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
孙晶晶 张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质上就是一个相结合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而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符合中国需要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1]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概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各个历史阶段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而成的理论成果,梳理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脉络,旨在清晰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初步阶段的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86-01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哲学是最为重要的理论思维之一,哲学对现实的指导当然不像具体科学那样直接,但它却以最高信念、原则和方法指导着人们的思维和现实实践,在有意无意间影响着社会生活,牵引着社会现实。[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时代,其目的是引导社会生活,牵引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处在一个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时代,接踵而至的社会变迁要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指导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不断反映、把握和指导这个大时代中重大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得不始终与时代发展变化保持密切联系,并在联系中不断形成与时俱进的哲学新形态。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就必然被触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应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上,使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以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实践。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中国社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最新经验、教训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从哲学的高度予以升华,并用哲学范畴的形式进行表达,同时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在我国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的理论成果,主要呈现为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的。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通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结合,使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具有中国内容与形式,成为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所认可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步具备中国特性和形式的过程中,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典范,便是毛泽东思想和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式开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运动中,毛泽东的贡献是最为突出的。他所提倡的各种哲学理论观点也是最具个人特色的。毛泽东首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思想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长期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创立并形成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指南,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5]
(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历史丰碑。邓小平理论哲学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发展、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邓小平理论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和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哲学思想和理论都是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和依据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的,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同毛泽东思想一样,是我们党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也是我们党始终要坚持的根本之道思想。[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顾名思义,可以被划分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衍生出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丰富的理论,如此内涵深厚的理论,其所面对的问题一定是错综复杂的,核心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环境中的走向,中国人民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三、结语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最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7]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改革开放之初所提出的,诸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都给出了科学的、系统的解答。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科学地、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其丰厚的内涵而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仍需要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变化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峰.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2]吕世荣.周宏.朱荣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6.2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1.384.
[4]柴建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原因剖析[J].
[5]武警北京指导学员.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概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9.
[6]武警北京指导学员.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概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1.
作者简介
孙晶晶,1988年1月5日,辽宁鞍山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瑊,1989年7月23日,江西南昌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