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实践育人中实验室建设创新举措
   来源:现代交际     2021年03月09日 02:22

兰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

张剑++张烨+++��

摘要:为适应新时期下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要将实验室的实践育人工作体现在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责任担当上,贯穿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中。本文将结合高校实验室实践育人的现状和问题,从文化建设、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精神引领等四个方面提出实验室建设在推动实践育人过程中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高校 实践育人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49-02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教学、科研以及学术活動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实现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支撑。近年来,各高校在实践育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但是在以实验室为依托促进实践育人的环节上稍显薄弱,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践育人要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出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实验室的建设已然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实验室实践育人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主要因素,同时也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实验室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面向全校学生公共基础课的基础实验室;另一类是按专业划分供常规教学科研使用的专业实验室,其包含有专人操作、价格昂贵的大型实验设备仪器。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高校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实验室恰恰能够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发展需求,在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室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得到科学素养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二、高校实验室在实践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校发展概况来看,实验、实践教学一直是整个教学体系和教学改革中的薄弱环节,高校实验室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客体观念陈旧。一方面高校大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通常会出现实验室的建设与新时期人才培养脱节,往往偏向于实验理论教学,而忽略实验操作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作为高校受教育的主体,对实验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积极性不强,实验教学的陈旧观念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

(2)实验资源配置不均。从资源规划来看,实验室在规划中往往会存在粗放式分散建设格局,加之二级学院实验资源信息不能做到充分共享,致使实验资源利用不高,浪费现象严重。从人员分配来看,由于教学和管理的职能区别,性别和年龄的生理区别,高学历和低学历的受教育程度区别,往往会造成缺乏实验资源共享意识、优化配置意识和全局观念等分歧性现象,因此实验平台育人功能亟待优化。

(3)整体运作机制落后。高校实验室存在运行不畅、发展体制滞后等问题。只是单方面从设备的更新、环境的改善等物质文化的建设上进行投入,而在实践育人的文化精神核心建设上出现缺失;只是在保障课程实验的常规性,而在学生科技创新实验的运作上缺乏整合;只是在专任教师奖励上有机制保障,而在实验人员的科技指导上没有鼓励方案。

三、实验室在实践育人方面的创新举措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从实验室文化建设、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精神引领等四个方面阐述实验室建设在推动实践育人过程中的创新举措。

(1)以加强文化建设为实践育人的前提。实验室作为开展学术研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学生有大量时间在实验室度过,通过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文化价值内涵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理念。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可作为规范师生行为的准则和依据,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将实验教学与人生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实验中的挫折和失败,学会从中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最后,要增强学生对专业文化的认同感。专业实验室不同于基础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专业实验的开设不仅能让学生在实验中系统地认识专业知识,更能从实践中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2)以资源配置优化为实验室育人的保障。实验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一方面,优化实验室人才资源的持续培养。建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干力量、资深教师为引导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对实验室教师资源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不但要掌握基本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专业技能,及时了解新事物、新理论,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对实验室的宏观指导和调控由学校负责,包括实验室的全面论证与规划,不同院系实验室学科之间的沟通,全体实验室的检查与督导等。二级院(系)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全局考虑、合理布局,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整合,逐步建立功能对应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3)以科技创新指导为实验室育人的途径。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喜欢创新事物,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让学生尝试自主选题、自主实验,实验室负责提供所需仪器和相关资料,并配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指导答疑。另一方面,将创新思维进行成果转化,组织以赛促学的科技竞赛。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和专业方向,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科技竞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源源不断地为各类型的大学生科技竞赛输送优秀人才,形成“培养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科技”的良性互动循环。

(4)以精神引领强化为实验室育人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看重的不仅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更是自身所具备的精神品质。高校实验室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引领精神,能够让实践育人的效果不断地强化、扩大。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在工作学习中“求真、求实、求细”将成为高校学生内涵精神的外延表现,同时也为其从学校人顺利转化为职业人做好必要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瑞敏,李飞.创课:创客教育实施的抓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2]王一珉,李晓林.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

责任编辑:孙 瑶

实验室 文章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