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3月16日 08:46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身体素质逐渐下降,为此各社区和各大院校对体育项目越来越重视。我国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职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场地的限制、设施的不完善和资金投入不足等。为了使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需要在两者中间建立一种协调发展机制,此项机制需要从各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开始实施,对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出两者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提高人们身心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发展。

[关键词]中职体育;社会体育;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16-02

国家对我国各高校中体育课程内容非常重视,2002年颁布实施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要有目的和计划的进行体育教学,在此基础上使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共同发展,创造出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发展道路,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来进行社会体育的开展,以这种结合的方式来谋求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 社会体育研究

本文以辽宁省社区体育现状为例进行实质性的分析,把该社区居民的体育现状分为三个方面:时常锻炼、偶尔锻炼和不锻炼。 通过进行详细的调查显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居民有260位,占19.6%;偶尔进行体育锻炼的有880位,占66.4%;不进行体育锻炼的有180位,占14%[1]。 由此可以得出,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占绝大多数。

居民参加的体育项目主要有跑步、武术和球类等。散步是人们选择最多的运动项目,因为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运动量也比较小。参加球类项目人数远远高于游泳项目,由此可以看出,球类更受到大家的喜爱。有750人选择了固定的运动场所,比如,小区或者公园和学习体育场等。 活动时间主要是在傍晚; 有230位选择了无固定运动场所;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项目的有200 位。

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体育活动根据人们生活环境和心理接受环境的不同把体育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种。学校体育指的是在学校中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实训的场所,此体育场所有比较系统和科学的体育教育,主要面对的是学生,使他们根据一定的场所来提高体育知识,特别是中职体育教学的实施要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为以后的社会体育打下了基础。社会体育指的是校园之外的体育,又称作群众体育,主要是社会中各界人士组织的体育项目,包含农民和职工,此项体育项目主要特点是自愿参加。社会体育也有一套较为科学的锻炼方法,锻炼形式更加丰富、形式更为灵活,以健康为目的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有着关联性。学校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对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意义在于增加学生体育知识的前提下为参加社会体育创造良好条件,因此,社会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体育的归宿。社会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校体育内容的更新,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2]。

三、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

(一)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中体育场馆和设施方面的不协调

我国很多中职院校的体育项目设置非常注重各科项目,比如,篮球,羽毛球和足球等,这些项目的设施较为完善,但是社会体育项目中较为缺乏,最为主要的是场地缺乏比较严重,导致项目不完善,需要社会体育在此方面进行必要的完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目标计划,循环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市民到专门的体育场馆进行的锻炼还没有形成一种习惯,比如,到保龄球场或者健身房等比较少,并且诸如此类的健身场馆比较少,规模小,不能形成人们的经常性意识。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锻炼场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绝对开放状态,没有对社会进行完全的开放,并且社会体育中的一些场地开放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关联,通过体育场馆来获得经济效益,市民自身会选择免费的健身场地进行锻炼,还没有形成选择高端的健身设备意识,因此,我国社会体育场地大多还是一些公园和自然景区等。

(二)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与人们经常使用的健身器材存在的不协调

从中职院校体育中的健身器材可以发现,学校对器材的选购有很大的偏重性,主要以提高技能为主的健身器材,致使学校体育健身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和社会体育中的健身器材有较大的差异性,使两者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学校体育中的健身器材和社会体育中的健身器材有很大脱节。虽然一些社会体育场地符合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学生也有很大的喜爱,但是这种新型器材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成本大,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由于经济的原因不能选择新型的健身方式,从而降低了一些项目运动。所以,在购置新器材时也需要考虑到社会体育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健身器材。

(三)学校体育教材体系与城乡居民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存在的不协调

我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实际的过程中,中职院校中的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摆脱传统体育理念,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式的竞技性比较强的运行项目,比如,羽毛球,篮球和体操等,很多社会体育中的一些项目在中职教学中很少涉及,所占比例比较小,致使学校体育不管是项目的设置还是具体实施体系和社会体育内容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协调的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出现脱节情况。社会体育项目相对比较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体育项目系统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3-4],所以,学校体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学校体育教学组织管理与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存在不协调

社会体育人员的参与有很大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与此同时还有很大的业余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社会体育应当进行必要的分散组织形式,需要参与者的自觉性,其中组织相对来不能很好的集中。在新体育课改中,还是有很多中职院校的体育管理出现整齐划一的现状。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课都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使学被动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健身习惯。另外,学生的课余活动应当和社会体育内容相结合,但是受到学校的一些限制,降低了和社会体育之间的互通,使两者出现管理上的不协调。

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学校体育应当和社会体育进行必要的结合,想要使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点,学校体育应当在遵守新课改的基础上对社会体育进行深入的了解,把社会体育活动的一些内容用到学校体育中去,比如,娱乐,纯粹健身和消遣活动等教学资源,然后再把这种资源和教学目标相互融合进行科学的体育活动,构建出更为丰富和适用的教学形式,使学校体育从根本上为社会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适当调整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应当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应结合社会体育中的长期性。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比如,增设社会体育中的一些健身项目,还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较高难度的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在降低教学难度标准的同时使内容和社会体育内容更为接近。

(二)实现体育场馆设施互补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社会体育场馆设施有很大差异性,社会体育设施较为紧缺,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需求。对一些开放性较低的场馆,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向学生开放或者降低入场价格,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资源。还可以对社会体育进行一定的更新或者重建,如果是经营性的体育场馆,应低于商业性经营标准对外进行开放。

(三)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存在互补关系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互补关系为两者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有必要建立一种“双效互动模式”让学校体育资源转变为社会体育发展的必备条件,使社会体育资源成为学校体育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良好平台[5]。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进行了融合,并且两者从场地,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方面形成了一种互利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未来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两者的结合要适应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有效地使之良好互动。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结合的过程中掀起一个大的健身风潮,使国民在增强体制的基础上迎接新的体育发展模式。从中国2008的申奥成功来看,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迎接一个新的体育时代,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较大的能量,也为增强国民体制进行必要的发展。

结束语:

由上文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为了谋求发展道路,使两者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特点结合, 形成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全方位的体育形式,这种形式建立的前提是互惠互利。一些中职院校还应当把学校体育向社会进行适度的开放,利用场地和人才的优势对体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意识的加强。社会体育完全可以得到学校体育的帮助,建立起一些重要的活动中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大胆的把不同义务的教学体育相结合,对体育进行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提升,还应把学校体育放到社会体育当中去,使两者有共同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荣合兴. 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衔接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2]张振军.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167.

[3]丁盛. 中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4]于顺宝.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合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2,38:118+104.

[5]陈喜珍.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一体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 现代教育管理,2009,03:41-44.

作者简介:黄镜铮(1971.6.),男,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职于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

体育 社会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