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水蜜丸)原料前处理工程化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3月18日 19:34

于泳

[摘 要]目的:建立原料前处理连续化、自动化的生产线。方法:以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为载体,对其原料前处理进行工程化研究,对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建成将清洗、干燥、真空管道输送、低温粉碎、自动混匀等多项优势技术集成为原料前处理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的生产线。结论:该生产线高效环保、产品质量稳定,适宜推广。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原判前处理;工程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M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65-01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逐步现代化的医药生产工艺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六味地黄丸药品种类的丰富和创新。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六味地黄丸先前的不足,通过对多项现代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六味地黄丸药品的广泛应用。

1 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研究概述

本文在查阅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以六位地黄丸(水蜜丸)为载体,对其原料前处理工程进行合理化研究,从而为促进管道输送以及自动混匀等技术的发展提供可靠地基础,进而从整体上促进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六位地黄丸(水蜜丸)原料前处理工程中对低温粉碎、真空管道输送等多项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应用,促进了重要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对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品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建立六位地黄丸(水蜜丸)原料前处理工程中科学化、自动化的生产线

六位地黄丸(水蜜丸)原料前的处理工程具有重要性,对于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的实际质量和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六位地黄丸(水蜜丸)采用药材原粉入药的方式,具有较好的药性效果,因而加强原料前处理工程具有必要性。尤其是净制、干燥、粉碎以及混合等操作的可靠性和标准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药品的实际效果。就当前我国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生产实际情况来看,在原料前处理工程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表明了建立原料前处理工程中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原粉入药的原料前处理需要通过2条至3条生产线方能够完成,因而实际生产投入的成本较高,且运营耗资较大。在药材药性方面,生产线的复杂化对原料的实际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极易导致细菌的出现,从而对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品的总体药性产生影响,在临床医学中的实际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立足于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生产实际情况,积极改进生产和处理设备,优化生产工艺,促进自动化、现代化生产线的建立,从整体上提高六位地黄丸(水蜜丸)在原料粉碎、清洗、蒸制以及混合等方面的处理效果,促进生产工艺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之前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品生产中存在的隐患问题,促进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品生产效率的提升。

2.1 在进行清洗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选用现代化的清洗技术对药材进行清洗,及时对原料清洗前后的指标成分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原料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从而对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的质量和药性提供可靠地保证。相关人员应当注意掌握好清洗的时间和频率,将相关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有效的实现程序化控制。

2.2 在进行脱水和挤碎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离心技术和挤碎设备进行标准化操作,将挤碎压力等参数进行合理的控制。

2.3 微波干燥灭菌。在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材经过脱水相关处理后,及时采用有效的微波技术达到合理的灭菌效果。在进行微波灭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在充分分析药材水分和微生物限度的基础上,即使优化干燥速度和红外强度,促进温度控制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促进干燥工序的科学化,从而实现较好的灭菌效果。

2.4 在对药品原料进行粉碎时,应当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药物原料成分的有效利用,通过专业化设备实现药物原料的粉碎全过程的自动化,确保实现有效的在线控制,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粉碎操作,在自动控制中粉碎的实际细度得到有效的保证。

2.5 均混。以指标成分或粒度的均匀度作为均混效果考察指标,进行混合效果考察。优化混合工艺参数,以参数进行生产过程控制,控制混合的均匀度。

2.6 自动传输系统通过研究将投料、清洗、脱水、挤碎、干燥整个原料的净化过程的物料传递形成连续、自动传输系统,并根据实验摸索数据,达到原料前处理的一次完成。

2.7 半成品药粉转移采用灭菌包装,研究包装的力一式及容器。

2.8 在线控制通过多次摸索,进行设备验证,确定参数,实现不合格产品的在线报警,终止生产。在线控制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离线测量过程带来的污染。

3 原料前处理生产线的技术创新

3.1 改变原料烘干方式,将烘干与灭菌相结合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微波技术、带式干燥,代替传统的烘道干燥,通过调节微波强度、干燥时间等参数来控制水分,以达到灭菌的效果,从源头控制污染。将原料前处理中很重要的两个步骤—干燥和灭菌结合起来,减少了工艺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2 在线控制半成品质量对半成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自动化操作系统,远程控制生产全过程,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操作系统立即在线报警,终止生产。与药品通常采用的半成品监测和成品检测相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且在发现不合格产品时立即终止生产,避免继续生产造成更多损失。

3.3 药粉实行真空密闭管道化输送,实现无污染生产。采用自动传输系统,在真空密闭管道输送药粉,实现原料前处理粉碎、混合、计量包装过程的连续生产,能够避免药粉污染,通过密闭管道输送,防止粉层飞扬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更加符合2010年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3.4 形成原料前处理加工过程连续生产线。以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为载体,采用本次研究的原料前处理生产线,可以实现指标成分损失率较原工艺降低20%以上;生产周期较原工艺缩短10%以上;比原工艺节水20%以上;药粉实行管道化输送,对环境实现无污染。通过研究证明,本次研究的原料前处理生产线适合于原粉入药的中药制剂生产,具有推广意义。

4结果与讨论

本次研究建立的原料前处理生产线突破了中药生产的技术瓶颈,将干燥、真空管道输送、低温粉碎、自动混匀等多项优势技术集成为原料前处理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使生产更加高效、环保,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为了验证生产线的性能,笔者采用HPLC对其生产的20批六味地黄丸(水蜜丸)进行了特征图谱测定。测定结果显示,2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达到0.96以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说明该制剂各批次质量稳定。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本次研究建立的原料前处理生产线适用于六味地黄丸(水蜜丸)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高效环保,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97-598

[2] 晏有为.中药生产技术及工艺工程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81(1):17-20

文章 原料 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