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探究.ppt
凌国准
[摘 要]气焊属于焊接方法,它借助可燃气体和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所产生的高热实现了焊件或焊丝与金属的连接;气割作为金属切割方法,它利用助燃气体和可燃气体,通过割炬加热切割处的金属,使其达到燃烧温度,此后借助纯氧射流,使割缝处金属燃烧,并吹掉金属燃烧氧化的熔渣,此时,金属工件将被有效分割。本文主要介绍了气焊与气割的几种常见故障,并根据其成因,阐述了相应的排除方法,旨在充分发挥气焊和气割的作用,保证其操作质量。
[关键词]气焊 气割 故障 排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TS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034-0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焊气割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其在各个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气焊气割故障难以避免,常见的故障有不正常火焰、割咀漏气及割炬不冲等,为了有效解决各故障,保证气焊气割的效果,本文对几种常见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排除建议,旨在提高气焊气割的质量,使其适应各领域发展的需要。
1 不正常火焰及其排除方法
气焊气割的火焰直接呈现着焊炬及割炬的性能,因此,二者火焰是否正常十分关键。通常情况下,正常的火焰有三种,分别为焊炬火焰、割炬火焰与割炬切火焰,第一种为圆锥形、第二种为圆环形或者梅花形、第三种为平行直线。不正常火焰故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 不正常的焊炬火焰
此时火焰根据其形状,可以分为弯曲形、圆头形及扫帚形,其成因主要为其一,焊嘴火口处或焊嘴内部被金属飞溅物阻塞,此时气体流动的正常方向被破坏;其二,在长期使用后,焊嘴火口处金属受损,当气体达到此处后,难以保持正确的方向;其三,在维护过程中,焊嘴孔端部呈喇叭形或者直筒形,致使火焰形状被改变。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不正常火焰的成因,其排除方法为:对于金属飞溅物问题而言,如果其位于火口处表面应借助扁通针将其刮除,如果其位于焊嘴内应拧下焊嘴,将扁平针插入焊嘴内,利用转动焊嘴的方法使其清除;对于焊嘴火口处金属受损问题来说,应利用锉刀将损坏部位进行清除,此时要保证火口部位的形状;对于焊嘴孔端部的不同形状问题而言,应借助小手锤,捶打焊咀前端,使金属变形,再通过扁通针,使其插入焊咀,并刮出适合的形状。
1.2 不正常的预热火焰
此时的火焰根据其形状,可以分为不对称与不整齐两种火焰。前者的成因主要为割咀外套和内芯的装配缺少合理性与准确性,通常为环形孔尺寸缺少对称性,为了有效排斥此故障,仅需要对二者的装配位置进行调整即可;后者的成因主要为环形孔受飞溅物的影响,局部出现阻塞问题,从而影响了气体的正常与有序流动,此故障排除的方法为拆卸割咀,利用扁通针清除异物[1]。
1.3 不正常的切割火焰
此时的火焰根据其形状,可以分为喇叭形、紊乱形及线条形,第一种虽然线条较为清晰,但其长度较短,并且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喇叭口,此时故障的成因主要为割咀内芯长时间使用,导致其形状如喇叭,同时在日常维护中,此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此类割咀应用于不重要工件的切割工作;第二种的成因为割咀内芯孔含有飞溅物,直接影响了气体的正常流动,此时可利用长通针清除异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重长通针和内芯孔轴线二者的一致性与重合性,以此保证内芯孔的形状,进而不仅能够解决故障问题,还能够延长其使用时间;第三种的成因为割咀内芯火口部位的金属受损,解决此故障的方法为利用锉刀,去除受损部位。
2 割咀漏气及其排除方法
此故障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为螺纹不严,较为常见的漏气故障表现在内芯和割咀座间,其特点为:切割氧阀门被打开后,割咀内会出现异常响声或者回火;另一方面为压合不严,主要的漏气故障部位有三个,分别为小压盖、大压盖和割炬头、外套和割咀座,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回火或漏火等问题。
为了有效排除割咀漏气故障,可利用检查方法,具体操作措施为将割咀放置在水中,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存在气泡,如果内芯和割咀座间有气泡,则表示螺纹不严,此时可将红铅油涂抹在螺纹上,并上禁螺纹,如果仍有气泡,则要考虑是否螺纹尺寸有问题,如果误差较大,则要更换适合的部件;如果螺帽处有气泡,则表示大压盖漏气,此时应对螺帽进行反复的上紧与松开,使大压盖与小压盖变形,进而实现有效的密封,同时也可以在大压盖处涂抹磨沙,以此消除漏气;如果梅花孔有气泡,则表示小压盖漏气,此时应反复上紧与松开螺帽,使下压盖变形,从而增强密封效果[2]。
3 割炬不冲及其排除方法
此故障属于不正常现象,主要是指混合气体喷出速度较低、预热火焰冲击力较小及噪声小,此时的预热火焰功率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进而降低了切割的质量,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为气体中含有杂质,管壁内沉积大量烟尘,致使气路的有效横截面相对较小,进而气体难以正常流动;同时,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导致射吸管径增大或者管道变形,从而降低了射吸的效果;再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喷咀孔直径增大或被阻塞,从而影响了乙炔的吸力。
在实践中为了排斥割炬不冲的问题,应考虑其成因,如果它是由沉积物造成的,则要及时清理异物,由于气体杂质极易沉积,特别是在割咀外套、内芯及割咀座等方面,其沉积速度相对较快,此时需要定期清理,1周/次,而其他部位可适当延长清理时间间隔,如:射吸管孔、喷咀外表、大喇叭口等,20天/次;割炬头、手柄内气路等,6个月/次。如果它是由射吸管相关问题造成的,则要对射吸管进行更换;如果它是由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应严格要求维护、保管及使用等方法[3]。
总结:综上所述,气焊与气割的常见故障主要有不正常火焰、割咀漏气、割炬不冲等,为了有效避免各故障的出现,应明确其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相信,在各措施落实的基础上,气焊与气割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胡安.气焊气割作业安全技术[J].安全与健康,2010,07:38-39.
[2] 吴刚,安德锋. 谈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317-318.
[3] 卓泽华.气焊和气割中的常见故鄣及其排除方法[J].电焊机,2010,01:38-41.