往成对出现。黑夜是罪恶的象征,布朗是在傍晚出发的,傍晚恰好是黑夜的起点,在森林里,没有阳光,幽深黑暗,整个路途中,布朗处于惊恐与摇摆之中。“与世隔绝”“看不见”等等,黑暗的确会使人感到恐惧不安,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也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在这本小说中,布朗平时所认识的人,从总督到普通的少女,这些人在白天里行为高尚,只有在黑夜笼罩下,才能尽情地展现人性的另外一面。“但见天空蓝蓝,繁星闪烁。”“繁星”代表着“光”,象征著“启蒙”,是来自天堂中天使的帮助。在这部小说中,梦与现实的界线极其模糊,小说开头的情景是,黄昏时分,布朗吻别妻子,情意绵绵,妻子挽留,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随后,布朗踏上了森林之旅,尽管他内心纠结,徘徊不定,最终到达了罪恶的深渊,旅途中所遇到的人基本上都是平日里认识的。第二天天亮布朗返回到镇上,一切都没有变。参加聚会的人们此时已经恢复了平日里受人尊敬的形象。但是这次聚会使得布朗发生了变化,内心善恶冲突的外化使得他丢失了信仰,由于不知道如何改变这一切,最后忧郁而终。
四、结语
这部小说的主题的模糊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梦与现实的模糊界限,让读者穿梭其中,引导他们去思考人性的善恶。主人公布朗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同时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困惑,面对现实的种种矛盾。布朗的最终结局,引发读者去探究。
参考文献:
[1] Guerin Wilfred L,Labor Earle,Morgan Lee,Reesman,Jeanne C,Willingham John R.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 霍桑.霍桑短篇小说选[M].黄建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3] 李芸.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的成长之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4] 王洪玲.论《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张力[J].才智,2014(36).
[5] 潘纯.浅析《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中的张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6] 候燕芳.浅析霍桑《小伙子古德曼·布朗》的写作特色[J].商情,2010(25).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